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下护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44433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下护板,底板的中部设置凹槽,凹槽的下端固定设置横梁,横梁与凹槽的底壁通过纵梁连接固定,凹槽的上端设置托台,托台的上端伸出凹槽的外侧,托台的一端与横梁通过减震垫连接固定,托台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托板,托板与底板通过弹簧连接,托板的顶部横向贯穿嵌槽,嵌槽的内侧固定设置散热管,散热管的顶部设置散热孔,散热管的两端固定设置通风罩,通风罩的通风口伸出托板的外侧,通风罩的通风口处固定设置滤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散热、防护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发动机下护板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下护板。
技术介绍
目前,发动机护板是根据各种不同车型定身设计的引擎防护装置,其设计首先是防止泥土包裹发动机,其次是为了行驶过程中防止由于凹凸不平的路面对发动机造成撞击而造成发动机的损坏。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一旦发动机出现故障,整个汽车就会处于瘫痪状态,因此,保护好汽车发动机是保证汽车安全行驶和其寿命长短的关键。传统的发动机下护板结构单一,其通常采用单一的平板结构,进而在受到撞击时,抗压防撞性能较差,易变性、损坏。同时,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在下护板的阻挡下不能快速的散出,造成发动机舱内的温度持续上升,影响发动机的使用性能,进而对下护板的安装固定防护造成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汽车发动机下护板,散热、防护效果好。(二)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汽车发动机下护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中部设置凹槽,所述凹槽的下端固定设置横梁,所述横梁与凹槽的底壁通过纵梁连接固定,所述凹槽的上端设置托台,所述托台的上端伸出凹槽的外侧,所述托台的一端与横梁通过减震垫连接固定,所述托台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托板,所述托板与底板通过弹簧连接,所述托板的顶部横向贯穿嵌槽,所述嵌槽的内侧固定设置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顶部设置散热孔,所述散热管的两端固定设置通风罩,所述通风罩的通风口伸出托板的外侧,所述通风罩的通风口处固定设置滤网。进一步而言,所述纵梁倾斜设置,相邻的纵梁相互对称。进一步而言,所述托板上设置安装孔。进一步而言,所述嵌槽平行对应设置多个。进一步而言,所述散热管与嵌槽间隙配合。进一步而言,所述散热管的上表面与托板的上表面平齐。(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底板上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横梁,横梁的底部设有相间且对称的纵梁,进而使得横梁与纵梁连接形成三角支撑加固的结构,提高底板的抗压防撞能力,确保其对发动机的保护效果。2、凹槽内设置托台,托台与横梁通过减震垫连接,托台上设置托板,托板与底板通过弹簧连接,进而在减震垫与弹簧的作用下,能够对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抖动实现较好的缓冲保护。3、托板上设有嵌槽,嵌槽内设有散热管,散热管可在发动机工作时,对其进行较好的散热,确保其稳定的运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半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去掉托板后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散热管结构示意图。1-底板;11-凹槽;12-横梁;13-纵梁;2-托台;21-减震垫;22-托板;23-弹簧;24-安装孔;3-嵌槽;31-散热管;32-散热孔;33-通风罩;34-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如图1-4所示的一种汽车发动机下护板,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中部设置凹槽11,所述凹槽11的下端固定设置横梁12,所述横梁12与凹槽11的底壁通过纵梁13连接固定,所述凹槽11的上端设置托台2,所述托台2的上端伸出凹槽11的外侧,所述托台2的一端与横梁12通过减震垫21连接固定,所述托台2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托板22,所述托板22与底板1通过弹簧23连接,所述托板22的顶部横向贯穿嵌槽3,所述嵌槽3的内侧固定设置散热管31,所述散热管31的顶部设置散热孔32,所述散热管31的两端固定设置通风罩33,所述通风罩33的通风口伸出托板22的外侧,所述通风罩33的通风口处固定设置滤网34。优选的,纵梁13倾斜设置,相邻的纵梁13相互对称,进而使得纵梁13与横梁12之间形成等腰三角形的加强支撑固定结构,提高底板1的抗压防撞能力。优选的,托板22上设置安装孔24,安装孔24则用于发动机与托板22之间的安装固定。第二实施例:优选的,嵌槽3平行对应设置多个。进一步而言,散热管31与嵌槽3间隙配合,可充分利用嵌槽3的空间,使得散热管31具有一定的散热时通风排热的空间。进一步而言,散热管31的上表面与托板22的上表面平齐,使得散热管31能够与发动机紧密相接触,进而使得散热管31能够有效地利用其导风的热传递性能,将发动机的热量向外排出。工作原理:使用时,可将该下护板固定于车体的底盘上,发动机可通过螺栓锁与托板22上的安装孔24安装固定。托板22固定于托台2上,托台2又与横梁12通过减震垫21连接,同时托板22的四侧与底板1通过弹簧23连接,进而在发动机工作时,减震垫21与弹簧23可对其产生的抖动实现一定的缓冲保护。底板1的凹槽11内设有多个横梁12,横梁12的底部设有相间且对称的纵梁13,进而在横梁12与纵梁13的三角支撑结构下,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底板1的抗压防撞能力,进而对其上安装的发动机实现较好的保护。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工作,托板22上嵌槽3内设置的散热管31前端的通风罩33能够实现迎风导向的作用,使其于散热管31内通风传递,并通过散热孔32吹向发动机舱内。同时,散热管31采用热传递较好的材质管,与发动机接触时,能够实现散热的热传递效果,并且在风向于散热管31内流通时,将发动机的热量从后侧的通风罩33处带走排出。通风罩33的通风口处还设有滤网34,可避免杂物进入散热管31内,影响使用。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发动机下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中部设置凹槽(11),所述凹槽(11)的下端固定设置横梁(12),所述横梁(12)与凹槽(11)的底壁通过纵梁(13)连接固定,所述凹槽(11)的上端设置托台(2),所述托台(2)的上端伸出凹槽(11)的外侧,所述托台(2)的一端与横梁(12)通过减震垫(21)连接固定,所述托台(2)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托板(22),所述托板(22)与底板(1)通过弹簧(23)连接,所述托板(22)的顶部横向贯穿嵌槽(3),所述嵌槽(3)的内侧固定设置散热管(31),所述散热管(31)的顶部设置散热孔(32),所述散热管(31)的两端固定设置通风罩(33),所述通风罩(33)的通风口伸出托板(22)的外侧,所述通风罩(33)的通风口处固定设置滤网(3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发动机下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中部设置凹槽(11),所述凹槽(11)的下端固定设置横梁(12),所述横梁(12)与凹槽(11)的底壁通过纵梁(13)连接固定,所述凹槽(11)的上端设置托台(2),所述托台(2)的上端伸出凹槽(11)的外侧,所述托台(2)的一端与横梁(12)通过减震垫(21)连接固定,所述托台(2)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托板(22),所述托板(22)与底板(1)通过弹簧(23)连接,所述托板(22)的顶部横向贯穿嵌槽(3),所述嵌槽(3)的内侧固定设置散热管(31),所述散热管(31)的顶部设置散热孔(32),所述散热管(31)的两端固定设置通风罩(33),所述通风罩(33)的通风口伸出托板(22)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瑞万涛张小亚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昌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