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生产用茶沫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3386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7
一种红茶生产用茶沫分离装置,包括工作平台,工作平台上设有皮带传送机构、茶叶环形机构及茶沫环形机构;所述皮带传送机构包括前后左右并排布置的转轴,转轴上均设有皮带轮,皮带依次绕过皮带轮后形成回路;所述皮带外侧壁上间隔安装有耙齿;所述茶叶环形机构包括支腿,支腿上固定有茶叶过滤托板,茶叶过滤托板的轨迹与皮带的轨迹一致,茶叶过滤托板位于底部的水平部位开有落料口,落料口下端设有挡板,挡板与气缸连接;所述茶沫环形机构包括托槽,托槽位于茶叶过滤托板的正下方,托槽最低端设有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红茶生产用茶沫分离装置,可完成大批量的茶叶、茶沫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茶生产用茶沫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红茶生产设备,尤其是一种红茶生产用茶沫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茶叶,可作饮品,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并有保健功效,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茶叶在进行生产时,其采摘回来的茶叶在加工过程中,会有茶沫的产生,进而影响了对茶叶的加工。申请号为“201821963523.6”的专利“一种红茶生产用茶沫分离装置”,通过转动分离箱进行茶叶和茶沫的分离,但是由于分离箱大小有限,一次分离的茶叶量非常有限,不适合大批量作业,导致整体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红茶生产用茶沫分离装置,能够一次性完成大批量的茶叶去茶沫作业,提高生产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红茶生产用茶沫分离装置,包括工作平台,工作平台上设有皮带传送机构、茶叶环形机构及茶沫环形机构;所述皮带传送机构包括前后左右并排布置的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第四转轴,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上均设有高度、数量对应一致的第一皮带轮,第三转轴、第四转轴上均设有高度、数量对应一致的第二皮带轮;皮带依次绕过多个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后形成回路;所述皮带外侧壁上间隔安装有耙齿;所述茶叶环形机构包括前后的支腿,支腿上固定有茶叶过滤托板,茶叶过滤托板的轨迹与皮带的轨迹一致且位于皮带一侧,所述茶叶过滤托板上布满过滤孔;茶叶过滤托板位于底部的水平部位开有落料口,落料口下端设有挡板,挡板与气缸连接;所述茶沫环形机构包括固定在前后的支腿上的托槽,托槽位于茶叶过滤托板的正下方,托槽最低端设有开口。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第四转轴均竖直安装并通过第一伺服电机驱动。所述皮带一侧侧壁与茶叶过滤托板接触处安装有耐磨片,耙齿固定在耐磨片上。所述茶叶过滤托板包括第一螺旋部和第二螺旋部,第一螺旋部从下往上螺旋提升,第二螺旋部从上往下螺旋下降;所述第一螺旋部和第二螺旋部在上部通过第一水平部连接,第一螺旋部和第二螺旋部在下部通过第二水平部连接。所述托槽包括第三螺旋部和第四螺旋部,第三螺旋部从下往上螺旋提升,第四螺旋部从上往下螺旋下降,第三螺旋部和第四螺旋部在上部通过第三水平部连接。所述落料口与皮带输送机的输出端正对。本技术一种红茶生产用茶沫分离装置,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螺旋式的茶叶环形机构和茶沫环形机构,这样在不占用空间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筛选的面积,进而提高的茶沫分离的效率。2)、通过茶叶过滤托板与皮带上的耙齿配合,可带动茶叶进行前行,为异型的输送轨道上茶叶的运行提供了动力,方便茶沫分离。3)、该装置可方便进行循环移动,这样保证茶沫清除彻底。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皮带传送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耙齿仅画出一小部分)。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茶叶环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茶沫环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局部截面图。图中:工作平台1,皮带传送机构2,茶叶环形机构3,茶沫环形机构4,皮带输送机5,第一转轴2-1,第二转轴2-2,第三转轴2-3,第四转轴2-4,第一皮带轮2-5,第二皮带轮2-6,皮带2-7,耙齿2-8,第一伺服电机2-9,耐磨片2-10,支腿3-1,茶叶过滤托板3-2,过滤孔3-3,落料口3-4,气缸3-5,托槽4-1,开口4-2。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红茶生产用茶沫分离装置,包括工作平台1,工作平台1上设有皮带传送机构2、茶叶环形机构3及茶沫环形机构4。如图2所示,所述皮带传送机构2包括前后左右两两并排布置的第一转轴2-1、第二转轴2-2、第三转轴2-3、第四转轴2-4,第一转轴2-1、第二转轴2-2、第三转轴2-3、第四转轴2-4通过圆柱滚子轴承安装在工作平台1上,且另一端伸出工作平台1与工作平台1下部的第一伺服电机2-9一一对应连接。四台第一伺服电机2-9带动四根转轴同速同向进行同步动作。在第一转轴2-1、第二转轴2-2上均设有高度、数量对应一致的第一皮带轮2-5,第一皮带轮2-5的数量为4个,在第三转轴2-3、第四转轴2-4上均设有高度、数量对应一致的第二皮带轮2-6,第二皮带轮2-6的数量为4个,且第二皮带轮2-6的高度对应高于第一皮带轮2-5的高度。这里皮带2-7以第一转轴2-1最下端水平部开始,从下往上,依次绕过第一转轴2-1、第三转轴2-3,这样皮带2-7在第一转轴2-1、第三转轴2-3上呈螺旋上升的趋势,最后在第三转轴2-3上水平伸出。皮带2-7从水平伸出部,从上往下,依次绕过第四转轴2-4、第二转轴2-2上的皮带轮,这样皮带2-7在第四转轴2-4、第二转轴2-2上呈螺旋下降的趋势,最后从第二转轴2-2上水平伸出与第一转轴2-1最下端水平部连接,形成完整的环。该结构可大大增加运行轨迹,但是不占用多大的空间。如图3所示,在皮带2-7外侧壁上间隔安装有耙齿2-8,图中仅仅画了局部的一小段。这里的耙齿2-8可将茶叶打散并均匀推送。如图4所示,所述茶叶环形机构3包括前后的四条支腿3-1,支腿3-1通过连接板与茶叶过滤托板3-2固定连接。这里的茶叶过滤托板3-2与皮带2-7的轨迹一致,茶叶过滤托板3-2包括第一螺旋部3.2.1和第二螺旋部3.2.2,第一螺旋部3.2.1从下往上螺旋提升,第二螺旋部3.2.2从上往下螺旋下降;所述第一螺旋部3.2.1和第二螺旋部3.2.2在上部通过第一水平部3.2.3连接,第一螺旋部3.2.1和第二螺旋部3.2.2在下部通过第二水平部3.2.4连接。这里的茶叶过滤托板3-2的横截面为L型,即外侧设置有挡边,而内侧与皮带接触处没有挡边。如图6所示,在对应的皮带2-7的外侧安装有耐磨片2-10,耐磨片2-10与茶叶过滤托板3-2的内侧底部接触,并充当挡边的作用。而耙齿2-8固定在耐磨片2-10上,耙齿2-8位于茶叶过滤托板3-2内可对茶叶进行推送并打散。为了保证耙齿2-8可将位于耙齿2-8前端的茶叶都推走,这里耙齿2-8的齿之间的间隙小于红茶的大小。或者耙齿2-8可直接用刮板替代。在茶叶过滤托板3-2上倾斜部上均匀布满过滤孔3-3,过滤孔3-3的大小以方便茶沫通过为宜。在茶叶过滤托板3-2位于底部的第二水平部3.2.4处开设有落料口3-4,落料口3-4下端设有挡板,挡板与气缸3-5连接。通过气缸3-5伸缩可带动挡板移动,从而决定是否打开或关闭落料口3-4。所述茶沫环形机构4包括固定在前后的支腿3-1上的托槽4-1,托槽4-1位于茶叶过滤托板3-2的正下方,托槽4-1和横截面为U型,两边设有挡板,这样方便接收落下的茶沫。托槽4-1与茶叶过滤托板3-2外形相似,仅仅是最低端没有水平部,在左右的螺旋部最低端设置有开口4-2,开口可方便茶沫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茶生产用茶沫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平台(1),工作平台(1)上设有皮带传送机构(2)、茶叶环形机构(3)及茶沫环形机构(4);/n所述皮带传送机构(2)包括前后左右并排布置的第一转轴(2-1)、第二转轴(2-2)、第三转轴(2-3)、第四转轴(2-4),第一转轴(2-1)、第二转轴(2-2)上均设有高度、数量对应一致的第一皮带轮(2-5),第三转轴(2-3)、第四转轴(2-4)上均设有高度、数量对应一致的第二皮带轮(2-6);皮带(2-7)依次绕过多个第一皮带轮(2-5)、第二皮带轮(2-6)后形成回路;所述皮带(2-7)外侧壁上间隔安装有耙齿(2-8);/n所述茶叶环形机构(3)包括前后的支腿(3-1),支腿(3-1)上固定有茶叶过滤托板(3-2),茶叶过滤托板(3-2)的轨迹与皮带(2-7)的轨迹一致且位于皮带(2-7)一侧,所述茶叶过滤托板(3-2)上布满过滤孔(3-3);茶叶过滤托板(3-2)位于底部的水平部位开有落料口(3-4),落料口(3-4)下端设有挡板,挡板与气缸(3-5)连接;/n所述茶沫环形机构(4)包括固定在前后的支腿(3-1)上的托槽(4-1),托槽(4-1)位于茶叶过滤托板(3-2)的正下方,托槽(4-1)最低端设有开口(4-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茶生产用茶沫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平台(1),工作平台(1)上设有皮带传送机构(2)、茶叶环形机构(3)及茶沫环形机构(4);
所述皮带传送机构(2)包括前后左右并排布置的第一转轴(2-1)、第二转轴(2-2)、第三转轴(2-3)、第四转轴(2-4),第一转轴(2-1)、第二转轴(2-2)上均设有高度、数量对应一致的第一皮带轮(2-5),第三转轴(2-3)、第四转轴(2-4)上均设有高度、数量对应一致的第二皮带轮(2-6);皮带(2-7)依次绕过多个第一皮带轮(2-5)、第二皮带轮(2-6)后形成回路;所述皮带(2-7)外侧壁上间隔安装有耙齿(2-8);
所述茶叶环形机构(3)包括前后的支腿(3-1),支腿(3-1)上固定有茶叶过滤托板(3-2),茶叶过滤托板(3-2)的轨迹与皮带(2-7)的轨迹一致且位于皮带(2-7)一侧,所述茶叶过滤托板(3-2)上布满过滤孔(3-3);茶叶过滤托板(3-2)位于底部的水平部位开有落料口(3-4),落料口(3-4)下端设有挡板,挡板与气缸(3-5)连接;
所述茶沫环形机构(4)包括固定在前后的支腿(3-1)上的托槽(4-1),托槽(4-1)位于茶叶过滤托板(3-2)的正下方,托槽(4-1)最低端设有开口(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生产用茶沫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2-1)、第二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安明
申请(专利权)人:宜都市安明有机富锌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