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单元、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3640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单元、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该触控单元包括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第一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一分支部分分别插入到第二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一凹凸结构之间,第一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二分支部分分别插入到第二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二凹凸结构之间,第一导电电极与第二导电电极之间存在第一间隙。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为相互穿插的结构,从而减少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的有效面积,进而减少触控单元感应图案感应通道的有效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单元、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
,具体涉及一种触控单元、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电容式触控单元由于具有寿命长、透光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触控笔等触控装置领域。然而电容式触控单元感应电极和其他金属层,如阴极金属层之间容易产生较大的耦合电容,造成触控驱动部件驱动的负载增大,当触控驱动部件无法有效驱动感应电极时会导致触控灵敏度差甚至无法实现触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单元、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触控单元中感应电极和阴极之间的耦合电容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单元,包括:第一导电电极,第一导电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主体部分和由第一主体部分向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分支部分和向第三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分支部分,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均与第一方向相交;第二导电电极,包括以第一导电电极的第一主体部分为分割线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第一凹凸结构,第二部分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第二凹凸结构;其中,第一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一分支部分分别插入到第二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一凹凸结构之间,第一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二分支部分分别插入到第二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二凹凸结构之间,第一导电电极与第二导电电极之间存在第一间隙。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分支部分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分支部分中插入一个或多个第一凹凸结构,和/或,多个第一凹凸结构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凹凸结构中插入一个或多个第一分支部分。>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凹凸结构包括多个条形凸起,第一部分还包括与第一主体部分平行的第二主体部分,多个条形凸起通过第二主体部分相互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触控单元还包括悬浮块,填充在第一间隙内,悬浮块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悬浮块的材料与第一导电电极或第二导电电极的材料相同,悬浮块与第一导电电极或第二导电电极之间存在第二间隙。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电极、第二导电电极和/或悬浮块的边缘为非线形。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触控单元还包括连接件,用于连接第二导电电极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触控单元还包括绝缘层,绝缘层设置在连接件与第一导电电极之间,连接件为金属搭接层。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显示面板;如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单元,其中,触控单元位于显示面板的上方、下方或内部。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包括: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的触控面板。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导电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主体部分和从第一主体部分向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分支部分向第三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分支部分,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均与第一方向相交;第二导电电极包括以第一导电电极的第一主体部分为分割线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第一凹凸结构,第二部分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第二凹凸结构;其中,第一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一分支部分分别插入到第二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一凹凸结构之间,第一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二分支部分分别插入到第二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二凹凸结构之间,第一导电电极与第二导电电极之间存在第一间隙,从而减少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的有效面积,进而减少触控单元感应图形感应通道的有效面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示意图,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A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B-1E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A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B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A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主视图。图5B所示为图5A所示实施例中触控面板沿AA’方向的剖面图。图6A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主视图。图6B所示为图6A所示实施例中触控面板沿AA’方向的剖面图。图7A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主视图。图7B所示为图7A所示实施例中触控面板沿AA’方向的剖面图。图8A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主视图。图8B所示为图8A所示实施例中触控面板沿AA’方向的剖面图。图9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正如
技术介绍
中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着触控单元中感应电极和阴极金属层之间容易产生较大的耦合电容,进而影响触控灵敏度的问题。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现有的电容式触控单元中的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多设置为两层叠加或者将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的结构设置为同一层但整面排布。然而,如此设置使得触控单元中由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构成的感应电极有效面积较大,因而与触控装置中的阴极金属层对应的相对面积较大,若感应电极与阴极金属层距离较近时,极易产生较大的耦合电容,造成触控驱动部件驱动的负载增大,当触控驱动部件无法有效驱动感应电极时会导致触控灵敏度差甚至无法实现触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通过将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设置成相互穿插的结构,且第一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一分支部分分别插入到第二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一凹凸结构之间,因而可减少第一导电电极与第二导电电极的有效面积,进而减少触控单元中由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构成的感应电极的有效面积。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A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单元100的结构示意图。该触控单元100可以应用于传感器、触控面板等领域。如图1A所示,触控单元100包括第一导电电极110和第二导电电极120,第一导电电极110包括沿第一方向1延伸的第一主体部分111以及由第一主体部分111向第二方向2延伸的多个第一分支部分112和向第三方向3延伸的多个第二分支部分113;第二导电电极120包括以第一导电电极的第一主体部分111为分割线的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第一部分10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第一凹凸结构121,第二部分20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第二凹凸结构122。第一导电电极110的多个第一分支部分112分别插入到第二导电电极120的多个第一凹凸结构121之间,第一导电电极110的多个第二分支部分113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导电电极,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主体部分以及由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向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分支部分和向第三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分支部分,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均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n第二导电电极,包括以所述第一导电电极的所述第一主体部分为分割线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第一凹凸结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第二凹凸结构;/n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一分支部分分别插入到所述第二导电电极的所述多个第一凹凸结构之间,所述第一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二分支部分分别插入到所述第二导电电极的所述多个第二凹凸结构之间,所述第一导电电极与所述第二导电电极之间存在第一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导电电极,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主体部分以及由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向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分支部分和向第三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分支部分,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均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第二导电电极,包括以所述第一导电电极的所述第一主体部分为分割线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第一凹凸结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第二凹凸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一分支部分分别插入到所述第二导电电极的所述多个第一凹凸结构之间,所述第一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二分支部分分别插入到所述第二导电电极的所述多个第二凹凸结构之间,所述第一导电电极与所述第二导电电极之间存在第一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分支部分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分支部分中插入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凹凸结构,和/或,所述多个第一凹凸结构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凹凸结构中插入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分支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凹凸结构包括多个条形凸起,所述第一部分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平行的第二主体部分,所述多个条形凸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品高
申请(专利权)人: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