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井测压传压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2788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井测压传压筒,包括筒体,其筒体由上部筒体(2)、连接筒(3)、外、内管(5、6)、丝堵(7)和密封件(4)构成,连接筒(3)下端与外、内管(5、6)相连,内管(6)与外管(5)的环行空间与内管(6)的内腔相连通,构成U型管结构,其上部与上部筒体相连接,外管(5)下端有丝堵(7)。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油、气、水生产井的测压工艺中,尤其实用于产气井的测压工艺中。(*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一、
本技术涉及测量流体压力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气井测压传压筒。二
技术介绍
目前石油开采生产井毛细管测压装置的传压筒的结构是一个上、下有通孔的筒状体,其内腔充满氮气,由氮气将井底压力传至地面,通过毛细钢管、压力变送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处理,记录、显示出来。该筒状体的内腔容积比毛细钢管的内容积大数十倍,以保持一个稳定的气-液两相界面。这种传压筒可用在油、水生产井的测压工艺中,但用于产气井中时,就出现氮气和产出气相互混合的现象而无法进行井底压力的生产测试。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适合气井中使用的气井测压传压筒。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包括带有上下传压孔筒体的毛细管测压传压筒,其筒体是由上部筒体、连接筒、外管、内管、丝堵和密封件构成。连接筒下端与内管和外管相连接,其内管和外管的环行空间和内管内腔构成U型管结构(相互连通);连接筒上部与上部筒体连接,外管底部连接丝堵。外管壁上有过流孔B,与内管与外管环行空间相连通,井底流压由此孔传递。上部筒体为内腔中部有密封隔断的具有上、下腔的筒状体,其壁上有连通上、下腔的径向通孔A,压力由此孔传递给毛细钢管。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以下优点1、具有新的用途,满足气井中使用毛细管测压技术的使用条件;2、结构合理,使用、操作、维修方便。权利要求1.一种气井测压传压筒,包括带有上、下传压孔的筒体,其特征在于筒体由上部筒体(2)、连接筒(3)、外、内管(5、6)、丝堵(7)和密封件(4)构成,连接筒(3)下端与外、内管(5、6)相连,内管(6)与外管(5)的环行空间与内管(6)的内腔相连通,构成U型管结构,其上部连接上部筒体(2),外管(5)底部有丝堵(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井测压传压筒,其特征在于外管(5)的壁上有过流通孔B。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井测压传压筒,其特征在于上部筒体(2)为内腔中部为密封隔断的具有上、下腔的筒状体,其壁上有连通上、下腔的径向通孔A,通孔A与毛细钢管(1)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气井测压传压筒,包括筒体,其筒体由上部筒体(2)、连接筒(3)、外、内管(5、6)、丝堵(7)和密封件(4)构成,连接筒(3)下端与外、内管(5、6)相连,内管(6)与外管(5)的环行空间与内管(6)的内腔相连通,构成U型管结构,其上部与上部筒体相连接,外管(5)下端有丝堵(7)。本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油、气、水生产井的测压工艺中,尤其实用于产气井的测压工艺中。文档编号G01L19/00GK2539163SQ02214080公开日2003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15日专利技术者王民轩, 季公明, 任厚毅, 李常友 申请人: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井测压传压筒,包括带有上、下传压孔的筒体,其特征在于筒体由上部筒体(2)、连接筒(3)、外、内管(5、6)、丝堵(7)和密封件(4)构成,连接筒(3)下端与外、内管(5、6)相连,内管(6)与外管(5)的环行空间与内管(6)的内腔相连通,构成U型管结构,其上部连接上部筒体(2),外管(5)底部有丝堵(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民轩季公明任厚毅李常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