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遮光型隔热双控调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2275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2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遮光型隔热双控调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遮光型隔热双控调光薄膜,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基材层、第一导电层、热致调光层、阻隔层、电致调光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基材层。该遮光型隔热双控调光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调节范围宽。过率调节范围宽。过率调节范围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遮光型隔热双控调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调光膜
,具体涉及一种遮光型隔热双控调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薄膜是一种新型功能性光电薄膜,又称电控液晶调光膜,通过外加电场的控制,便可实现调光膜在无色透明与乳白色不透明两种状态之间的快速变换。目前,PDLC产品主要是调节雾度,可见光透过率调节范围较窄,随着PDLC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天幕,对薄膜的隔热和遮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遮光型隔热双控调光薄膜,该遮光型隔热双控调光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调节范围宽。
[0004]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上述遮光型隔热双控调光薄膜的制备方法。
[0005]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遮光型隔热双控调光薄膜,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基材层、第一导电层、热致调光层、阻隔层、电致调光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基材层。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致调光层包括60wt%~80wt%的热致变色微胶囊和20wt%~40wt%的第一紫外线固化胶粘剂,所述电致调光层包括50wt%~80wt%的染料液晶微胶囊和20wt%~50wt%的第二紫外线固化胶粘剂。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紫外线固化胶粘剂为丙烯酸酯类胶粘剂。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致变色微胶囊可以为液晶类、有机类或无机类。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致调光层还包括第一间隔子,所述第一间隔子的用量为0.3wt%~0.5wt%。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致变色微胶囊的变色温度为30℃~60℃;基于工作温度低于变色温度,所述热致调光层的可见光透过率≥50%;基于工作温度高于变色温度,所述热致调光层的可见光透过率≤20%。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致变色微胶囊尺寸为0.2μm~0.6μm。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紫外线固化胶粘剂为丙烯酸酯类胶粘剂。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染料液晶微胶囊含有二色性染料和向列相液晶。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致调光层还包括第二间隔子,所述第二间隔子的用量为0.3wt%~0.5wt%。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染料液晶微胶囊的凝固点≤-40℃,清亮点为100℃~130℃。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通电,所述电致调光层的可见光透过率≥50%,雾度≤3%;基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断
电,所述电致调光层的可见光透过率≤10%,雾度≥90%。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染料液晶微胶囊为球形,尺寸为1μm~5μm。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致变色微胶囊和所述染料液晶微胶囊分别由原位聚合法或乳液聚合法制得,所述热致变色微胶囊和所述染料液晶微胶囊表面进行了UV阻隔处理。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致调光层的折射率为1.5~1.6,所述热致调光层的折射率为1.5~1.6,所述阻隔层的折射率大于1.7。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致调光层的厚度为5μm~10μm,所述电致调光层的厚度为5μm~10μm,所述阻隔层的厚度为5μm~10μm。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隔层为氧化物薄膜层,所述氧化物为五氧化二铌和/或二氧化钛。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分别为PET薄膜。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基材层的厚度为50μm~188μm,可见光透过率≥90%,UV阻隔率≥99%,雾度≤1%。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材层的厚度为50μm~188μm,可见光透过率≥70%,雾度≤1%。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分别为透明导电层。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分别为ITO导电薄膜。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的折射率为1.7~1.8,所述第二导电层的折射率为1.7~1.8。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的方块电阻为50Ω~150Ω,所述第二导电层的方块电阻为50Ω~150Ω。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由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一导电层构成的第一导电膜的可见光透过率为≥80%,雾度≤1%。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由所述第二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构成的第二导电膜的可见光透过率为≥60%,雾度≤1%。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型隔热双控调光薄膜的UV阻隔率≥99%,红外阻隔率≥70%。
[003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工作温度低于所述热致调光层的变色温度且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断电,所述遮光型隔热双控调光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5%且>2%,雾度≥90%;基于工作温度低于所述热致调光层的变色温度且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通电,所述遮光型隔热双控调光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40%,雾度≤4%;基于工作温度高于所述热致调光层的变色温度且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断电,所述遮光型隔热双控调光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2%,雾度≥90%;基于工作温度高于所述热致调光层的变色温度且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通电,所述遮光型隔热双控调光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6%且<40%,雾度≤4%。
[0033]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遮光型隔热双控调光薄膜的制备方
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34]准备由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一导电层构成的第一导电膜和由所述第二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构成的第二导电膜;
[0035]在所述第一导电膜上涂布所述热致调光层并进行紫外光固化;
[0036]在所述热致调光层上涂布所述阻隔层并进行紫外光固化;
[0037]在所述阻隔层上涂布所述电致调光层,在所述电致调光层上覆盖所述第二导电膜,并进行紫外光固化。
[003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采用卷对卷的方式连续生产所述遮光型隔热双控调光薄膜。
[003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各个所述紫外光固化的固化温度分别为18℃~28℃,固化光强为4mw/cm2~40mw/cm2。
[004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能够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0041]本专利技术的遮光型隔热双控调光薄膜包含热致调光层和电致调光层,通过热致调光层的随温度变色和电致调光层的通断电变色,实现了可见光透过率的宽调整范围,从而具备遮光性,改善了隔热性能。
[0042]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遮光型隔热双控调光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基材层、第一导电层、热致调光层、阻隔层、电致调光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基材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遮光型隔热双控调光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致调光层包括60wt%~80wt%的热致变色微胶囊和20wt%~40wt%的第一紫外线固化胶粘剂,所述电致调光层包括50wt%~80wt%的染料液晶微胶囊和20wt%~50wt%的第二紫外线固化胶粘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遮光型隔热双控调光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紫外线固化胶粘剂为丙烯酸酯类胶粘剂;和/或,所述热致变色微胶囊可以为液晶类、有机类或无机类;和/或,所述热致调光层还包括第一间隔子,所述第一间隔子的用量为0.3wt%~0.5wt%;和/或,所述热致变色微胶囊的变色温度为30℃~60℃;基于工作温度低于变色温度,所述热致调光层的可见光透过率≥50%;基于工作温度高于变色温度,所述热致调光层的可见光透过率≤20%;和/或,所述热致变色微胶囊尺寸为0.2μm~0.6μ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遮光型隔热双控调光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紫外线固化胶粘剂为丙烯酸酯类胶粘剂;和/或,所述染料液晶微胶囊含有二色性染料和向列相液晶;和/或,所述电致调光层还包括第二间隔子,所述第二间隔子的用量为0.3wt%~0.5wt%;和/或,所述染料液晶微胶囊的凝固点≤-40℃,清亮点为100℃~130℃;和/或,基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通电,所述电致调光层的可见光透过率≥50%,雾度≤3%;基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断电,所述电致调光层的可见光透过率≤10%,雾度≥90%;和/或,所述染料液晶微胶囊为球形,尺寸为1μm~5μm。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遮光型隔热双控调光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致变色微胶囊和所述染料液晶微胶囊分别由原位聚合法或乳液聚合法制得,所述热致变色微胶囊和所述染料液晶微胶囊表面进行了UV阻隔处理。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遮光型隔热双控调光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调光层的折射率为1.5~1.6,所述热致调光层的折射率为1.5~1.6,所述阻隔层的折射率大于1.7;和/或,所述热致调光层的厚度为5μm~10μm,所述电致调光层的厚度为5μm~10μm,所述阻隔层的厚度为5μm~10μm;和/或,所述阻隔层为氧化物薄膜层,所述氧化物为五氧化二铌和/或二氧化钛。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遮光型隔热双控调光薄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琴杜鹏李唯解黎
申请(专利权)人:水发兴业能源珠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