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再生颗粒物气溶胶过滤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2315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再生颗粒物气溶胶过滤组件,包括至少一级沿气体流通方向设置的在线驻极体模块、分别设置在在线驻极体模块进风侧、出风侧且可沿在线驻极体模块的端面做往复运动的蒸汽发出组件和蒸汽接收组件,所述蒸汽发出组件和/或蒸汽接收组件的横截面积小于在线驻极体模块的横截面积,蒸汽发出组件上设有多组蒸汽喷射口,蒸汽接收组件包括集气罩以及用于从集气罩内引风的风机。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在运行过程中或运行结束后自动化清洗并回收污染物,解决在线驻极体模块安装维护困难大、成本高及污染物收集处理困难等问题,实现在线驻极体模块的可再生应用,实现对颗粒物气溶胶的可持续性的高效率净化,满足人们对颗粒物气溶胶过滤组件的可再生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再生颗粒物气溶胶过滤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颗粒物过滤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再生颗粒物气溶胶过滤组件,适用于各种粒径的颗粒物气溶胶过滤。
技术介绍
受雾霾及疫情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空气环境的防护,尤其是室内空间及公共空间的空气防护,当前,室内空间及公共空间的污染物仍旧体现在颗粒物气溶胶方面,颗粒物气溶胶主要是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空气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其大小为0.001~100微米,分散介质为空气,作为雾霾的主要推手之一的颗粒物气溶胶大部分为可吸入颗粒物,不仅影响人们日常的呼吸健康,引起地区疾病的流行和爆发,甚至会影响到大自然的天气和气候,传统的净化技术中,净化污染物的主要关注点为PM2.5、PM10等颗粒物气溶胶,基本采用物理拦截的纤维网滤网等技术,滤网对于污染物的载荷量有限,需要定期进行更换,而更换后滤网需采用焚烧或化学药剂处理,不能再回收利用。在新兴的颗粒物气溶胶过滤技术中,通常会采用水幕、机械式净化、纤维网拦截等净化技术,这两种净化技术对于颗粒物气溶胶粒径要求较为严格,针对粗颗粒物有效,但针对细颗粒物气溶胶的效果较差,进行组合式应用时仍旧需要采用传统的纤维网滤网过滤或静电式的除尘技术。由此导致,现有的颗粒物气溶胶过滤组件仍旧不能高效率长时间的满负荷运行,未能实现颗粒物气溶胶过滤组件的可持续性、可再生的应用。随着各行各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加之近几年清洗技术的提高,人们对于自动化清洗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尤其近年来发展的蒸汽清洗与机器人清洗相结合的清洗技术等,清洗效果良好,无需烘干等操作,避免了高额的人力成本。但限于技术成熟度差、研发成本高、不同环境应用的清洗技术又千差万别,导致了自动化清洗技术仍旧需要较长时间的发展;另外,在空气流道内采用机器人蒸汽清洗对于清洗后的污染物收集处理较为困难,仍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无法实现在线式的对颗粒物气溶胶过滤组件进行维护清洗,并且清洗后的污染物无法及时有效运出空气流道,进一步导致空气污染,影响人们的呼吸健康。鉴于以上清洗技术的局限性以及清洗后的污染物的收集处理难题,需要研究一种可以实现在线式自动化清洗的技术,即可在运行过程中或运行结束后自动化启动清洗颗粒物气溶胶过滤组件并回收污染物的技术,实现过滤组件可持续与可再生的应用,解决行业难题,降低使用成本,满足过滤组件的自动化清洗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颗粒物气溶胶过滤组件安装维护困难大、清洗效果差、使用成本高以及颗粒物收集处理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可以实现在线式自动化清洗的技术,即可在运行过程中或运行结束后自动化启动清洗颗粒物气溶胶过滤组件并回收污染物的技术,实现颗粒物气溶胶过滤组件可持续与可再生的应用,降低使用维护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再生颗粒物气溶胶过滤组件,包括至少一级沿气体流通方向设置的在线驻极体模块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在线驻极体模块进风侧、出风侧的蒸汽发出组件和蒸汽接收组件,所述蒸汽发出组件和蒸汽接收组件可沿所述在线驻极体模块的端面做往复运动,所述蒸汽发出组件和/或蒸汽接收组件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在线驻极体模块的横截面积,所述蒸汽发出组件上设有多组蒸汽喷射口,所述蒸汽喷射口的方向设置为向所述在线驻极体模块喷射蒸汽或气液混合物,所述蒸汽接收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在线驻极体模块出风侧的集气罩以及用于从所述集气罩内引风的风机。优选地,所述蒸汽发出组件上还设有距离调节机构,所述距离调节机构调节改变蒸汽喷射口与在线驻极体模块之间的距离。优选地,所述在线驻极体模块包括由电介质材料形成的蜂窝状的中空微通道,所述电介质材料包裹电极片在所述中空微通道内形成电场。特别地,所述中空微通道的孔径为1~4mm。优选地,所述集气罩和风机后侧设有集尘腔,所述集尘腔底部设有排污口。优选地,所述集尘腔的上方设有液体喷淋口,所述液体喷淋口向所述集尘腔内喷淋清洗液。优选地,所述蒸汽喷射口外侧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内侧的面积小于所述集气罩内侧的面积。优选地,所述蒸汽喷射口喷射的蒸汽或气液混合物的温度为80~200℃,压力为0.2~0.8MPa。优选地,所述蒸汽喷射口喷射出的蒸汽或气液混合物到达在线驻极体模块表面的速度为20~80m/s。优选地,所述蒸汽喷射口距离在线驻极体模块表面的距离为2~30cm。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采用自动化的往复运动,带动蒸汽清洗模块对在线驻极体模块进行高效的清洗净化,设置的蒸汽发出组件和蒸汽接收组件设置在在线驻极体模块两侧,一侧发出蒸汽进行清洗,另一侧及时接收蒸汽,蒸汽将在线驻极体模块内的污染物进行软化并在蒸汽冲击下随蒸汽一同进入蒸汽接收组件,蒸汽接收组件有效沉积污染物或在蒸汽冷凝水以及后续液体喷淋作用的带动下流出排污口,进而达到在线驻极体模块内洁净的目的,实现在线式自动化清洗的效果。本专利技术中在线驻极体模块对颗粒物气溶胶尤其有效,除尘量大,而采用的清洗组件实用性强,自动化程度较高,完全可以满足在线式自动化清洗要求,实现对在线驻极体的可再生应用,本专利技术蒸汽清洗组件结构设置合理,运行程序设置简单,采用的高压蒸汽清洗方式,清洗效果良好,由于采用了往复运动的设计,清洗可依据需求增加往复运动的次数,有效保证整个可再生颗粒物气溶胶组件的洁净,本专利技术可在运行过程中或运行结束后在线式自动化启动清洗并回收污染物,解决传统清洗技术费时费工、维护成本高、清洗模块磨损大等行业难题以及新兴自动化技术难以收集处理污染物的问题,降低了使用成本,满足人们对在线式自动化清洗的需求。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可再生颗粒物气溶胶过滤组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可再生颗粒物气溶胶过滤组件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再生颗粒物气溶胶过滤组件,如图1~图2所示,其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包括至少一级沿气体流通方向设置的在线驻极体模块3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在线驻极体模块3进风侧、出风侧的蒸汽发出组件1和蒸汽接收组件2,所述蒸汽发出组件1和蒸汽接收组件2可沿所述在线驻极体模块3的端面做往复运动,往复运动保证了蒸汽清洗的清洗次数,清洗组件可依据需求进行多次往复运动带动蒸汽发出组件1进行喷射清洗,保证清洗效果。所述蒸汽发出组件1和/或蒸汽接收组件2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在线驻极体模块3的横截面积,蒸汽发出组件1和蒸汽接收组件2的横截面积小才可以实现在线驻极体模块3上的往复运动,通过往复运动带动蒸汽气流运动,实现对在线驻极体模块3的全方位净化,同时还可以降低对气体流通的阻力。所述蒸汽发出组件1和蒸汽接收组件2同步进行运动,所述蒸汽接收组件2同步实时接收所述蒸汽发出组件1发出的蒸汽或气液混合物,通过将蒸汽接收组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再生颗粒物气溶胶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级沿气体流通方向设置的在线驻极体模块(3)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在线驻极体模块(3)进风侧、出风侧的蒸汽发出组件(1)和蒸汽接收组件(2),所述蒸汽发出组件(1)和蒸汽接收组件(2)可沿所述在线驻极体模块(3)的端面做往复运动,所述蒸汽发出组件(1)和/或蒸汽接收组件(2)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在线驻极体模块(3)的横截面积,所述蒸汽发出组件(1)上设有多组蒸汽喷射口(4),所述蒸汽喷射口(4)的方向设置为向所述在线驻极体模块(3)喷射蒸汽或气液混合物,所述蒸汽接收组件(2)包括设置在所述在线驻极体模块(3)出风侧的集气罩(5)以及用于从所述集气罩(5)内引风的风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再生颗粒物气溶胶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级沿气体流通方向设置的在线驻极体模块(3)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在线驻极体模块(3)进风侧、出风侧的蒸汽发出组件(1)和蒸汽接收组件(2),所述蒸汽发出组件(1)和蒸汽接收组件(2)可沿所述在线驻极体模块(3)的端面做往复运动,所述蒸汽发出组件(1)和/或蒸汽接收组件(2)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在线驻极体模块(3)的横截面积,所述蒸汽发出组件(1)上设有多组蒸汽喷射口(4),所述蒸汽喷射口(4)的方向设置为向所述在线驻极体模块(3)喷射蒸汽或气液混合物,所述蒸汽接收组件(2)包括设置在所述在线驻极体模块(3)出风侧的集气罩(5)以及用于从所述集气罩(5)内引风的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颗粒物气溶胶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出组件(1)上还设有距离调节机构,所述距离调节机构调节改变蒸汽喷射口(4)与在线驻极体模块(3)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颗粒物气溶胶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线驻极体模块(3)包括由电介质材料形成的蜂窝状的中空微通道,所述电介质材料包裹电极片在所述中空微通道内形成电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再生颗粒物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喜成孟祥君谭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铠钺防护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