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2254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钻石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衔接设置的冠部、腰部和亭部,所述腰部呈正四边形,所述冠部包括位于顶部且呈正十二边形的台面、十二个呈三角形的星刻面、十二个冠部主刻面和四个上腰面,所述亭部包括四个上边沿分别与腰部对应边沿衔接的底大面、十二个亭部主刻面、二十四个呈三角形的下腰面。该钻石结构不仅充分保证了刻面数量,以充分保证了钻石的光彩和折射率,以能够呈现非常完美的星芒效果。同时整体钻石呈方形结构,以大大改变了目前的钻石结构单一问题。综上所述,该钻石结构有效地解决了目前钻石结构单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钻石结构
本技术涉及饰品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钻石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珠宝首饰作为人们的饰品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其中以钻石尤为突出,尤其钻石所代表的特定的结构,通常称为钻石结构。在评价钻石的品质过程中,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考虑:颜色、净度、重量以及切工,其中颜色、净度以及重量均是钻石自身固有的性质,因而切工的好坏决定了钻石最终的价值。现在的钻石在经过切工之后,结构都比较单一,呈现的视觉折射以及反射效果差,导致钻石本体的色泽暗淡。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了目前钻石结构单一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钻石结构,该钻石结构可以有效地解决了目前钻石结构单一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钻石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衔接设置的冠部、腰部和亭部,所述腰部呈正四边形;所述冠部包括位于顶部且呈正十二边形的台面、十二个呈三角形的星刻面、十二个冠部主刻面和四个上腰面,所述腰部的每条腰边与所述台面的三条边沿对应设置,所述台面的各条边沿分别衔接一个的所述星刻面的一条边沿,相邻两个所述星刻面之间的相对边沿衔接一个所述冠部主刻面的两条边沿,其中八个所述冠部主刻面中,每两个所述冠部主刻面之间相对边沿分别与所述上腰面两侧边沿衔接且各自的一条边沿分别与所述腰部同一条腰边两端部衔接,另外四个冠部主刻面的下侧角部延伸至所述腰部的角部,且下侧角部的两条边沿分别与两侧的所述冠部主刻面边沿衔接,所述上腰面下侧边沿与所述腰部衔接;所述亭部包括四个上边沿分别与腰部对应边沿衔接的底大面、十二个亭部主刻面、二十四个呈三角形的下腰面,各个所述亭部主刻面下侧两侧边沿分别与两侧的所述亭部主刻面下侧侧边沿衔接,其中均匀间隔的四个所述亭部主刻面为上侧角部延伸至所述腰部角部的角部亭主刻面,相邻两个所述角部亭主刻面之间具有六个所述下腰面,且该六个所述下腰面分别为两个外部下腰面、两个中部下腰面和两个内部下腰面,两个所述内部下腰面位于相邻两个所述亭部主刻面之间且彼此之间通过一条边沿衔接,而另一侧边沿与相邻的所述亭部主刻面衔接,上侧边沿与所述底大面下侧边沿衔接,两个外部下腰面一侧边沿与相邻的所述角部亭主刻面一侧边沿衔接、另一侧边沿与所述中部下腰面一侧边沿相衔接、上侧边沿与所述腰部腰边的对应端部衔接,所述中部下腰面的另一侧边沿和相邻的所述内部下腰面的一侧边沿分别与一个所述亭部主刻面的上部两侧边沿衔接,且所述中部下腰面的上侧边沿与所述底大面衔接。在该钻石结构中,在腰部呈四边形时,重新调整了冠部和亭部结构,即使得冠部包括一个的台面、十二个呈三角形的星刻面、十二呈四边形的冠部主刻面和四个上腰面,并使得亭部包括四个底大面、十二个亭部主刻面、二十四个呈三角形的下腰面,不仅充分保证了刻面数量,以充分保证了钻石的光彩和折射率,以能够呈现非常完美的星芒效果。同时整体钻石呈方形结构,以使得方型结构也能够展现星芒,以大大改变了目前的钻石结构单一问题。综上所述,该钻石结构有效地解决了目前钻石结构单一的问题。优选地,所述亭部底部设置有十二个与十二个所述亭部主刻面一一对应设置的底小面,所述底小面的两侧边分别位于所述亭部主刻面远离所述腰部的两侧边沿上,十二个所述底小面的上侧边沿依次连接成一个心型。优选地,所述腰部任一对角线线所在的竖面均有所述台面的两个相对的角点。优选地,四个所述上腰面大小形状均相等,四个位于角部的所述冠部主刻面大小形状相同。优选地,所述冠部与所述腰部四条腰边对应的侧面形状均相等且对称设置。优选地,各个所述亭部主刻面的下侧相对两侧边沿之间的夹角均相等。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钻石结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钻石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钻石结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如下:台面1、星刻面2、冠部主刻面3、上腰面4、腰部5、底大面6、亭部主刻面7、下腰面8、底小面9。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钻石结构,以有效地解决了目前钻石结构单一的问题。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钻石结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钻石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钻石结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施提供了一种钻石结构,具体的该钻石结构可以是一种钻石制作而成的,即该钻石结构是一种钻石本体,当然还可以是其它宝石或材料制作而成,本申请实施例所保护的仅仅是一种结构形式,而并没有限定其材质,具体的该钻石结构还可以是应用在红宝石、金刚石、高温高压钻石、莫桑石以及锆石等。具体的,该钻石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衔接设置的冠部、腰部5和亭部,其中腰部5呈正四边形,即该钻石结构为四边形钻石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其中腰部呈四边形,指的是沿钻石结构的周向呈四边形,而并非是在限定每个腰面,即腰边的形状。区别于圆形腰部,即本实施例提供的钻石结构从俯视图和仰视图来看,外界轮廓均是呈正四边形。其中冠部包括位于顶部且呈正十二边形的台面1、十二个呈三角形的星刻面2、十二个冠部主刻面3和四个呈三角形的上腰面4。其中腰部5的每条腰边与台面1的三条边对应设置,即在每个腰边侧均具有台面1的三条边沿。而台面1的各条边沿分别衔接一个的星刻面2的一条边沿,即各个星刻面2为倒置三角形结构,且上侧边沿与台面1对应的边沿共面。为了整体结构更为匀称,其中四个星刻面2为位于腰边中部的中部星刻面且大小形状相同,而另外八个星刻面2为角部星刻面且彼此之间大小形状相同。其中相邻两个星刻面2之间的相对边沿衔接一个冠部主刻面3的两条边沿,即一个冠部主刻面3的上侧两侧边沿分别与位于两侧的星刻面2下侧边沿共边。十二个冠部主刻面3分为八个呈五边形的边部冠主刻面和四个呈四边形的角部冠主刻面,其中八个冠部主刻面3,即八个边部冠主刻面中,每两个边部冠主刻面之间相对边沿与上腰面4两侧边沿衔接,即上腰面4的上部两侧边沿分别与位于两侧的边部冠主刻面一侧边沿共边,且边部冠主刻面各自的一条边沿分别与腰部5一条腰边两端部衔接,即与腰边的上边沿共边。另外四个冠部主刻面3,即角部冠主刻面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钻石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衔接设置的冠部、腰部和亭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部(5)呈正四边形;/n所述冠部包括位于顶部且呈正十二边形的台面(1)、十二个呈三角形的星刻面(2)、十二个冠部主刻面(3)和四个上腰面(4),所述腰部(5)的每条腰边与所述台面(1)的三条边沿对应设置,所述台面(1)的各条边沿分别衔接一个的所述星刻面(2)的一条边沿,相邻两个所述星刻面(2)之间的相对边沿衔接一个所述冠部主刻面(3)的两条边沿,其中八个所述冠部主刻面(3)中,每两个所述冠部主刻面(3)之间相对边沿分别与所述上腰面(4)两侧边沿衔接且各自的一条边沿分别与所述腰部(5)同一条腰边两端部衔接,另外四个所述冠部主刻面(3)的下侧角部延伸至所述腰部(5)的角部,且下侧角部的两条边沿分别与两侧的所述冠部主刻面(3)边沿衔接,所述上腰面(4)下侧边沿与所述腰部(5)衔接;/n所述亭部包括四个上边沿分别与腰部(5)对应边沿衔接的底大面(6)、十二个亭部主刻面(7)、二十四个呈三角形的下腰面(8),各个所述亭部主刻面(7)下侧两侧边沿分别与两侧的所述亭部主刻面(7)下侧侧边沿衔接,其中均匀间隔的四个所述亭部主刻面(7)为上侧角部延伸至所述腰部(5)角部的角部亭主刻面,相邻两个所述角部亭主刻面之间具有六个所述下腰面(8),且该六个所述下腰面(8)分别为两个外部下腰面、两个中部下腰面和两个内部下腰面,两个所述内部下腰面位于相邻两个所述亭部主刻面(7)之间且彼此之间通过一条边沿衔接,而另一侧边沿与相邻的所述亭部主刻面(7)衔接,上侧边沿与所述底大面(6)下侧边沿衔接,两个外部下腰面一侧边沿与相邻的所述角部亭主刻面一侧边沿衔接、另一侧边沿与所述中部下腰面一侧边沿相衔接、上侧边沿与所述腰部(5)腰边的对应端部衔接,所述中部下腰面的另一侧边沿和相邻的所述内部下腰面的一侧边沿分别与一个所述亭部主刻面(7)的上部两侧边沿衔接,且所述中部下腰面的上侧边沿与所述底大面(6)衔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石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衔接设置的冠部、腰部和亭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部(5)呈正四边形;
所述冠部包括位于顶部且呈正十二边形的台面(1)、十二个呈三角形的星刻面(2)、十二个冠部主刻面(3)和四个上腰面(4),所述腰部(5)的每条腰边与所述台面(1)的三条边沿对应设置,所述台面(1)的各条边沿分别衔接一个的所述星刻面(2)的一条边沿,相邻两个所述星刻面(2)之间的相对边沿衔接一个所述冠部主刻面(3)的两条边沿,其中八个所述冠部主刻面(3)中,每两个所述冠部主刻面(3)之间相对边沿分别与所述上腰面(4)两侧边沿衔接且各自的一条边沿分别与所述腰部(5)同一条腰边两端部衔接,另外四个所述冠部主刻面(3)的下侧角部延伸至所述腰部(5)的角部,且下侧角部的两条边沿分别与两侧的所述冠部主刻面(3)边沿衔接,所述上腰面(4)下侧边沿与所述腰部(5)衔接;
所述亭部包括四个上边沿分别与腰部(5)对应边沿衔接的底大面(6)、十二个亭部主刻面(7)、二十四个呈三角形的下腰面(8),各个所述亭部主刻面(7)下侧两侧边沿分别与两侧的所述亭部主刻面(7)下侧侧边沿衔接,其中均匀间隔的四个所述亭部主刻面(7)为上侧角部延伸至所述腰部(5)角部的角部亭主刻面,相邻两个所述角部亭主刻面之间具有六个所述下腰面(8),且该六个所述下腰面(8)分别为两个外部下腰面、两个中部下腰面和两个内部下腰面,两个所述内部下腰面位于相邻两个所述亭部主刻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
申请(专利权)人:周六福珠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