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粘式硅胶防溢乳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2182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母婴用具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自粘式硅胶防溢乳罩,其包括:乳罩本体,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与人体乳房形状相同的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以及与所述第二罩体一体连接的环状底座;所述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之间预留的容纳腔为集液槽;所述第一罩体的顶端设有用于容纳乳头的凸起,所述第二罩体的顶端设有与所述凸起对应位置的通孔;所述通孔设有一软质的防漏叶片,所述防漏叶片呈中间设有开孔的伞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粘式硅胶防溢乳罩,其不仅可防溢乳且具有收集溢乳的功能;而且其可自然贴附于哺乳期女性乳房上,从而避免现有技术中仍需内衣固定的问题;同时其可有效防止液体倒流的问题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粘式硅胶防溢乳罩
本技术涉及母婴用品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粘式硅胶防溢乳罩。
技术介绍
母乳喂养是我国当前大力提倡的,有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因哺乳而带来的溢乳问题也的确存在,给新手妈妈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首先,当乳房在一边哺乳时,另一边乳房会出现漏奶现象,弄湿衣服,给职场妈妈们带来尴尬。其次,夜间喂奶时,由于另一边的漏奶,也往往容易弄湿被褥,甚至打湿衣服而导致产妇着凉生病,这些都是因溢乳而带来的不便。市场上关于防溢乳垫的产品种类繁多,但是总结来看,无非有以下两种:一种是一次性防溢乳垫,另一种是可重复利用的硅胶式防溢乳垫;对于第一种其需要借助于背后的粘胶固定在衣服上,也需要借助于胸罩来固定位置。其弊端显而易见。即使不戴胸罩,直接粘在宽松的内衣里面,也会因为内衣的上下左右移动,而导致乳垫移位,偏离乳头,使乳垫不能真正起到防溢乳的作用;其次,到了夏天,由于气温高,天气炎热,戴了胸罩的女性本身已经热不可耐,再往胸罩里面塞上一片不透气的防溢乳垫,其感受可想而知。另外,这种吸了奶水的乳垫如果不及时更换,也容易滋生细菌,导致吸乳的宝宝生病。第二种,虽然为可重复使用但是其固定仍需要胸衣的固定,不能单独使用;上述目前常见的两种防溢乳垫其共同缺点均为其需要胸衣来固定于人体乳房上;对于哺乳期妇女而言,乳房往往会因为涨奶而增大,稍有积压就容易造成积奶,夜晚睡觉的时候再佩戴胸罩进行固定,穿脱不便,影响夜间喂奶不说,也容易积奶,造成产妇睡眠质量下降。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两种乳贴均存在乳头与乳贴接触的问题,同时再加上内衣的外束缚力,其可直接作用于乳头上造成乳头的压迫的问题;乳头部位不固定则该乳贴本体容易发生脱落的问题。同时,这两种防溢乳垫都直接与乳头接触,内衣的束缚力直接压在乳头上,会造成乳头内陷。目前的两种防溢乳垫在使用的过程中极易发生液体溢流或者倒流的问题,尤其是乳房在受到挤压或呈侧躺、平卧等体位时,第二种硅胶制从防溢乳垫里的液体会发生倒流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亟需设计一种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自粘式硅胶防溢乳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自粘式硅胶防溢乳罩,其不仅可防溢乳且具有收集溢乳的功能;而且其可自然贴附于哺乳期女性乳房上,从而避免现有技术中仍需内衣固定的问题;同时其可有效防止液体倒流的问题发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粘式硅胶防溢乳罩,其包括:乳罩本体,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与人体乳房形状相同的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以及与所述第二罩体一体连接的环状底座;所述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之间预留的容纳腔为集液槽;所述第一罩体的顶端设有用于容纳乳头的凸起,所述第二罩体的顶端设有与所述凸起对应位置的通孔;所述通孔设有一软质的防漏叶片,所述防漏叶片呈中间设有开孔的伞状;其一端与所述通孔的边缘一体连接,另一端的端部与所述第一罩体的内壁叠放。如上所述的一种自粘式硅胶防溢乳罩,其中,所述防漏叶片自通孔位置向乳根位置延伸且其与所述第二罩体之间具有一锐角的夹角;所述夹角为25-45度。如上所述的一种自粘式硅胶防溢乳罩,其中,所述防漏叶片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均匀设置的导流槽,其呈V型,且底端朝向叠放的区域。如上所述的一种自粘式硅胶防溢乳罩,其中,所述防漏叶片的长度为15-20mm;所述防漏叶片贴附在第一罩体的内壁上的长度为5-8mm。如上所述的一种自粘式硅胶防溢乳罩,其中,所述通孔的内壁还设有易粘贴,其顶端与所述通孔一体连接,其可贴附于使用者的乳头向乳根的位置延伸;所述易粘贴为伞状设置。如上所述的一种自粘式硅胶防溢乳罩,其中,所述防漏叶片为软质硅胶薄膜制成;常态下,所述防漏叶片在奶液的作用下可向所述第二罩体的方向位移便于奶液流入所述集液槽内;奶液逆流时被贴在第一罩体的内壁上的防漏叶片所阻挡。如上所述的一种自粘式硅胶防溢乳罩,其中,所述环状底座包括环状基槽和与其一体连接的延伸乳贴;所述第一罩体的底端卡在所述环状基槽的环形槽内;所述延伸乳贴呈外展状贴附于使用者的乳根部位。如上所述的一种自粘式硅胶防溢乳罩,其中,所述延伸乳贴的宽度为2-3cm;所述延伸乳贴采用软质硅胶支撑,其可贴附在使用者的皮肤上。如上所述的一种自粘式硅胶防溢乳罩,其中,所述第一罩体的乳根至乳头底部的长度为11-12cm;所述第二罩体的通孔至环状底座的高度为10-11cm;所述凸起的高度为1-2cm。如上所述的一种自粘式硅胶防溢乳罩,其中,所述集液槽的宽度为2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本技术的一种自粘式硅胶防溢乳罩,其通过设置防漏叶片,其可使得溢出的奶液顺着该防漏叶片流入到集液槽内,同时集液槽内的奶液不会倒流出来;本技术的一种自粘式硅胶防溢乳罩,其可直接贴附在人体乳房上且为全乳覆盖,其贴合性好;无需内衣的固定即可单独使用;其还可用于承接乳汁之用,有效防止打湿衣物和被褥;本技术的一种自粘式硅胶防溢乳罩,其采用食用级柔软硅胶材质且符合乳贴材质的要求,其可重复使用也可高温蒸煮消毒,故成本较低;本技术的一种自粘式硅胶防溢乳罩,其帮助哺乳期女性缓解乳房溢乳而导致的尴尬,特别是夜晚睡觉的时候,更能起到防溢乳的作用,适合全天24小时使用。本技术的一种自粘式硅胶防溢乳罩,该防溢乳罩可以根据亚洲人的乳房形状设计A、B、C、D、E等5个型号的罩杯,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型要求进行佩戴。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自粘式硅胶防溢乳罩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自粘式硅胶防溢乳罩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自粘式硅胶防溢乳罩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自粘式硅胶防溢乳罩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次性吸水棉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乳罩本体11、第一罩体12、第二罩体13、环状底座14、集液槽15、易粘贴111、凸起121、通孔131、环状基槽132、延伸乳贴21、防漏叶片22、导流槽30、一次性吸水棉片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粘式硅胶防溢乳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乳罩本体,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与人体乳房形状相同的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以及与所述第二罩体一体连接的环状底座;所述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之间预留的容纳腔为集液槽;/n所述第一罩体的顶端设有用于容纳乳头的凸起,所述第二罩体的顶端设有与所述凸起对应位置的通孔;/n所述通孔设有一软质的防漏叶片,所述防漏叶片呈中间设有开孔的伞状;其一端与所述通孔的边缘一体连接,另一端的端部与所述第一罩体的内壁叠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粘式硅胶防溢乳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乳罩本体,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与人体乳房形状相同的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以及与所述第二罩体一体连接的环状底座;所述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之间预留的容纳腔为集液槽;
所述第一罩体的顶端设有用于容纳乳头的凸起,所述第二罩体的顶端设有与所述凸起对应位置的通孔;
所述通孔设有一软质的防漏叶片,所述防漏叶片呈中间设有开孔的伞状;其一端与所述通孔的边缘一体连接,另一端的端部与所述第一罩体的内壁叠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粘式硅胶防溢乳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漏叶片自通孔位置向乳根位置延伸且其与所述第二罩体之间具有一锐角的夹角;
所述夹角为25-45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粘式硅胶防溢乳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漏叶片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均匀设置的导流槽,其呈V型,且底端朝向叠放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粘式硅胶防溢乳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漏叶片的长度为15-20mm;
所述防漏叶片贴附在第一罩体的内壁上的长度为5-8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粘式硅胶防溢乳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的内壁还设有易粘贴,其顶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凤丽苏如娟范璐辛朝乾王玉洁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