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架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2349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架子,包括两个侧架、设置在两个侧架之间的底架和顶架,侧架包括多个侧杆,底架包括多个底杆,顶架包括多个顶杆,侧杆和与其相邻的底杆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侧杆和与其相邻的顶杆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改善现有的可拆卸的架子组装方式麻烦,组装后的架子结构也不稳定,不方便使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架子
本技术涉及架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便于拆装的架子。
技术介绍
现在的架子一般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不可拆卸的架子一般是通过工厂生产组装成形后在进行运输,运输时会占用运输和存储空间,可拆卸的架子的部件可以拆开,在使用的时候再将每个组件组装起来使用,但是现有的可拆卸的架子组装方式麻烦,组装后的架子结构也不稳定,不方便使用。鉴于此,本申请专利技术人专利技术了一种架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架子,旨在改善现有的可拆卸的架子组装方式麻烦,组装后的架子结构也不稳定,不方便使用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架子,包括两个侧架、设置在两个侧架之间的底架和顶架,侧架包括多个侧杆,底架包括多个底杆,顶架包括多个顶杆,侧杆和与其相邻的底杆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侧杆和与其相邻的顶杆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底架和顶架之间的侧架上设置有若干个层架。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每个侧架包括两个侧杆。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每个层架包括四个层杆和连接层杆的第四连接件,第四连接件为二通连接件,其包括两个第四层杆插接部和连接两个第四层杆插接部的第四连接部,同个层架中每相邻的两个层杆之间通过两个第四层杆插接部可拆卸地连接。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四连接部底面设置有卡槽,两个侧架的侧杆相靠近的两个面上均间隔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一卡孔,第一卡孔内可旋转地设置有卡接件,第四连接部通过卡槽与卡接件连接,以使层架固定在侧杆上。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底杆的数量为四个,第一连接件为三通连接件,其包括一个连接侧杆的第一侧杆插接部、连接相邻两个底杆的第一底杆插接部、连接第一侧杆插接部和第一底杆插接部的第一连接部,第一侧杆插接部和两个第一底杆插接部之间分别两两垂直设置。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顶杆的数量为三个,其包括位于架子后端的顶杆、位于架子两侧的两个顶杆,第二连接件包括后连接件和前连接件,位于架子后端的侧杆和与其相邻的两个顶杆之间通过后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位于架子前端的侧杆和与其相邻的顶杆之间通过前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后连接件为三通连接件,其包括一个连接位于架子后端的侧杆的第二侧杆插接部、连接相邻的两个顶杆的第二顶杆插接部、连接第二侧杆插接部和第二顶杆插接部的第二连接部,第二侧杆插接部和两个第二顶杆插接部之间分别两两垂直设置,位于架子后端的侧杆和与其相邻的两个顶杆之间分别通过第二侧杆插接部、第二顶杆插接部可拆卸地连接。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前连接件为二通连接件,其包括连接位于架子前端的侧杆的第三侧杆插接部、连接和其相邻的顶杆的第三顶杆插接部、连接第三侧杆插接部、第三顶杆插接部的第三连接部,位于架子前端的侧杆和与其相邻的顶杆之间分别通过第三侧杆插接部、第三顶杆插接部连接。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侧杆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相适配,底杆两端与第一连接件相适配,顶杆两端与第二连接件相适配,层杆两端与第三连接件相适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两个侧架通过顶架和底架固定,底架、顶架为侧架提供支撑强度,提高稳定性,侧架、底架、顶架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连接,拆装方便,层架通过卡接件固定在侧杆上,层架不仅可放置物品,也可进一步提高了架子的支撑强度,层杆之间通过第四连接件连接,不仅拆装方便,层杆拆分开来也可节省存储空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技术的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未装挡板、立板、层板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是本技术未装挡板、立板、层板时的分解图一;图6是本技术未装挡板、立板、层板时的分解图二;图7是本技术中位于架子前端的侧杆的分解图一;图8是本技术中位于架子前端的侧杆的分解图二;图9是本技术未装挡板、立板、层架、卡接件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未装挡板、立板、层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未装挡板、立板、层板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12是图11中B的放大图;图13是本技术中顶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中底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中前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技术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7是本技术中后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8是本技术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19是本技术中后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20是本技术中后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三;图21是本技术中位于架子后端的侧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2是本技术中层架的分解图;图23是本技术中第四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4是本技术中层架和固定板的分解图;图25是本技术中未装层板的层架和固定板的分解图;图26是本技术中立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7是本技术中上侧杆插接部和下侧杆插接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时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侧架1,侧杆11,第一卡孔12,卡接件13,上侧杆14,上侧杆固定孔141,下侧杆15,下侧杆固定孔151,第一侧杆固定孔16,第二侧杆固定孔17,第三侧杆固定孔18,侧杆连接件19,上侧杆插接部191,下侧杆插接部192,侧杆连接部193,侧杆连通槽194,底架2,底杆21,第一底杆固定孔22,顶架3,顶杆31,第二顶杆固定孔32,第三顶杆固定孔33,第四定位槽34,第一连接件4,第一侧杆插接部41,第一底杆插接部42,第一连接部43,第一连通槽44,第二连接件5,后连接件51,第二侧杆插接部511,第二顶杆插接部512,第二连接部513,第二连通槽514,第二立杆插接部515,第五连通槽516,前连接件52,第三侧杆插接部521,第三顶杆插接部522,第三连接部523,第三连通槽524,层架6,层杆61,层板62,放置槽63,固定件64,竖板641,限位槽642,固定板65,标签板66,凸条67,固定槽68,第四层杆固定孔69,第四连接件7,第四层杆插接部71,第四连接部72,第四连通槽73,避位缺口74,卡槽75,第二卡孔76,挡板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架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侧架、设置在两个侧架之间的底架和顶架,侧架包括多个侧杆,底架包括多个底杆,顶架包括多个顶杆,侧杆和与其相邻的底杆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侧杆和与其相邻的顶杆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架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侧架、设置在两个侧架之间的底架和顶架,侧架包括多个侧杆,底架包括多个底杆,顶架包括多个顶杆,侧杆和与其相邻的底杆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侧杆和与其相邻的顶杆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架子,其特征在于:底架和顶架之间的侧架上设置有若干个层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架子,其特征在于:每个侧架包括两个侧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架子,其特征在于:每个层架包括四个层杆和连接层杆的第四连接件,第四连接件为二通连接件,其包括两个第四层杆插接部和连接两个第四层杆插接部的第四连接部,同个层架中每相邻的两个层杆之间通过两个第四层杆插接部可拆卸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架子,其特征在于:第四连接部底面设置有卡槽,两个侧架的侧杆相靠近的两个面上均间隔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一卡孔,第一卡孔内可旋转地设置有卡接件,第四连接部通过卡槽与卡接件连接,以使层架固定在侧杆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架子,其特征在于:底杆的数量为四个,第一连接件为三通连接件,其包括一个连接侧杆的第一侧杆插接部、连接相邻两个底杆的第一底杆插接部、连接第一侧杆插接部和第一底杆插接部的第一连接部,第一侧杆插接部和两个第一底杆插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义贤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三板斧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