管状工件分层电镀遮蔽结构及电镀阳极挂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4903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状工件分层电镀遮蔽结构及电镀阳极挂具。遮蔽结构包括塑胶的端盖,端盖下部端面外缘部分向外伸出一个环形罩,端盖下部端面中间设有一个垂直于端面的内筒,内筒外径小于环形罩内径,内筒外壁与端盖下部端面交接处设有与内筒共轴的环形沉槽;端盖套入管状工件的上端时,环形沉槽供管状工件上端的端口段插入,端口段外壁与环形沉槽内壁之间的间隙为选择性电镀空间,环形罩内壁与管状工件外壁之间的环形空间为多层电镀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环形罩、环形凹槽形成选择性电镀空间及多层电镀空间,具有递进的镀深阻力,实现了不同区域的选择性电镀,不需要人为参与,便于在电镀自动生产线上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状工件分层电镀遮蔽结构及电镀阳极挂具
本技术涉及电镀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管状工件分层电镀遮蔽结构及电镀阳极挂具。
技术介绍
在电镀生产领域,通常工件表面要分几层电镀,比如表面镀铬,先在表面镀镍(半光镍和全光镍),再在表面镀铬。通常电镀是全表面电镀,即工件所有的表面都电镀出一样的效果,而在一些特殊的应用领域,同一个工件的不同表面有不同的电镀要求,即要求选择性电镀。譬如,在内管镀铬的应用中,前期的镀镍要求镀上所有表面,而后期的镀铬只要求镀上部分表面,或者说,会出现至少一块表面要求镀镍但不镀铬。为应对这种要求,现有技术有两种做法:其一,如果是在手动电镀中,通常镀完镍后把不需要镀铬的表面用东西包起来,再放到镀铬槽中去镀铬;其二是通过控制镀铬工艺槽的液位,即是让镀铬液接触到需要镀铬的工件表面而不能接触到不需要镀铬的工件表面。第一种方式的缺陷是需要人工在工件表面包覆,增加了包覆的工作量,且不能在电镀自动线上应用。第二种方式的缺陷是控制液的做法难度很高,液位很难精确的控制,容易造成产品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针对电镀自动生产线中管状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管状工件分层电镀遮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结构包括塑胶的端盖,所述端盖下部端面外缘部分向外伸出一个环形罩,所述端盖下部端面中间设有一个垂直于端面的内筒,所述内筒外径小于环形罩内径,所述内筒外壁与端盖下部端面交接处设有与内筒共轴的环形沉槽;所述端盖套入管状工件的上端时,所述环形沉槽供管状工件上端的端口段插入,所述端口段外壁与环形沉槽内壁之间的间隙为选择性电镀空间,所述环形罩内壁与管状工件外壁之间的环形空间为多层电镀空间;所述内筒贯穿端口段并插入于管状工件之中,所述内筒外壁与端口段内壁紧贴。/n

【技术特征摘要】
1.管状工件分层电镀遮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结构包括塑胶的端盖,所述端盖下部端面外缘部分向外伸出一个环形罩,所述端盖下部端面中间设有一个垂直于端面的内筒,所述内筒外径小于环形罩内径,所述内筒外壁与端盖下部端面交接处设有与内筒共轴的环形沉槽;所述端盖套入管状工件的上端时,所述环形沉槽供管状工件上端的端口段插入,所述端口段外壁与环形沉槽内壁之间的间隙为选择性电镀空间,所述环形罩内壁与管状工件外壁之间的环形空间为多层电镀空间;所述内筒贯穿端口段并插入于管状工件之中,所述内筒外壁与端口段内壁紧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工件分层电镀遮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下端外壁设置起导向作用的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伯仲周龙
申请(专利权)人:俊杰机械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