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两辊筒间隙的对辊式破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32432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破碎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可调节两辊筒间隙的对辊式破碎机。其通过控制蜗轮转动带动蜗杆升降,使升降杆随之升降,即可实现调节主动辊和被动辊的间隙。具体的,当升降杆下降,下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从而使摆动架相对主动辊的另一端向下摆动的的最大角度缩短,即相对限制了主动辊向所述被动辊下摆动的最大角度,进而使主动辊和被动辊的最小间隙变大;而当升降杆上升,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向上顶起,从而使摆动架相对主动辊的另一端向上摆动的的最大角度增大,同样的限制了主动辊向被动辊下摆动的最大角度,进而使主动辊和被动辊的最小间隙变小。此方式可方便的对主动辊和被动辊的间隙进行调整,从而改变石料的破碎粒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两辊筒间隙的对辊式破碎机
本技术涉及破碎设备
,特别是指一种可调节两辊筒间隙的对辊式破碎机。
技术介绍
对辊破碎机是根据“层压粉碎”理论而专门设计的一种密封高压式粉碎设备,其原理是利用两根的辊筒(主动辊和被动辊)的相对移动,将两个辊筒之间的石料挤压粉碎,且两辊筒移动至最小间隙即为破碎出粒的粒径。传统的对辊破碎机上的一对辊筒均与弹簧连接,虽然通过弹簧可以方便调节辊筒之间的间隙,但也使得石料在破碎过程中两辊筒做相向运动时的间隙不稳定,造成石料被粉碎出的颗粒粒度不均匀,影响生产质量。并且传统的对辊式破碎机通过弹簧链接滚筒也不便于使用者调节两辊筒间隙,即不便于调节破碎出粒的大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两辊筒间隙的对辊式破碎机,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破碎机不便于调节两辊筒的间隙的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两辊筒间隙的对辊式破碎机,包括有底座和摆动架,所述摆动架位于底座上且相对底座摆动,所述底座内连接有被动辊,所述摆动架连接有主动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升降杆,所述第一连杆铰接于所述摆动架相对所述主动辊的另一端,所述升降杆位于所述底座相对所述被动辊的另一端,且升降杆相对底座上下的移动,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升降杆铰接。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有轴套、传动轴、蜗轮和蜗杆,所述轴套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升降杆下端,所述蜗杆上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轴套下端;所述蜗轮同轴心连接所述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底座的底部,使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底座和摆动架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升降杆,以及所述轴套、蜗轮和蜗杆,且所述底座两侧的蜗轮连接至同一所述传动轴的两端。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所述底座内,且驱动电机驱动所述传动轴旋转。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轴套中心形成有贯穿的通孔,升降杆底部设有外径大于升降杆的阻挡部,所述轴套的通孔上端内部设有凸出的限位部,该限位部形成的内径大于所述阻挡部的外径,且阻挡部位于限位部的下端;所述轴套底部内固定有轴承,所述蜗杆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轴承。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通过控制蜗轮转动带动蜗杆升降,使升降杆随之升降,即可实现调节主动辊和被动辊的间隙。具体的,当升降杆下降,下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从而使所述摆动架相对所述主动辊的另一端向下摆动的最大角度缩短,即相对的限制了主动辊向所述被动辊下摆动的最大角度,从进而使主动辊和被动辊的最小间隙变大,而当升降杆上升,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向上顶起,从而使摆动架相对主动辊的另一端向上摆动的最大角度增大,同样的限制了主动辊向被动辊下摆动的最大角度,进而使主动辊和被动辊的最小间隙变小。此通过控制蜗轮转动的方式可更为方便的对主动辊和被动辊的间隙进行调整,从而改变粉碎的石料的粒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侧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背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向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升降杆、轴套和蜗杆连接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B向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和5所示,一种可调节两辊筒间隙的对辊式破碎机,包括有底座1和摆动架2。所述底座1上方在中间位置的两侧均固定有轴承座12,所述摆动架2的底部在中间的位置固定有转轴21,该转轴21两端分别连接至底座1两侧所述轴承座12,以此结构实现所述摆动架2位于底座1上且相对底座1摆动。所述底座1的一端形成有盛接粉碎石料的料斗,该料斗内连接有被动辊3,摆动架2在与所述被动辊3的同一端连接有主动辊4。底座1在相对所述被动辊3的另一端还设置有施压气囊6,施力气囊6上下两端面分别固定连接至底座1和摆动架2。所述施压气囊6通过空气压缩机实现充气和放气。当施力气囊6充气膨胀后,将摆动架2相对主动辊的另一端顶起,致使主动辊4相对的向下摆动至压向被动辊3,从而实现对石料的破碎。而当施力气囊6抽气后,施力气囊6拉动摆动架2相对主动辊4的另一端向下摆动,致使主动辊4相对被动辊3向上摆动。另外,此破碎方式的过程中,主动辊4向下摆动还可通过其自身向下的重力下压向被动辊3,可进一步的提高石料破碎的质量。如附图2、3、5和6所示,本技术还包括有所述底座1和摆动架2两侧均设有的第一连杆51、第二连杆52和升降杆53,以及轴套54、传动轴57、蜗轮56和蜗杆55。所述第一连杆51铰接于所述摆动架2相对所述主动辊4的另一端。所述升降杆53位于所述底座1相对所述被动辊3的另一端,且升降杆53相对底座1上下的移动,进一步的,可在底座1的平板底部固定直线轴承59,并将升降杆53嵌入直线轴承,以此限制升降杆53,使其仅可轴向的上下移动。所述第二连杆5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51和所述升降杆53铰接。以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为例,本实施方式所述的铰接可以是,在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连接的位置的一端穿装螺杆后,在另一端锁固螺母,即可实现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的相互转动,即铰接。当所述施压气囊6膨胀,将摆动架2相对主动辊4的另一端顶起,通过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被拉直后的牵引,可限制摆动架2另一端的主动辊4向底座1内的被动辊3方向摆动的角度;且由于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为铰接可相互转动的结构,因此不限制主动辊4向上摆动的动作。如附图4所示,所述轴套54中心形成有贯穿的通孔,所述升降杆53底部固定有外径大于升降杆3的阻挡部531,所述轴套54的通孔上端内部设有凸出的限位部541,该限位部541形成的内径大于所述阻挡部531的外径,装配时,将升降杆53自下而上的穿过轴套54的通孔,使所述阻挡部531位于限位部541的下端,且使升降杆53无法向上拉出轴套54。轴套底部内固定有轴承58,所述蜗杆55的上端固定与所述轴承58,具体的,所述蜗杆55的上端设有台阶,该台阶上方嵌入轴承58,并且通过在蜗杆55上装配外卡环使轴承58固定于蜗杆55上方。轴套54底部设有轴承位,将轴承58嵌入该轴承位后利用内卡簧将轴承58固定于轴套54内即可实现蜗杆55同轴心的连接于轴套54下端,且使蜗杆55可相对轴套54自转。采用此轴套54连接升降杆53和蜗杆55的结构可避免蜗杆55转动时带动升降53转动,且蜗杆55上升或下降时,可推动或拉动升降杆53上升或下降。如附图2和3所示,所述底座1还连接有传动轴57,该转动轴57两端可通过轴承座连接底座1,以使传动轴57于1底座内转动。所述底座1两侧的所述蜗轮56分别同轴心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57的两端,使底座1两侧的蜗轮56分别与底座1两侧的蜗杆55啮合。另外底座1还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510,该驱动电机510驱动所述传动轴57运转。具体的,传动轴57带动蜗轮56转动,使蜗杆55上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两辊筒间隙的对辊式破碎机,包括有底座和摆动架,所述摆动架位于底座上且相对底座摆动,所述底座内连接有被动辊,所述摆动架连接有主动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升降杆,所述第一连杆铰接于所述摆动架相对所述主动辊的另一端,所述升降杆位于所述底座相对所述被动辊的另一端,且升降杆相对底座上下的移动,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升降杆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两辊筒间隙的对辊式破碎机,包括有底座和摆动架,所述摆动架位于底座上且相对底座摆动,所述底座内连接有被动辊,所述摆动架连接有主动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升降杆,所述第一连杆铰接于所述摆动架相对所述主动辊的另一端,所述升降杆位于所述底座相对所述被动辊的另一端,且升降杆相对底座上下的移动,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升降杆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两辊筒间隙的对辊式破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轴套、传动轴、蜗轮和蜗杆,所述轴套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升降杆下端,所述蜗杆上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轴套下端;所述蜗轮同轴心连接所述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底座的底部,使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美斯拓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