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4197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露了一种电缆架,其包含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安装于墙体侧壁上;电缆架本体,所述电缆架本体包含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上可拆卸连接有波浪架,所述波浪架通过电缆固定组件实现电缆的固定;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案中,电缆架上部采用波浪架,下部为铝合金H截面梁,波浪形架的上部用于承托电缆、增大通风量,下部与H梁相连来提高横梁抗弯刚度,电缆安装后用U形箍固定,电缆架根部可转动,没有安装电缆时可竖起贴墙,为狭小电缆隧道节省出大量空间,可供人员、设备移动用,还可提高隧道内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架
本专利技术属于线路架设附件
,尤其涉及一种电缆支架。
技术介绍
电缆一般敷设在电缆沟和隧道内,而电缆架是隧道内架立、固定电缆的构件。目前电缆隧道的典型设计中主要采用单角钢作为电缆架,这种电缆架安装后属于无对称轴的悬臂构件,受弯承载力低,对不同直径、型号电缆适应性差,无法考虑远期电缆升级规划;垂直肢影响隧道内通风效果,进而影响电缆载流量,不利于满足狭小廊道内的通风要求。如图1所示,为目前大量采用的单角钢、单侧安装电缆架,角铁支架通常是角铁型材经焊接或紧固件链接或拼接而成,这种电缆架在早期使用居多,但随着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这种角钢电缆架越来越不适用于现代电力的发展要求,暴露出了诸多不足之处。①,电缆隧道位于地下,受造价、施工难度、地下已有构筑物的影响,通常空间狭小,在后期敷设电缆时使得本就狭窄的电缆隧道内的剩余空间更加狭窄,给电缆的进一步敷设到位和人员在沟内的移动带来了障碍和不便。②,电缆固定前需要先安放到电缆架上再用电缆箍固定。因为角钢电缆架顶面是平面,当电缆放置后、固定前容易滑落,特别是一个支架上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架,其特征在于,电缆架包含:/n固定座(10),所述固定座(10)安装于墙体侧壁上;/n电缆架本体(20),所述电缆架本体(20)包含支撑架(201),所述支撑架(201)与所述固定座(10)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201)上可拆卸连接有波浪架(202),所述波浪架(202)通过电缆固定组件(30)实现电缆的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架,其特征在于,电缆架包含:
固定座(10),所述固定座(10)安装于墙体侧壁上;
电缆架本体(20),所述电缆架本体(20)包含支撑架(201),所述支撑架(201)与所述固定座(10)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201)上可拆卸连接有波浪架(202),所述波浪架(202)通过电缆固定组件(30)实现电缆的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架(202)包含间隔设置的两个波浪支撑条(2021)以及位于所述波浪支撑条(2021)下方并与其固定连接的连接板(2022);
所述连接板(2022)的两侧设置有卡槽(20221),所述卡槽(20221)可拆卸的卡固于所述支撑架(201)的上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01)上设有一连接面(2012),所述连接面(2012)和所述连接板(2022)上开设有一一对应的通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支撑条(2021)与所述连接板(2022)的两侧壁上缘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加强支柱(202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支撑条(2021)、所述连接板(2022)和所述加强支柱(2023)围合形成一中空区域A。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隆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