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夹和双向正交索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3180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索夹和双向正交索网,索夹用于设置在双向正交索网的节点处,包括索夹主体,索夹主体具有一体成型且呈夹角设置的抗风索安装臂和承重索安装臂;抗风索安装臂的上表面两端分别开设有纵向槽;承重索安装臂的下表面两端分别开设有横向槽;纵向槽的槽口和横向槽的槽口处均对应设有可拆卸连接的盖板,盖板具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与所述抗纵向槽或所述横向槽形成放索通道,以定位安装抗风索或承重索。双向正交索网的节点处设置有的索夹,索夹的抗风索安装臂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根抗风索;承重索安装臂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根承重索。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索夹结构紧凑、重量轻、安装方便,该双向正交索网抗滑移能力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索夹和双向正交索网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索夹和双向正交索网。
技术介绍
索网结构为屋面的主体结构,是由双向钢索(揽风索、承重索)组成的网状柔性钢结构。双向就是两个方向,以双向正交索网为例,其双向为两个方向的拉索互相垂直正交;除了双向正交索网外还有平行双索体系,即相同轴线的位置有两根互相平行的拉索。双索体系在工作时,揽风索在上面,施加预应力后向下发力,承重索在下,施加预应力后向上发力,向上与向下同时作用使得索网能够在原位平衡,当索网结构受到向下的荷载时,承重索起主要作用,抵抗向下的变形,当承受向上的荷载如风吸,抗风索起主要作用抵抗向上的变形。双向钢索一般曲率相反,钢索是只承受拉力的单向受力构件,只在施加张力时才能发挥其结构支承作用;拉索固定在周边的刚性或柔性支承构件上,支承构件用于承受拉索拉力产生的作用。为了避免索网结构中的主缆索股产生收缩变形时发生滑动的问题,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采用索夹紧箍主缆索股,现有的索夹多由两个铸钢半圆构件组成,安装时,先将每对半圆索夹安装在主缆上,然后用高强螺栓对接,形成索夹节点。此类索夹适用于半平行钢丝束拉索或高钒索(索体至少由两层钢丝围绕一中心圆钢丝、组合股或平行捻股螺旋捻制而成,且钢丝的表面具有锌-铝-5%稀土合金镀层,因此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目前国内外建筑中越来越多的选用高钒索代替原有的半平行钢丝束拉索)。但是,随着人们对索网结构性能要求的提高,一些建筑屋面例如体育馆屋面会采用高钒封闭索制作索网结构,与高钒索不同的是,高钒封闭索的钢索外围采用非圆形钢丝,如z型钢丝环环相扣,形成了封闭的索外壳,这样的索外壳可以防止水、空气进入到索体内部进而导致索体内部的腐蚀,因此具有更佳的防腐性能;同时,由于采用了z型钢丝(图1),拉索的外表面更加平滑,平滑的表面使得封闭索网结构与索夹之间具有了更大的接触面积,承受相同的滑移力时封闭由于可以承受更大的均布压力,因此需要更小的索夹夹持面积;除此之外,由于现场施工时,拉索铺满了场地,吊车等重型设备不方便移动,因此,为了便于工人移动并安装索夹,也需要对现有索夹的构造进行优化,以方便现场施工。另外,有些建筑物需要设计双层屋面系统,即常规建筑屋面下设置吊顶,或者业主对会提出在使用阶段屋面下需增加不确定吊挂物的需求,因此,亟需提出一种可以满足新型屋面系统的索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述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索夹和双向正交索网,该索夹结构紧凑、重量轻、安装方便,该双向正交索网抗滑移能力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索夹,用于设置在双向正交索网的节点处,包括索夹主体,所述索夹主体具有一体成型且呈夹角设置的抗风索安装臂和承重索安装臂;所述抗风索安装臂的上表面两端分别开设有纵向槽;所述承重索安装臂的下表面两端分别开设有横向槽;所述纵向槽的槽口和所述横向槽的槽口处均对应设有可拆卸连接的盖板,所述盖板具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与所述纵向槽或所述横向槽形成放索通道,以定位安装抗风索或承重索。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索夹呈十字型,所述抗风索安装臂和所述承重索安装臂垂直正交。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抗风索安装臂和所述承重索安装臂的交汇处设置有屋面檩托板,所述屋面檩托板焊接于或者一体成型于所述索夹主体的上表面。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屋面檩托板呈H型,所述屋面檩托板的两侧壁平行于所述横向槽设置。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抗风索安装臂和所述承重索安装臂的交汇处设置有连接耳板,所述连接耳板焊接于或者一体成型于所述索夹主体的下表面。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连接耳板的两侧设有加劲板。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盖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有多个,分别分布于所述容置槽的两侧,每个所述安装孔内均设有紧固螺栓,所述盖板通过所述紧固螺栓固定所述索夹主体上。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放索通道的内壁上设有柔性防护层。优选地,所述柔性防护层为锌粉层、锌皮或铝皮。一种双向正交索网,所述双向正交索网的节点处设置有所述的索夹,所述索夹的抗风索安装臂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根抗风索;所述承重索安装臂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根承重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索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索夹主体和盖板,其中索夹主体由抗风索安装臂和承重索安装臂一体交叉成型,这样设置便于工人施工时移动索夹,且安装臂的分布形式也便于人工操作,抗风索安装臂和承重索安装臂一体交叉成型的设置使得本申请的索夹结构紧凑,重量轻,抗滑移能力好;在安装的时候仅需要拆卸盖板即可,安装方便;另外,由于实际生产中抗风索和承重索的形状固定,因此盖板可以批量化生产,简化了生产工艺。其中,在本申请中所说的横向和纵向为相对关系,不做具体的限定,其中无论横向还是纵向均对应自身所述安装臂(抗风索安装臂和承重索安装臂)的径向。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索夹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C-C剖视图;图3为图1的的D-D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索夹主体;11、抗风索安装臂;12、承重索安装臂;13、纵向槽;14、横向槽;2、盖板;21、容置槽;22、安装孔;23、紧固螺栓;3、抗风索;4、承重索;5、屋面檩托板;6、连接耳板;61、加劲板;62、销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索夹,其特征在于,用于设置在双向正交索网的节点处,包括索夹主体,所述索夹主体具有一体成型且呈夹角设置的抗风索安装臂和承重索安装臂;/n所述抗风索安装臂的上表面两端分别开设有纵向槽;/n所述承重索安装臂的下表面两端分别开设有横向槽;/n所述纵向槽的槽口和所述横向槽的槽口处均对应设有可拆卸连接的盖板,所述盖板具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与所述纵向槽或所述横向槽形成放索通道,以定位安装抗风索或承重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索夹,其特征在于,用于设置在双向正交索网的节点处,包括索夹主体,所述索夹主体具有一体成型且呈夹角设置的抗风索安装臂和承重索安装臂;
所述抗风索安装臂的上表面两端分别开设有纵向槽;
所述承重索安装臂的下表面两端分别开设有横向槽;
所述纵向槽的槽口和所述横向槽的槽口处均对应设有可拆卸连接的盖板,所述盖板具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与所述纵向槽或所述横向槽形成放索通道,以定位安装抗风索或承重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索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索夹呈十字型,所述抗风索安装臂和所述承重索安装臂垂直正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索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风索安装臂和所述承重索安装臂的交汇处设置有屋面檩托板,所述屋面檩托板焊接于或者一体成型于所述索夹主体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索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檩托板呈H型,所述屋面檩托板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哲陈彬磊王毅朱忠义白光波张绍辉李久林陈利敏王建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国家速滑馆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