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行隧道及其多功能路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3122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行隧道及其多功能路肩,包括路沿和设置于路沿表面的保护壳,保护壳连接路沿,路肩设置于人行隧道的两侧,两侧路肩之间的通道形成人行道,路肩沿人行隧道行进方向延伸设置,两侧路肩互相平行,通过设置路沿和覆盖于路沿上的保护壳,增加了路沿的使用寿命,且使得路沿的维护更加的方便,在路沿上的倒角处设置保护垫,使得行人在跌倒时被路沿伤到的概率大大减小;通过将路沿设置成可拆卸的底座和填充块,方便更换填充块,且将底座和填充块均采用镂空蜂窝状设计,具有减震、防撞和降成本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行隧道及其多功能路肩
本专利技术涉及公路设施领域,尤其是一种人行隧道及其多功能路肩。
技术介绍
现有的路肩常常暴露在外面,很容易被破坏,经破坏后的路肩维护起来很不方便。隧道一般是打通山丘或建筑两边,而实现直线最短通路,现有的人行隧道里面的道路设施还不完善,有时候由于行人低头看手机走路的时候会偏离原有路线而撞到隧道一侧墙壁上。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具备保护壳的路肩,使得路肩的使用年限大大增加,且保护壳的维护更加的简便;有必要提供具备保护壳路肩、且能引导行人、纠正行人行走路线的人行隧道。一种人行隧道多功能路肩,包括路沿和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紧贴于所述路沿表面。优选的,路沿包括底座和填充块,填充块设置于底座上,底座中设置有T型槽,填充块对应T型槽设置T型连接件,T型连接件卡设于T型槽中。优选的,保护壳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路沿。优选的,第一连接件为设置于路沿上的第一T型凹槽和对应第一T型凹槽设置于保护壳上的第一T型公扣,第一T型公扣用于插设于第一T型凹槽中,以将保护壳固定于路沿上。优选的,路沿的一侧顶角处设置有第一倒角,保护壳对应于第一倒角设置有第二倒角。优选的,第二倒角背向第一倒角一侧设置保护垫,保护垫连接第二倒角。优选的,保护垫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第二倒角。优选的,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T型凹槽和第二T型公扣,第二T型凹槽和第二T型公扣相对设置于第二倒角和保护垫相对一侧,第二T型公扣通过插接于第二T型凹槽中对保护垫进行固定一种人行隧道,包括路肩,路肩设置于人行隧道中的人行道的两侧,路肩沿人行隧道行进方向延伸设置,两侧路肩互相平行,所述第一倒角设置于路沿面向人行道一侧的顶角处。优选的,人行道上设置有指向隧道行进方向的箭头突起,人行道中部设置有沿人行道行进方向延伸的条形突起。优选的,箭头突起和条形突起的顶部均高于人行道的表面,箭头突起的顶部距离人行道表面的距离不同于条形突起的顶部距离人行道表面的距离。上述人行隧道及其多功能路肩,通过设置路沿和覆盖于路沿上的保护壳,增加了路沿的使用寿命,且使得路沿的维护更加的方便,在路沿上的倒角处设置保护垫,使得行人在跌倒时被路沿伤到的概率大大减小;通过设置设置箭头突起和条形突起,且将箭头突起与条形突起的高度区分开,便于行人识别行走于人行隧道中的位置;通过设置安全线,在行人走到路肩旁时,踩到安全线而提醒行人纠正路线;通过将路沿设置成可拆卸的底座和填充块,方便更换填充块,且将底座和填充块均采用镂空蜂窝状设计,具有减震、防撞和降成本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人行隧道的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人行隧道多功能路肩的结构图;图3是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人行隧道多功能路肩的爆炸图;图5是图4中B区域的放大图;图6是路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路沿的爆炸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人行隧道及其多功能路肩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见图2,本专利技术人行隧道多功能路肩,包括路沿210和保护壳220,所述保护壳220紧贴于所述路沿210表面,所述路肩200设置于人行隧道100的两侧,两侧所述路肩200之间的通道形成人行道。优选的,所述保护壳220为倒“L”型,所述保护壳安装于路沿面向人行道一侧。当然,保护壳220可以完全包覆住路沿210暴露在外的表面,使得保护更加全面,只是需要的材料会更多。通过在路沿210表面设置保护壳220,对路沿210起到保护作用,避免行人对路沿210进行有意或无意的破坏;通过在路沿210表面设置保护壳220,对路沿210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避免路沿210散裂开来。请参见图2,具体的,所述路沿210有若干,若干所述路沿210人行隧道100行进方向依次排列,所述路沿210表面对应的设置有所述保护壳220。请参见图3、图4和图5,进一步的,保护壳220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路沿210。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设置于所述路沿210上的第一T型凹槽241和对应所述第一T型凹槽241设置于所述保护壳220上的第一T型公扣242,所述第一T型公扣242用于插设于所述第一T型凹槽241中,以将所述保护壳220固定于所述路沿210上。通过将第一连接件设置成可拆卸部件,方便保护壳220的安装,且在保护壳220出现破损后,方便于更换维护。请参见图3、图4和图5,进一步的,所述路沿210靠近人行道的一侧顶角处设置有第一倒角211,所述保护壳220对应于所述第一倒角211设置有第二倒角221。通过设置第一倒角211和第二倒角221,使得路沿210的顶角没有了尖角,降低了路人在走路的时候或者摔倒的时候磕到后重伤的风险。请参见图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倒角221背向所述第一倒角211一侧设置保护垫230,所述保护垫230连接所述第二倒角221。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垫230由软垫制成。通过在第二倒角221处设置软垫,进一步保护行人的安全。请参见图3、图4和图5,具体的,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垫230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倒角221。具体的,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T型凹槽252和第二T型公扣251,所述第二T型凹槽252和第二T型公扣251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二倒角221和保护垫230相对一侧,所述第二T型公扣251通过插接于所述第二T型凹槽252中对保护垫230进行固定。通过将第二连接件设置成可拆卸部件,方便保护垫230的安装,且在保护垫230出现破损后,方便于更换维护。当然,路沿210和保护壳220的安装方式还可以是螺接、粘接等固定方式。当然,保护垫230和第二倒角221的安装方式还可以是螺接、粘接等固定方式。请参见图6和图7,进一步的,所述路沿包括底座212和填充块213,所述填充块213设置于底座212上,所述底座212中设置有T型槽215,所述填充块213对应所述T型槽215设置T型连接件214,所述T型连接件214卡设于T型槽215中。通过设置将底座212和填充块213设置成可拆卸连接,方便更换填充块213。进一步的,所述底座212和填充块213均采用镂空蜂窝状设计,具有减震、防撞和降成本的功能。进一步的,所述填充块213中部沿填充块213方向开设通孔216,进一步降低了填充块213的生产成本。一种人行隧道,包括所述路肩200,所述路肩200设置于人行隧道100中人行道的两侧,所述路肩200沿所述人行隧道100行进方向延伸设置,所述两侧路肩200平行,且两侧路肩200之间的区域形成人行道,所述第一倒角211设置于路沿210面向人行道一侧的顶角处。请参见图1,所述人行道上设置有指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行隧道多功能路肩,其特征在于:包括路沿(210)和保护壳(220),所述保护壳(220)紧贴于所述路沿(210)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行隧道多功能路肩,其特征在于:包括路沿(210)和保护壳(220),所述保护壳(220)紧贴于所述路沿(210)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隧道多功能路肩,其特征在于:所述路沿包括底座(212)和填充块(213),所述填充块(213)设置于底座(212)上,所述底座(212)中设置有T型槽(215),所述填充块(213)对应所述T型槽(215)设置T型连接件(214),所述T型连接件(214)卡设于T型槽(215)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隧道多功能路肩,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220)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路沿(21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行隧道多功能路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设置于所述路沿(210)上的第一T型凹槽(241)和对应所述第一T型凹槽(241)设置于所述保护壳(220)上的第一T型公扣(242),所述第一T型公扣(242)用于插设于所述第一T型凹槽(241)中,以将所述保护壳(220)固定于所述路沿(210)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隧道多功能路肩,其特征在于:所述路沿(210)一侧顶角处设置有第一倒角(211),所述保护壳(220)对应于所述第一倒角(211)设置有第二倒角(221),所述第二倒角(221)背向所述第一倒角(211)一侧设置保护垫(230),所述保护垫(230)连接所述第二倒角(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丽魏芳勇王维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博耀新材料有限公司深圳市红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