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4653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取水器,包括:桶体,所述桶体包括桶拖;所述桶拖与所述桶体围成容纳腔,所述桶体的侧壁设有开口;和在所述桶体远离所述桶拖的一端设有漂浮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的效果是:型式科学、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无需向浮圈内装水、便于快捷安装、转移、放置和使用,大大降低工作强度,缩短转移时间,提高污水处理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取水器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取水器。
技术介绍
取水器是水处理工程中常用的重要设备,一般是在取水器中放入潜污泵,将污水抽至净化设施或设备中进行处理。常规的取水器呈圆柱形,在其上端口四周对称焊接4根向外的长杆,长杆末段套装4个浮球,浮球内装入等重量的水,利用浮球的浮力将取水器及装入其中的潜污泵悬浮在坑塘或河道中,不仅能够持续稳定地供水而且具有阻隔坑塘或河道中漂浮物、悬浮物、淤泥等被潜污泵吸入,避免潜污泵堵塞、损毁的良好作用。然而,当坑塘或河道中的污水抽干后,取水器的挪动、转移和再入水过程中存在着种种困难和不便,如污水抽干后取水器底部陷入淤泥中,四个浮球也歪道在泥水中,且浮球内由于装有大量的水致使取水器拔起、挪动和转移上岸阻力很大;在取水器再入水过程中,由于取水器较重,往往需要较多的人手借助杠杆将其挑起,缓慢滑入水中,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费时费工。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为了克服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取水器,包括桶体,所述桶体包括桶拖;所述桶拖与所述桶体围成容纳腔,所述桶体的侧壁设有开口;和在所述桶体远离所述桶拖的一端设有漂浮部件。示例性地,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所述漂浮部件。示例性地,在所述漂浮部件与所述桶体之间设置有套筒和格栅,所述套筒的一端套接在所述桶体上,所述格栅套接在所述套筒的另一端。示例性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杆、支撑部和固定框架,其中,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桶体的侧壁,所述漂浮部件设置在所述固定框架内,所述固定杆的一端沿着所述桶体的轴向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固定框架上。示例性地,还包括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和固定所述套筒与所述桶体,所述第二连接杆用于连接所述套筒与所述固定杆。示例性地,所述桶拖包括桶垫。示例性地,所述桶拖呈弧形。示例性地,所述桶拖与所述桶体可分离地设置。示例性地,所述容纳腔用于放置潜污泵。示例性地,所述漂浮部件为浮圈。本技术有益的效果是:型式科学、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无需向浮圈内装水、便于快捷安装、转移、放置和使用,大大降低工作强度,缩短转移时间,提高污水处理进度。附图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漂浮部件;2、桶体;3、套筒;4、桶托;5、桶垫;6、格栅;7、开口;8、支撑部;9、固定杆;10、固定框架;11、第一连接杆12、第二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理解本技术,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描述,以说明本技术一种取水器。显然,本技术的施行并不限于水处理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应予以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技术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取水器是水处理工程中常用的重要设备,一般是在取水器中放入潜污泵,将污水抽至净化设施或设备中进行处理。常规的取水器呈圆柱形,在其上端口四周对称焊接4根向外的长杆,长杆末段套装4个浮球,浮球内装入等重量的水,利用浮球的浮力将取水器及装入其中的潜污泵悬浮在坑塘或河道中,不仅能够持续稳定地供水而且具有阻隔坑塘或河道中漂浮物、悬浮物、淤泥等被潜污泵吸入,避免潜污泵堵塞、损毁的良好作用。然而,当坑塘或河道中的污水抽干后,取水器的挪动、转移和再入水过程中存在着种种困难和不便,如污水抽干后取水器底部陷入淤泥中,四个浮球也歪道在泥水中,且浮球内由于装有大量的水致使取水器拔起、挪动和转移上岸阻力很大;在取水器再入水过程中,由于取水器较重,往往需要较多的人手借助杠杆将其挑起,缓慢滑入水中,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费时费工。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取水器,包括:桶体,桶体包括桶拖;桶拖与桶体的侧壁围成容纳腔,桶体的侧壁设有开口;在桶体远离所述桶拖的一端设置漂浮部件。本技术型式科学、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无需向浮圈内装水、便于快捷安装、转移、放置和使用,大大降低工作强度,缩短转移时间,提高污水处理进度。下面结合图1对本申请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与阐述。如图1所示:取水器包括:桶体2,桶体2包括桶拖4;桶拖4与桶体2的侧壁围成容纳腔,桶体2的侧壁设有开口;和桶体2远离所述桶拖4的一端设置漂浮部件1。其中,桶体1的侧壁与桶拖4围成的容纳腔用于放置潜污泵。当取水器放置水池中,水顺着桶体2的侧壁的开口7进入到容纳腔内,并由潜污泵将水泵送出去。漂浮部件1设置桶体2远离所述桶拖4的一端,其目的在于漂浮部件1处于悬浮在水池表面,以使潜污泵进行工作。作为本技术的优选示例,漂浮部件可以为浮圈,当然也可以为本领域公知的其他能够使取水器整体漂浮的装置。示例性地,还可以设置固定装置,以使漂浮部件1能够稳定地固定在桶体2上。设置固定装置不仅可以使漂浮部件1更稳定地设置桶体2上方,同时还可以增设格栅2与套筒3。示例性地,漂浮部件1与桶体2之间套设套筒3和位于套筒3远离所述桶拖一端上的格栅6。套筒3套设在桶体2远离桶拖4的一端,格栅设置在套筒3上,二者相互结合共同协作下,对坑塘或河道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有效阻隔,避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取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桶体,所述桶体包括桶拖;/n所述桶拖与所述桶体围成容纳腔,所述桶体的侧壁设有开口;和/n在所述桶体远离所述桶拖的一端设有漂浮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桶体,所述桶体包括桶拖;
所述桶拖与所述桶体围成容纳腔,所述桶体的侧壁设有开口;和
在所述桶体远离所述桶拖的一端设有漂浮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所述漂浮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水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漂浮部件与所述桶体之间设置有套筒和格栅,所述套筒的一端套接在所述桶体上,所述格栅套接在所述套筒的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杆、支撑部和固定框架,其中,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桶体的侧壁,所述漂浮部件设置在所述固定框架内,所述固定杆的一端沿着所述桶体的轴向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友坤王殿二高国龙王庆陈文廷徐新王清森戴天磊李海燕丁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