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声屏障用一体式壳体吸声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3133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交通声屏障用一体式壳体吸声单元,包括一体式筒状壳体、吸声材料和端盖,吸声材料设置于一体式筒状壳体构成的内部空腔内,端盖设置在一体式筒状壳体的端面;一体式筒状壳体和/或端盖的材料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其有益效果是:通过对结构进行设计具有吸隔声性能好、强度高、结构简单等优点。由于选用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采用模具压制,制备的吸声单元外观漂亮、制作方便、生产效率高、适合批量化生产,特别是轻便,吸声单元具有自重轻特点,可减轻高架轻轨、高架路的承重负荷,可降低结构造价;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抗风载能力强,不易腐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声屏障用一体式壳体吸声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声屏障领域,特别涉及轨道交通声屏障用一体式壳体吸声单元。
技术介绍
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和铁路客运列车速度的提高,交通运输产生的噪音对沿线居民的影响越来越大,设置声屏障成为整治噪音污染的有效措施。目前,轨道交通常用声屏障有金属声屏障和混凝土声屏障两大类。混凝土声屏障以钢筋混凝土浇筑中空体,在中空体内填充吸声材料的方式制造,缺点是生产繁琐、自身较重。因此,混凝土声屏障在高速铁路和城轨交通中应用受限,且存在混凝土材料常见的开裂、景观效果差等各种问题。金属声屏障为单元金属件扣合结构或者金属型材铆接加工,金属钣金加工具有工艺流程较长,工序繁琐,生产效率较低,铆接连接件可靠性差,连接件易脱落等问题。同时,外观防腐喷涂着色过程有一定的环保风险,还会存在褪色问题影响景观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生产效率高、适合批量化生产、轻质耐用、利于着色景观化的轨道交通声屏障用一体式壳体吸声单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轨道交通声屏障用一体式壳体吸声单元,其技术方案为:一种轨道交通声屏障用一体式壳体吸声单元,包括一体式筒状壳体、吸声材料和端盖,吸声材料设置于一体式筒状壳体构成的内部空腔内,端盖设置在一体式筒状壳体的端面;一体式筒状壳体和/或端盖的材料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优选地,一体式筒状壳体和/或端盖采用模具压制成型,一体式筒状壳体形成有向吸声材料填充腔内凹陷的凹陷,一体式筒状壳体形成有向吸声材料填充腔外凸起的凸榫,吸声单元相互组装之后通过凹陷和凸榫实现凹凸配合。优选地,一体式筒状壳体包括壳体正面、壳体背面;靠声源侧的壳体正面开设有吸声孔,壳体正面和/或壳体背面设置有弯折式加强肋;端盖包括左端盖和右端盖,左端盖和右端盖与一体式筒状壳体的左右两端相配合后通过销卡连接;左端盖和右端盖的外侧设置有十字交叉板,内侧设置有支撑柱。优选地,吸声单元还包括上卡槽型衬和下卡槽型衬,上卡槽型衬设置有与一体式筒状壳体的凸榫相配合的凸起,下卡槽型衬设置有与一体式筒状壳体的凹陷相配合的凹陷;上卡槽型衬和下卡槽型衬具有与吸声材料相配合的卡槽,吸声材料与上卡槽型衬和下卡槽型衬插接组装,组装之后放入一体式筒状壳体的空腔内,完成吸声材料的固定。优选地,吸声单元还包括隔声支撑板,隔声支撑板与上卡槽型衬和下卡槽型衬插接组装。优选地,吸声材料与壳体正面、壳体背面之间具有空隙,声波能够在空隙间折射减噪;吸声单元还包括壳体支撑件,壳体支撑件位于一体式筒状壳体面板与吸声材料之间。优选地,上卡槽型衬和下卡槽型衬具有多个卡槽,能够卡接吸声材料或者隔声支撑板。优选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包括以质量百分比计的以下组分:基体材料25-33%;纤维增强材料25-65%;填料:9-45%;其他助剂0.5-8.0%;基体材料是不饱和聚酯树脂、或者乙烯基树脂、或者不饱和聚酯树脂和乙烯基树脂的混合物。优选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还包括以质量百分比计的以下组分:阻燃剂0.1-0.5%;紫外光吸收剂0.05-0.8%,着色剂0.1-0.5%,色浆0-1.0%;其他助剂是阻聚剂、增稠剂、偶联剂或脱模剂中的一种或任几种;纤维增强材料是玄武岩纤维、玻璃纤维或碳纤维中的一种或任几种混合。优选地,一体式筒状壳体具有着色,着色方式是将印制好的装饰短切毡修整后平铺在模具内表面上,涂刷混合料相同的树脂将装饰短切毡浸透,在模腔中放入SMC片材加热加压成型;或者在树脂混料阶段加入色浆,混合均匀。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包括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轨道交通声屏障用一体式壳体吸声单元,通过对结构进行设计具有吸隔声性能好、强度高、结构简单等优点。由于选用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采用模具压制,制备的吸声单元外观漂亮、制作方便、生产效率高、适合批量化生产,特别是轻便,吸声单元具有自重轻特点,可减轻高架轻轨、高架路的承重负荷,可降低结构造价;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抗风载能力强,不易腐蚀。本专利技术通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模压工艺的应用,开发出一体式壳体的声屏障吸声单元,简化了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由于着色方式的变化,更便于实现声屏障的景观化。在满足TB/T3122标准前提下,克服松脱隐患,增加景观化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轨道交通声屏障用一体式壳体吸声单元正面零部件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轨道交通声屏障用一体式壳体吸声单元背面零部件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轨道交通声屏障用一体式壳体吸声单元端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轨道交通声屏障用一体式壳体吸声单元内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轨道交通声屏障用一体式壳体吸声单元壳体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轨道交通声屏障用一体式壳体吸声单元壳体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一体式筒状壳体;10.弯折式加强肋;11.壳体正面;12.壳体背面;13.凹陷;14.凸榫;2.吸声材料;3.隔声支撑板;4.壳体支撑件;5.左端盖;50.十字交叉板;51.支撑柱;6.右端盖;7.上卡槽型衬;8.下卡槽型衬。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加以详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旨在便于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而对其不起任何限定作用。现有金属声屏障吸声板分为面板、背板、或加端盖,面板、背板或端盖分别组装,存在零件易脱落、涂装环保及耐久性和组装难度大等问题;现有混凝土声屏障吸声单元又具有混凝土材料的惯性效应、重量大等问题。基于现有技术的缺陷,开发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轨道交通声屏障用一体式壳体吸声单元的技术方案。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交通声屏障用一体式壳体吸声单元,包括一体式筒状壳体1、吸声材料2和端盖,吸声材料2设置于一体式筒状壳体1构成的内部空腔内,端盖设置在一体式筒状壳体1的端面;一体式筒状壳体1和/或端盖的材料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以选择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或者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比强度高、比模量大、材料性能具有可设计性、抗腐蚀性和耐久性能好、热膨胀系数好;特别是能够通过模具热固成型,开创性的找到了轻质高强的吸声单元制备材料。一体式筒状壳体1和/或端盖采用模具加热加压后热固一体压制成型。采用模具制造一体式筒状壳体1,生产步骤简单、成本低,一体式筒状壳体1与端盖配合后密封性好,雨水不会渗透进入吸声单元内部,不会影响内部吸声材料2的降噪效果。上述结构的吸声单元连接件大大减少,连接件之间不易脱落、密封性好。着色景观美化更方便简洁,可将印制好的胶膜修整后平铺在模具上,倒入混合料加压成型;或在树脂体系混料阶段加入色浆,混合均匀,加压成型,如此着色的吸声单元不易脱色,色块不会脱落,提升了声屏障的美观度。参见图3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声屏障用一体式壳体吸声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式筒状壳体、吸声材料和端盖,所述吸声材料设置于一体式筒状壳体构成的内部空腔内,所述端盖设置在一体式筒状壳体的端面;所述一体式筒状壳体和/或所述端盖的材料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声屏障用一体式壳体吸声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式筒状壳体、吸声材料和端盖,所述吸声材料设置于一体式筒状壳体构成的内部空腔内,所述端盖设置在一体式筒状壳体的端面;所述一体式筒状壳体和/或所述端盖的材料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声屏障用一体式壳体吸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筒状壳体和/或所述端盖采用模具压制成型,所述一体式筒状壳体形成有向吸声材料填充腔内凹陷的凹陷,所述一体式筒状壳体形成有向吸声材料填充腔外凸起的凸榫,吸声单元相互组装之后通过凹陷和凸榫实现凹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声屏障用一体式壳体吸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筒状壳体包括壳体正面、壳体背面;靠声源侧的壳体正面开设有吸声孔,所述壳体正面和/或所述壳体背面设置有弯折式加强肋;
所述端盖包括左端盖和右端盖,所述左端盖和所述右端盖与一体式筒状壳体的左右两端相配合后通过销卡连接;所述左端盖和所述右端盖的外侧设置有十字交叉板,内侧设置有支撑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声屏障用一体式壳体吸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单元还包括上卡槽型衬和下卡槽型衬,所述上卡槽型衬设置有与一体式筒状壳体的凸榫相配合的凸起,所述下卡槽型衬设置有与一体式筒状壳体的凹陷相配合的凹陷;所述上卡槽型衬和所述下卡槽型衬具有与吸声材料相配合的卡槽,所述吸声材料与上卡槽型衬和下卡槽型衬插接组装,组装之后放入一体式筒状壳体的空腔内,完成吸声材料的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声屏障用一体式壳体吸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单元还包括隔声支撑板,所述隔声支撑板与上卡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允刚杨毅黄胜军赵文宇杨成春曲斌邱志俊王强李生庭唐中富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电气工业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工业有限公司江西环保分公司四川航天五源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成都西部泰力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