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破碎粒径且具有减震作用的对辊式破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32430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破碎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可调节破碎粒径且具有减震作用的对辊式破碎机,其在工作过程中通过调整档杆的阻挡部相对底座至不同的高度,使得在摆动架带动主动辊摆动时,阻挡部可挡住连接于摆动架上的旋转接头和弹簧,从而实现对摆动架带动主动辊摆动的角度进行控制,以此达到对主动辊和被动辊的间隙进行调节的目的。并且在摆动架摆动的过程中,弹簧压向档杆的阻挡部的过程中可随摆动架的摆动带动旋转接头转动,可使弹簧与阻挡部接触的各侧边受力均匀,提高弹簧的使用寿命,并且在此移动致使弹簧逐渐压缩的过程中,弹簧亦可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以减少摆动架移动至阻挡部限定位置时的振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破碎粒径且具有减震作用的对辊式破碎机
本技术涉及破碎设备
,特别是指一种可调节破碎粒径且具有减震作用的对辊式破碎机。
技术介绍
对辊破碎机是根据“层压粉碎”理论而专门设计的一种密封高压式粉碎设备,其原理是利用两根的辊筒(主动辊和被动辊)的相对移动,将两个辊筒之间的石料挤压粉碎,且两辊筒移动至最小间隙即为破碎出粒的粒径。传统的对辊破碎机一般为水平对置结构,即被动辊固定,而主动辊相对被动辊水平移动实现对石料的破碎。此对辊破碎机通常通过调节主动辊移动行程实现对食疗破碎粒径大小的调节,调节方式较为不便;并且调节后主动辊移动至限制主动辊移动行程的装置会产生较大的撞击,容易引发较大的震动,较为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破碎粒径且具有减震作用的对辊式破碎机,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破碎机不便于调节破碎粒径且破碎过程震动过大的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破碎粒径且具有减震作用的对辊式破碎机,包括有底座和摆动架,所述摆动架位于底座上且相对底座摆动,所述底座内连接有被动辊,所述摆动架连接有主动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档杆、固定座、旋转接头和弹簧,所述档杆下端为调节部,档杆上端为阻挡部,所述阻挡部的直径大于所述调节部的直径;所述固定座固定于所述摆动架远离所述主动辊的一端,所述弹簧固定于所述旋转接头顶部,且旋转接头和所述固定座铰接,旋转接头和固定座的中心均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所述档杆的调节部依次穿过弹簧、旋转接头的通孔、固定座的通孔和摆动架至底座内,且调节部相对底座竖直上下的移动,阻挡部位于弹簧上方,且阻挡部外径大于弹簧外径。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有传动轴、蜗轮、蜗杆和轴套,所述轴套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档杆的调节部和所述蜗杆可转动的连接;所述蜗轮同轴心连接所述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底座的底部,使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底座和摆动架的两侧均连接有档杆、固定座、旋转接头和弹簧以及蜗轮、蜗杆和轴套,且所述底座两侧的蜗轮连接至同一所述传动轴的两端。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所述底座内,且驱动电机驱动所述传动轴旋转。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轴套中心形成有贯穿的通孔,且轴套上端内固定有轴承,所述档杆的调节部固定连接于该轴承内;所述蜗杆上端固定有外径大于蜗杆本体外径的限位部,所述轴套的通孔下端内壁还设有凸出的限位凸起,该限位凸起形成的内径大于所述限位部的外径,且阻挡部位于限位凸起的上端。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通过调整档杆的阻挡部相对底座的不同高度,使阻挡部挡住连接于摆动架上的旋转接头和弹簧,从而实现对摆动架带动主动辊摆动的角度进行控制,以达到对主动辊和被动辊的间隙进行调节的目的。并且在摆动架摆动的过程中,弹簧压向档杆的阻挡部的过程中可随摆动架的摆动带动旋转接头转动,可使弹簧与阻挡部接触的各侧边受力均匀,提高弹簧的使用寿命,并且在此移动致使弹簧逐渐压缩的过程中,弹簧亦可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以减少摆动架移动至阻挡部限定位置时的振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侧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背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向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侧面示意图。图5为图4中B向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后视图。图7为固定座、摆动架和挡杆连接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档杆、轴套和蜗杆连接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和2所示,一种可调节破碎粒径且具有减震作用的对辊式破碎机,包括有底座1和摆动架2。所述底座1上方在中间位置的两侧均固定有轴承座12,所述摆动架2的底部在中间的位置固定有转轴21,该转轴21两端分别连接至底座1两侧所述轴承座12,以此结构实现所述摆动架2位于底座1上且相对底座1摆动。所述底座1的一端形成有盛接粉碎石料的料斗,该料斗内连接有被动辊3,摆动架2在与所述被动辊3的同一端连接有主动辊4。底座1在相对所述被动辊3的另一端还设置有施压气囊6,施力气囊6上下两端面分别固定连接至底座1和摆动架2。所述施压气囊6通过空气压缩机实现充气和抽气。当施力气囊6充气膨胀后,将摆动架2相对主动辊的另一端顶起,致使主动辊4相对的向下摆动至压向被动辊3,从而实现对石料的破碎。而当施力气囊6抽气后,施力气囊6拉动摆动架2相对主动辊4的另一端向下摆动,致使主动辊4相对被动辊3向上摆动。另外,此破碎方式的过程中,主动辊4向下摆动还可通过其自身向下的重力下压向被动辊3,可进一步的提高石料破碎的质量。如附图2至5以及附图7和8所示,本技术还包括有所述底座1和摆动架2两侧均设有的档杆58、固定座52、旋转接头53和弹簧51,以及传动轴57、蜗轮56、蜗杆55和轴套54。所述档杆58的下端为调节部582,档杆58的上端为阻挡部581,所述阻挡部581的直径大于所述调节部582的直径,且阻挡部581和调节部582一体成型。所述固定座52固定于所述摆动架2远离所述主动辊4的一端,所述弹簧51固定于所述旋转接头53顶部,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固定方式均可以是焊接或者螺栓锁固的方式进行固定。旋转接头53和固定座52的中心以及摆动架2均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511,所述档杆58的调节部582依次穿过弹簧51、旋转接头53的通孔、固定座52的通孔和摆动架2设置的通孔至底座1内,且调节部582相对底座1竖直上下的移动,阻挡部581位于弹簧51上方,且阻挡部581外径大于弹簧51外径。当档杆58相对所述底座1固定,所述摆动架2的主动辊4向下摆动时,摆动架3相对主动辊4的另一端向上摆动,致使弹簧51向上移动,且受阻挡部581的阻挡而无法继续向上摆动,从而实现对摆动架2摆动角度的限制,即相对的限制了主动辊4向下摆动角度。进一步的,旋转接头53的通孔511的孔径、固定座52的通孔511的孔径和摆动架2的通孔的孔径均远大于所述调节部582的直径,避免对摆动架2摆动时与调节部582形成阻挡。如附图3和7所示,所述旋转接头53还与所述固定座52铰接,具体的,所述旋转接头53下端两侧的内侧壁均设有沉头孔531,所述固定座52上两侧固定有连接块521,且连接块521设有对应沉头孔的连接孔522,装配旋转接头53和固定座52时,将螺栓523沿沉头孔531向连接孔522穿过,且穿过后连接螺母524至紧固,即可实现旋转接头53和固定座52的铰接,且使旋转接头53相对固定座52摆动。另外,通过沉头孔531的设置还可将螺栓523的螺头隐藏,避免对所述限位部582的移动形成干涉。采用此结构后,由于档杆58相对底座1固定,且旋转接头53相对摆动架2可转动,因此所述摆动架2摆动的过程中,弹簧51压向档杆58的阻挡部581的过程中可随摆动架2的摆动带动旋转接头53转动,使弹簧51、阻挡部581和旋转接头53始终同轴心,此方式可使弹簧51与阻挡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破碎粒径且具有减震作用的对辊式破碎机,包括有底座和摆动架,所述摆动架位于底座上且相对底座摆动,所述底座内连接有被动辊,所述摆动架连接有主动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档杆、固定座、旋转接头和弹簧,所述档杆下端为调节部,档杆上端为阻挡部,所述阻挡部的直径大于所述调节部的直径;所述固定座固定于所述摆动架远离所述主动辊的一端,所述弹簧固定于所述旋转接头顶部,且旋转接头和所述固定座铰接,旋转接头和固定座的中心均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所述档杆的调节部依次穿过弹簧、旋转接头的通孔、固定座的通孔和摆动架至底座内,且调节部相对底座竖直上下的移动,阻挡部位于弹簧上方,且阻挡部外径大于弹簧外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破碎粒径且具有减震作用的对辊式破碎机,包括有底座和摆动架,所述摆动架位于底座上且相对底座摆动,所述底座内连接有被动辊,所述摆动架连接有主动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档杆、固定座、旋转接头和弹簧,所述档杆下端为调节部,档杆上端为阻挡部,所述阻挡部的直径大于所述调节部的直径;所述固定座固定于所述摆动架远离所述主动辊的一端,所述弹簧固定于所述旋转接头顶部,且旋转接头和所述固定座铰接,旋转接头和固定座的中心均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所述档杆的调节部依次穿过弹簧、旋转接头的通孔、固定座的通孔和摆动架至底座内,且调节部相对底座竖直上下的移动,阻挡部位于弹簧上方,且阻挡部外径大于弹簧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破碎粒径且具有减震作用的对辊式破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传动轴、蜗轮、蜗杆和轴套,所述轴套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档杆的调节部和所述蜗杆可转动的连接;所述蜗轮同轴心连接所述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美斯拓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