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触控显示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3633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柔性触控显示屏,包括OLED显示层,所述OLED显示层上依次设置有粘合层,触控导电膜,粘合层,硬化保护层;所述触控导电膜包括透明基底层、第一导电层、加强绝缘支撑层及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均为透明聚合物层中的埋入式金属网格结构,构成电容触控层;所述透明聚合物层采用耐弯折高分子材料压印胶,所述埋入式金属网格结构由高韧性热固型导电浆料固化而成;所述加强绝缘支撑层为单独设置的UV胶层。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柔性触控显示屏结构优化、成本较低、品质稳定,应用场景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触控显示屏
本专利技术涉及柔性屏
,尤其是一种柔性触控显示屏

技术介绍
OLED显示技术具有自发光的特性,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制作,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而且OLED显示屏幕可视角度大,并且能够节省电能,因此应用非常广泛。自从2017年9月,苹果公司首次在其iPhoneX产品上使用了OLED面板,使OLED面板逐渐成为中高端智能设备的主流,并且随着OLED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家OLED厂商相继量产柔性OLED屏幕。对于OLED厂商来说,如何在柔性屏幕上实现柔性触控技术,将会是新的技术问题。未来电子设备逐步向曲面设计、柔性屏设计方向发展,但是采用现有技术透明导电膜相互贴合而制成的触控模组往往不适合经常弯折。现有技术生产导电膜通常存在如下技术问题,生产工序复杂,且无法稳定控制产品品质,良率较低,尤其是目前的电容屏基本采用两片透明导电膜相互贴合的工艺,其产品厚度受到限制,不符合现有触控屏向超轻、超薄发展的趋势,并且成本高。伴随着触摸显示屏对弯折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外挂式触摸屏结构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且柔性屏幕对于结构厚度的要求比普通屏幕更高,因此,开发一种厚度薄、耐弯折性能佳的柔性触摸显示屏也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款结构优化、成本较低、品质稳定的柔性触控显示屏,应用场景广泛。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柔性触控显示屏,包括OLED显示层:所述OLED显示层上依次设置有粘合层,触控导电膜,粘合层,硬化保护层;所述触控导电膜包括透明基底层、第一导电层、加强绝缘支撑层及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均为透明聚合物层中的埋入式金属网格结构,构成电容触控层;所述透明聚合物层采用耐弯折高分子材料压印胶,所述埋入式金属网格结构由高韧性热固型导电浆料固化而成;所述加强绝缘支撑层为单独设置的UV胶层。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柔性触控显示屏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粘合层为OCA光学胶;所述透明基底层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聚酰亚胺PI或光学材料COP;所述硬化保护层采用表面硬度大于6H的柔性材料。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柔性触控显示屏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触控导电膜的透明基底层之上依次设置有第一UV胶层,第二UV胶层,第三UV胶层;所述第一UV胶层为在透明基底层表面涂布的第一层UV固化胶,所述第一UV胶层进行图形化压印并固化而形成第一导电层的网格状凹槽和第一引线区的引线凹槽,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网格状凹槽和第一引线区的引线凹槽填充有导电材料,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网格状凹槽和第一引线区的引线凹槽的深度小于第一UV胶层的厚度;所述第一UV胶层表面设置有第二UV胶层,所述第二UV胶层作为加强绝缘支撑层;所述第二UV胶层表面设置有第三UV胶层,所述第三UV胶层表面进行图形化压印并固化,形成第二导电层的网格状凹槽和第二引线区的引线凹槽,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网格状凹槽和第二引线区的引线凹槽填充有导电材料,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网格状凹槽和第二引线区的引线凹槽的深度不大于第三UV胶层的厚度。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柔性触控显示屏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触控导电膜的第一UV胶层进行图形化压印并固化而形成第一导电层的网格状凹槽、第一引线区的引线凹槽和第一对位标识的对位图形凹槽,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网格状凹槽、第一引线区的引线凹槽和第一对位标识的对位图形凹槽均填充有导电材料,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网格状凹槽、第一引线区的引线凹槽和第一对位标识的对位图形凹槽均的深度小于第一UV胶层的厚度;所述第三UV胶层表面进行图形化压印并固化,形成第二导电层的网格状凹槽、第二引线区的引线凹槽和第二对位标识的对位图形凹槽,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网格状凹槽、第二引线区的引线凹槽和第二对位标识的对位图形凹槽均填充有导电材料,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网格状凹槽、第二引线区的引线凹槽和第二对位标识的对位图形凹槽的深度不大于第三UV胶层的厚度;所述第一对位标识和第二对位标识的图形在透明导电薄膜产品中或被保留,或被裁切。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柔性触控显示屏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UV胶层的厚度为1~10微米。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柔性触控显示屏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UV胶层与第三UV胶层的材料不同,所述第一UV胶层与第三UV胶层材料相同或不同。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柔性触控显示屏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引线区的电连接区未涂布有第二层UV固化胶,所述第三UV胶层的第二引线区的电连接区与第一UV胶层的第一引线区的电连接区不重合。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柔性触控显示屏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透明基底与所述第一UV胶层之间涂有增粘层或者做增粘处理;和/或,所述第一UV胶层与第二UV胶层之间涂有增粘层或者做增粘处理;和/或,所述第二UV胶层与第三UV胶层之间涂有增粘层或者做增粘处理。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柔性触控显示屏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UV胶层为在第一UV胶层表面多次涂布UV固化胶形成的复合层,所述第一引线区的电连接区表面未覆盖第二UV胶层。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柔性触控显示屏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网格状凹槽和第一引线区和第二引线区的引线凹槽填充有纳米银浆或纳米铜浆或石墨烯材料或纳米银丝或碳纳米管材料。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柔性触控显示屏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UV胶层的上表面设置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为聚合物层,第一UV胶层、第二UV胶层、第三UV胶层、保护层及透明基底一起形成复合透明导电膜,所述第三UV胶层的第二引线区的电连接区与第一UV胶层的第一引线区的电连接区不重合。本专利申请人长期从事柔性触控显示研究,曾经在在透明基底上利用纳米压印技术压制出用于埋设导电金属颗粒的凹槽以及用于透光的网格,通过设计凹槽的线宽和深度以及占整个透明导电膜的比重,得到了一种透光率高且导电性好的透明导电膜。基于之前的技术积累,专利技术人得出本专利技术方案之前,尝试过多种方案,但是都效果不好。专利技术人研发方案之一就是在透明基底的一个表面上直接设置双层或多层图形化透明导电膜的结构,虽然该技术方案从理论上看比较好,只要控制上层透明胶层的厚度大于上层的导电层的深度,两层导电层之间就能互相绝缘,但是,实际上,专利技术人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发现该种技术方案良率太低,不具有规模量产的可行性,详细请参见具体实施例部分的实验数据及分析。在多次改进和不断尝试后才得出本专利技术方案,采用本专利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1、本专利柔性触控显示屏创造性的运用单独设置的加强绝缘支撑层隔离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其第二导电层设置在第三UV胶层中,而第三UV胶层设置在经压印或涂布并已经固化的第二UV胶层(作为加强绝缘支撑层)上,可以大幅度提高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之间绝缘效果,有效防止导电层的短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图2所述的研发参照例,在透明基底上直接设置双层图形化透明导电膜的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触控显示屏,包括OLED显示层,其特征在于:/n所述OLED显示层上依次设置有粘合层,触控导电膜,粘合层,硬化保护层;/n所述触控导电膜包括透明基底层、第一导电层、加强绝缘支撑层及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均为透明聚合物层中的埋入式金属网格结构,构成电容触控层;/n所述透明聚合物层采用耐弯折高分子材料压印胶,所述埋入式金属网格结构由高韧性热固型导电浆料固化而成;/n所述加强绝缘支撑层为单独设置的UV胶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触控显示屏,包括OLED显示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OLED显示层上依次设置有粘合层,触控导电膜,粘合层,硬化保护层;
所述触控导电膜包括透明基底层、第一导电层、加强绝缘支撑层及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均为透明聚合物层中的埋入式金属网格结构,构成电容触控层;
所述透明聚合物层采用耐弯折高分子材料压印胶,所述埋入式金属网格结构由高韧性热固型导电浆料固化而成;
所述加强绝缘支撑层为单独设置的UV胶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层为OCA光学胶;所述透明基底层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聚酰亚胺PI或光学材料COP;所述硬化保护层采用表面硬度大于6H的柔性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导电膜的透明基底层之上依次设置有第一UV胶层,第二UV胶层,第三UV胶层;
所述第一UV胶层为在透明基底层表面涂布的第一层UV固化胶,所述第一UV胶层进行图形化压印并固化而形成第一导电层的网格状凹槽和第一引线区的引线凹槽,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网格状凹槽和第一引线区的引线凹槽填充有导电材料,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网格状凹槽和第一引线区的引线凹槽的深度小于第一UV胶层的厚度;
所述第一UV胶层表面设置有第二UV胶层,所述第二UV胶层作为加强绝缘支撑层;
所述第二UV胶层表面设置有第三UV胶层,所述第三UV胶层表面进行图形化压印并固化,形成第二导电层的网格状凹槽和第二引线区的引线凹槽,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网格状凹槽和第二引线区的引线凹槽填充有导电材料,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网格状凹槽和第二引线区的引线凹槽的深度不大于第三UV胶层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导电膜的第一UV胶层进行图形化压印并固化而形成第一导电层的网格状凹槽、第一引线区的引线凹槽和第一对位标识的对位图形凹槽,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网格状凹槽、第一引线区的引线凹槽和第一对位标识的对位图形凹槽均填充有导电材料,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网格状凹槽、第一引线区的引线凹槽和第一对位标识的对位图形凹槽均的深度小于第一UV...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小红基亮亮姚益明陈林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维业达触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