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63362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7
本申请提供一种太阳能热水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循环管道,连接于太阳能集热器,循环管道上设有用于循环太阳能集热器内的热媒介质的循环泵;分户储热水箱,设于循环管道的循环路径上,以与循环于循环管道内的热媒介质换热;储液箱,设于太阳能集热器上方并连通外界,储液箱用于存储热媒介质;膨胀管,一端连接于储液箱,膨胀管另一端分别连通循环管道及太阳能集热器,膨胀管用于供循环管道和/或太阳能集热器内的热媒介质膨胀时进入储液箱内,且储液箱内的热媒介质能够经膨胀管进入循环管道及太阳能集热器内。本实施例的太阳能热水系统能常压运行,工作压力小,换热效率高,热媒介质的挥发和散热低,造价和运营成本低,且系统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热水系统
本申请属于太阳能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太阳能热水系统。
技术介绍
针对太阳能集中集热分户储热热水系统,目前常用的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太阳能集热器、缓冲水箱、分户储热水箱、循环管道以及循环水泵构成的开式常压热水系统,其弊端主要在于增加了缓冲的水箱和相应的循环管道、循环水泵,增大了热水系统的造价成本,且同时还增加了热水系统的耗电量。另外,缓冲水箱也参与换热工作,缓冲水箱内的热媒介质温度升高时容易气化挥发,需要不断地加入热媒介质,增加了后期的运营成本。并且,缓冲水箱的设置增大了热量的散发,在工作过程中,太阳能集热器收集的热量先加热缓冲水箱,再通过缓冲水箱与分户储热水箱换热,换热效率非常低,造成了非常大的能源浪费。另一种是由太阳能集热器、膨胀罐、分户储热水箱、循环管道以及循环水泵构成的闭式承压热水系统,白天太阳能集热器加热时,其内的热媒介质温度升高而体积增大,会对太阳能集热器和循环管道产生膨胀的压力,而膨胀罐只能够吸收部分增大的压力,整个热水系统仍然存在高温高压的危险,极易产生系统爆管、热媒介质泄露以及集热失效等问题,使用风险非常大,且热水系统的使用寿命降低。另外,膨胀罐造价较高,增大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热水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热水系统的热媒介质挥发快、换热效率低以及使用风险高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热水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循环管道,连接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所述循环管道上设有用于循环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内的热媒介质的循环泵;分户储热水箱,设于所述循环管道的循环路径上,以与循环于所述循环管道内的热媒介质换热;储液箱,设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上方并连通外界,所述储液箱用于存储热媒介质;膨胀管,一端连接于所述储液箱,所述膨胀管另一端分别连通所述循环管道及所述太阳能集热器,所述膨胀管用于供所述循环管道和/或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内的热媒介质膨胀时进入所述储液箱内,且所述储液箱内的热媒介质能够经所述膨胀管进入所述循环管道及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内。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液箱上设有分别连通所述储液箱内部及外界的防挥发管,所述防挥发管远离所述储液箱一端的开口朝下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挥发管呈螺旋式向上延伸。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具有第一出液端和第一进液端,所述循环管道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进液端和所述第一出液端,所述膨胀管远离所述储液箱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循环管道并设于所述第一出液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热水系统还包括:第一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循环管道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出液端,以获取所述第一出液端的温度;第二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循环管道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进液端,以获取所述第一进液端的温度;电控器,分别电连接于所述循环泵、所述第一检测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并能够判断所述第一检测装置获取的温度及所述第二检测装置获取的温度的温度差来控制所述循环泵。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循环管道包括:给水管,连接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及所述膨胀管,所述给水管连接所述分户储热水箱以向所述分户储热水箱内输出热媒介质;同程管,连接于所述分户储热水箱,以接收从所述分户储热水箱输出的热媒介质;回水管,所述回水管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同程管一端及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户储热水箱包括第一箱体和设于所述第一箱体内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具有第二进液端和第二出液端,所述第二进液端连接于所述给水管,所述第二出液端连接于所述同程管。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给水管上设有第一排气阀,所述同程管上设有第二排气阀。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泵设置为两个,两所述循环泵并联于所述循环管道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液箱包括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上开设有用于供热媒介质注入的补液口,所述补液口上盖设有箱盖。本申请提供的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在太阳能集热器的上方设置储液箱,储液箱通过膨胀管连接于循环管道和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集热器和/或循环管道内的热媒介质增压膨胀时能够通过膨胀管向上流动进入储液箱内,实现太阳能集热器和/或循环管道的泄压,且储液箱连通于外界,从而使得太阳能集热器能够在常压状态下工作,减小了太阳能集热器和循环管道的工作压力,避免出现系统爆管、热媒介质泄露以及集热失效等问题,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性能。另外,循环泵用于驱动循环管道内的热媒介质在太阳能集热器和分户储热水箱之间强制进行加热和换热,换热效率高,储液箱不与太阳能集热器进行换热工作,则储液箱内的热媒介质温度低,降低热媒介质气化挥发的情况,降低系统的热量散发,提高换热效率,降低了造价成本和运营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储液箱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太阳能集热器;11-第一出液端;12-第一进液端;20-循环管道;21-给水管;22-同程管;23-回水管;30-分户储热水箱;31-第一箱体;32-换热管;321-第二进液端;322-第二出液端;40-储液箱;41-第二箱体;411-补液口;42-箱盖;50-膨胀管;60-防挥发管;61-开口;70-第一检测装置;80-第二检测装置;90-电控器;100-循环泵;110-第一排气阀;120-第二排气阀;130-闸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连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太阳能集热器;/n循环管道,连接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所述循环管道上设有用于循环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内的热媒介质的循环泵;/n分户储热水箱,设于所述循环管道的循环路径上,以与循环于所述循环管道内的热媒介质换热;/n储液箱,设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上方并连通外界,所述储液箱用于存储热媒介质;/n膨胀管,一端连接于所述储液箱,所述膨胀管另一端分别连通所述循环管道及所述太阳能集热器,所述膨胀管用于供所述循环管道和/或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内的热媒介质膨胀时进入所述储液箱内,且所述储液箱内的热媒介质能够经所述膨胀管进入所述循环管道及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太阳能集热器;
循环管道,连接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所述循环管道上设有用于循环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内的热媒介质的循环泵;
分户储热水箱,设于所述循环管道的循环路径上,以与循环于所述循环管道内的热媒介质换热;
储液箱,设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上方并连通外界,所述储液箱用于存储热媒介质;
膨胀管,一端连接于所述储液箱,所述膨胀管另一端分别连通所述循环管道及所述太阳能集热器,所述膨胀管用于供所述循环管道和/或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内的热媒介质膨胀时进入所述储液箱内,且所述储液箱内的热媒介质能够经所述膨胀管进入所述循环管道及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箱上设有分别连通所述储液箱内部及外界的防挥发管,所述防挥发管远离所述储液箱一端的开口朝下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挥发管呈螺旋式向上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具有第一出液端和第一进液端,所述循环管道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进液端和所述第一出液端,所述膨胀管远离所述储液箱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循环管道并设于所述第一出液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热水系统还包括:
第一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循环管道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出液端,以获取所述第一出液端的温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伟锋陈平叶妮黄斌雷卫良伍志国王金勇陈业庚
申请(专利权)人:水发兴业能源珠海有限公司中国水发兴业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兴业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珠海中建兴业绿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珠海兴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