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观尺度增溶功能活性化合物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2562257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介观尺度增溶功能活性化合物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增溶体系中包括单链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小分子胺,所述单链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带负电,所述小分子胺带正电;利用单链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带相反电荷的小分子胺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得到低电荷量高表面活性的增溶体系。而且小分子胺的加入有利于降低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聚集浓度和表面张力,也可以诱导表面活性剂形成丰富的聚集体,改变体系的聚集体形态,从而影响体系的包藏性能和富集能力,增加富集效率,拓宽体系能够富集的分子类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介观尺度增溶功能活性化合物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于表面活性剂科学与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介观尺度增溶功能活性化合物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物质被发现或者合成,然而不理想的溶解性却大大限制了这些物质的应用。在溶剂中完全不溶或者微溶的物质,借助于添加第三种成分——表面活性剂而得到溶解,并成为热力学上稳定的、各向同性的溶液,这种现象称为增溶作用。具有高封装能力的载体对于药物以及基因递送,组织工程,污染物处理以及化妆品研发等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可以将有机污染物从土壤中洗脱出来,并提高其生物可利用性,以达到修复的目的。再如,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胶束可以增溶难溶性的药物。由于胶束具有内部非极性、外部极性的性质,因此既可以利用胶束内部非极性中心区增溶非极性药物,又可以利用头基处的极性区域增溶极性药物。但是,表面活性剂作为增溶剂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首先,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对于增溶效果至关重要。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由于毒性和刺激性较大,通常较少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溶体系,其中,所述体系包括单链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小分子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溶体系,其中,所述体系包括单链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小分子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溶体系,其中,所述体系还包括水,优选的,所述体系用于实现对功能活性化合物的增溶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增溶体系,其中,所述体系还包括功能活性化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增溶体系,其中,所述体系中单链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1-200mmol/L,所述小分子胺与单链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0.04~1:1。
优选地,所述体系中单链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2-180mmol/L。
优选地,所述小分子胺与单链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0.10~1:1。
根据本发明,所述体系中功能活性化合物的浓度为0.001~1mmol/L。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增溶体系,其中,所述单链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不同烷基链长度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碳原子数为8-20的硫酸钠盐,包括辛基硫酸钠,癸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或十四烷基硫酸钠;如碳原子数为8-20的磺酸钠盐,包括癸基磺酸钠或十二烷基磺酸钠;如碳原子数为8-20的苯磺酸钠盐,包括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或十四烷基苯磺酸钠;如碳原子数为8-20的聚乙烯化的烷基硫酸盐,包括十二烷基醚硫酸钠,十四烷基醚硫酸钠或十六烷基醚硫酸钠。
优选地,所述小分子胺为以疏水性间隔基连接的二胺,三胺和四胺,包括1,3-丙二胺,1,4-丁二胺,1,5-戊二胺,1,6-己二胺,1,7-庚二胺,1,8-辛二胺,1,9-壬二胺,1,10-癸二胺,二亚乙基三胺,二丙基三胺,二己基三胺,双氨乙基丙二胺,N,N-双(3-丙氨基)-1,4-丁二胺,三乙四胺,1,1’,4,7,10,10’-六甲基三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毅琳陈之迪范雅珣周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