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螨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2555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除螨吸尘器,其包括机体(1),所述除螨吸尘器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机体(1)内并与外界相互连通的蜂鸣器(4)以及电性连接至所述蜂鸣器(4)并驱动所述蜂鸣器(4)发出除螨超声波的控制板(9),所述除螨吸尘器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机体(1)内的吸尘组件(6)以及安装在所述机体(1)上的尘杯组件(7),所述机体(1)包括与外界相通的吸尘口(11b),所述吸尘组件(6)将经所述蜂鸣器(4)除螨后的尘螨由所述吸尘口(11b)吸入所述尘杯组件(7)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吸尘器通过超声波除螨,并将尘螨进行吸尘储灰,除螨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螨吸尘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除螨设备,特备涉及一种除螨吸尘器。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过敏性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增高趋势,成为世界性的卫生问题。在所有过敏原里,尘螨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最主要也是最强烈的过敏原,一只螨虫附带12种以上过敏原,每30克的积尘中就有42000个螨虫并且螨类各个部位包括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已蜕下的皮都是过敏原,很容易依附在铺床、地毯、毛绒玩具上并随叠被、晾晒、拍打而飞扬于空中。造成过敏性皮炎等困扰,严重的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人们正常的除螨方式一般包括太阳暴晒、冷冻除螨、螨虫喷剂液除螨以及除螨仪除螨等。和前面三个方法相比,除螨仪杀死、带走螨虫的效率要高且更容易实施。目前市面上的除螨仪主要是通过紫外线吸尘、杀菌和除螨,部分机器还增加拍打、热风效果等杀菌除螨功能。对于此类除螨仪来讲,紫外线灯的紫外线强度和面积直接影响着除螨效果,另外紫外线通常采用254mm波长破坏微生物DNA并致死的原理实现除螨,但254mm波长的紫外线穿透力差,如果紫外灯上有脏污或者灰尘,灯光辐射出254mm波长的紫外线就会变少,从而影响除螨仪的除螨效率。事实在使用过程中紫外线灯面极易积灰,需要用户频繁清洁,增加很多麻烦。另有一种可除螨的超声仪器,其原理是利用超声波仪器产生高达4000Hz的超声波,对人和宠物无害,但能作用于螨虫使其生理系统紊乱食欲不振,减少进食和繁殖、减低行动速度,最终减少空间尘螨密度和过敏原。但是该除螨仪只发出超声波不吸尘除螨,其并不具备吸尘储灰功能。事实上螨虫对于人体造成的伤害不仅仅依靠它本身,还有螨虫尸体、排泄物等,因此单纯的将螨虫杀死并不能达到除螨效果,其还需要将螨虫和过敏原吸出清理掉才能达到完全的除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除螨吸尘器,该吸尘器通过超声波除螨,并将尘螨进行吸尘储灰,除螨效果更佳。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除螨吸尘器,其包括机体,所述除螨吸尘器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机体内并与外界相互连通的蜂鸣器以及电性连接至所述蜂鸣器并驱动所述蜂鸣器发出除螨超声波的控制板,所述除螨吸尘器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机体内吸尘组件以及安装在所述机体外的尘杯组件,所述机体包括与外界相通的吸尘口,所述吸尘组件将经所述蜂鸣器除螨后的尘螨由所述吸尘口吸入所述尘杯组件内。此外,本技术还提出如下附属技术方案:所述机体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若干通孔与所述蜂鸣器相对应。所述底座上设有安装部以及盖合在所述安装部上的压盖,所述蜂鸣器设置在所述压盖上并收容于所述安装部内。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进风道,所述第一进风道一端与所述吸尘口相接,另一端与所述尘杯组件相接。所述第一进风道向下延伸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抵压在所述压盖上。所述尘杯组件包括与所述吸尘口相通的入风口以及与所述吸尘组件相通的排风口。所述吸尘组件包括吸尘电机以及安装在所述吸尘电机上的电机上罩,所述电机上罩设有与所述排风口相通的第二进风道。所述除螨吸尘器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机体外的手柄,所述手柄设有第三进风道,所述第三进风道一端与所述排风口相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风道相接。所述除螨吸尘器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机体内的紫外线透射装置。所述紫外线透射装置包括透明盖板以及对应设置在所述透明盖板上方的紫外线光源,所述紫外线光源发出的紫外线经所述透明盖板透射到外界。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除螨吸尘器设置有蜂鸣器、吸尘组件以及尘杯组件,蜂鸣器能够发出超声波进行除螨,相较于传统的紫外线除螨,避免了因紫外线灯面容易积灰,从而导致除螨效率降低的问题,因而用户无需频繁清洁紫外灯面,使用更加简便;吸尘组件和尘杯组件能够将除螨后的尘螨吸附收集起来,避免二次污染;2.本技术除螨吸尘器还设置有紫外线透射装置,蜂鸣器与紫外线透射装置结合双重除螨,除螨工作更加高效快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除螨吸尘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除螨吸尘器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1除螨吸尘器的仰视图。图4是本技术除螨吸尘器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4除螨吸尘器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除螨吸尘器的压盖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除螨吸尘器的电气连接框图。附图说明:1、机体;11、底座;11a、收容空间;11b、吸尘口;11c、安装部;11d、通孔;11e、透射口;111、压盖;111a、卡扣部;12、上盖;121、卡嵌部;13、视窗;14、手柄;141、连接部;141a、第三进风道;2、滚刷组件;21、滚刷电机;22、滚刷;3、第一进风道;31、抵接部;32、第一开口;33、第二开口;4、蜂鸣器;5、紫外线透视装置;51、紫外线灯板;511、UV灯珠;52、灯架;53、透明盖板;6、吸尘组件;61、吸尘电机;62、电机上罩;62a、第二进风道;63、电机下罩;7、尘杯组件;71、尘杯;71a、入风口;71b、入风通道;72、尘杯盖;72a、尘杯上盖;72b、尘杯下盖;72c、尘杯提手;72d、排风口;73、过滤网组件;74、旋风器;75、旋风盖、76、海帕组件76;8、电源板;9、控制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对应于本申请一种较佳实施例的除螨吸尘器,其包括机体1,机体1内安装有滚刷组件2、第一进风道3、蜂鸣器4、紫外线透射装置5以及吸尘组件6,机体1上安装有尘杯组件7。进一步参照图2至图4,机体1包括底座11以及与底座11配接的上盖12,底座11前端设有收容空间11a,其底部开设有一吸尘口11b。滚刷组件2包括滚刷电机21以及与滚刷电机21传动连接的滚刷22,滚刷22置于收容空间11a,经滚刷22清理的尘螨由吸尘口11b吸入收容空间11a内。优选的,滚刷电机21安装在底座11的中部,当上盖12盖合在底座11上后,底座11的中部与收容空间11a互不相通,从而避免尘螨进入机体1的其他位置。优选的,底座11上配接有一透明的视窗13,视窗13对应设置在滚刷22上方,当滚刷22工作时,方便使用者清晰的观察滚刷22的工作状态。上盖12设置有卡嵌部121,尘杯组件7可拆卸的卡合在卡嵌部121处。进一步地,第一进风道3、蜂鸣器4和紫外线透射装置5均安装在底座11中部位置。如图5所示,第一进风道3中部位置向下延伸有一抵接部31,抵接部31用于抵压并限制蜂鸣器4位置,第一进风道3两端分别与收容空间11a以及尘杯组件7相连通,尘螨可由收容空间11a沿着第一进风道3集中进入尘杯组件7内,以免尘螨散落至机体1内。具体的,第一进风道3与收容空间11a相接的一端为水平方向上的第一开口32,与尘杯组件2相接的一端为竖直方向上的第二开口33。蜂鸣器整体呈圆形结构,底座11对应蜂鸣器4安装位置设有一圆柱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螨吸尘器,其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螨吸尘器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机体(1)内并与外界相互连通的蜂鸣器(4)以及电性连接至所述蜂鸣器(4)并驱动所述蜂鸣器(4)发出除螨超声波的控制板(9),所述除螨吸尘器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机体(1)内的吸尘组件(6)以及安装在所述机体(1)上的尘杯组件(7),所述机体(1)包括与外界相通的吸尘口(11b),所述吸尘组件(6)将经所述蜂鸣器(4)除螨后的尘螨由所述吸尘口(11b)吸入所述尘杯组件(7)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螨吸尘器,其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螨吸尘器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机体(1)内并与外界相互连通的蜂鸣器(4)以及电性连接至所述蜂鸣器(4)并驱动所述蜂鸣器(4)发出除螨超声波的控制板(9),所述除螨吸尘器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机体(1)内的吸尘组件(6)以及安装在所述机体(1)上的尘杯组件(7),所述机体(1)包括与外界相通的吸尘口(11b),所述吸尘组件(6)将经所述蜂鸣器(4)除螨后的尘螨由所述吸尘口(11b)吸入所述尘杯组件(7)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包括底座(11),所述底座(11)开设有若干通孔(11d),所述若干通孔(11d)与所述蜂鸣器(4)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上设有安装部(11c)以及盖合在所述安装部(11c)上的压盖(111),所述蜂鸣器(4)设置在所述压盖(111)上并收容于所述安装部(11c)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上设有第一进风道(3),所述第一进风道(3)一端与所述吸尘口(11b)相接,另一端与所述尘杯组件(7)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祖根
申请(专利权)人: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