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厦门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轮胎拆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4367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胎拆卸装置,包括移动底座和设置在移动底座上的接触板,移动底座顶部的左右两侧均滑动连接有移动板,两个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板,两个所述定位板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维修辅助设备技术领域。该轮胎拆卸装置,在车举升后,利用第一伸缩杆推动夹持板对轮胎进行夹持限位,然后控制第二伸缩杆顶起接触板,使接触板与轮胎底部接触,达到支撑的效果,之后再控制第三伸缩杆推动连接架使移动板和接触板协同轮胎一起脱离车辆,通过滑动的方式将轮胎卸下,然后反向操作,将轮胎放置在接触板上,即可进行安装,全程使用液压动力,更加省力,使用简单,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胎拆卸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维修辅助设备
,具体为一种轮胎拆卸装置。
技术介绍
在进行厢货轮胎检修时需要对轮胎进行拆卸,现有的拆卸通常是操作人员一只手扶着车轮,另一只手通过扳手拧动螺母,在将螺母取下之后实现轮胎的拆卸。在拆卸要换轮胎时要注意的是,不要上来就用千斤顶将车举升起来,应该先用套筒扳手将该轮胎固定螺丝按照对角线顺序拧松,之后再用千斤顶把车辆局部举升起来,如果先将车举升起来,车胎会因为没有受力点而无法将固定螺丝拧下,上轮胎时最费劲的就是将备胎与车轮固定螺丝对齐了,车升的太高,就要将备胎举的很高,特别对于厢货累车辆来说,轮胎很重,一个人很难完成,往往需要其他人帮忙同时在安装操作过程中用户用手扶着车轮,如果螺母和旋接的较紧,在拧紧螺栓和螺母时需要的作用力较大,这样会反作用到用户和操作工具上的力也较大,在反作用力较大时,容易出现晃动,影响安装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轮胎拆卸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车胎拆卸不便,并且安装时需要较大的力才能够完成,使用十分不方便的问题。为实现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拆卸装置,包括移动底座(1)和设置在移动底座(1)上的接触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座(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滑动连接有移动板(3),两个所述移动板(3)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板(4),两个所述定位板(4)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5),所述第一伸缩杆(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夹持板(6),且夹持板(6)的底部与移动板(3)的顶部相接触,所述移动底座(1)的顶部且位于两个移动板(3)相对的一侧之间滑动连接有调节板(7),所述调节板(7)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8),所述第二伸缩杆(8)的输出端与接触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且接触板(2)顶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拉动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拆卸装置,包括移动底座(1)和设置在移动底座(1)上的接触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座(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滑动连接有移动板(3),两个所述移动板(3)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板(4),两个所述定位板(4)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5),所述第一伸缩杆(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夹持板(6),且夹持板(6)的底部与移动板(3)的顶部相接触,所述移动底座(1)的顶部且位于两个移动板(3)相对的一侧之间滑动连接有调节板(7),所述调节板(7)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8),所述第二伸缩杆(8)的输出端与接触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且接触板(2)顶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拉动板(9),所述移动底座(1)顶部后侧的中部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有第三伸缩杆(10),且第三伸缩杆(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架(11),且连接架(11)正面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移动板(3)的后侧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座(1)的顶部且位于两个移动板(3)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滑道(12),所述滑道(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彩莲郑梦铃郑世昌李佳禧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