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端并排双螺钉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2160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12
一种近端并排双螺钉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包括髓内钉主钉、近端头颈螺钉和远端锁钉,髓内钉主钉包括近端部、过渡部和远端部,近端头颈螺钉设置有两枚,近端部上设置有用于两枚近端头颈螺钉并排安装的近端螺钉通道,远端部上设置有与远端锁钉配合的远端螺钉通道;在近端部的端部还旋接有用于固定近端头颈螺钉的内锁钉,近端部上设置有与内锁钉配合的内螺纹孔,内螺纹孔通过尾帽密封。该髓内钉通过在近端部并排设置双近端头颈螺钉,既有较好的抗旋作用,又能有效对抗股骨头颈骨折块的内翻趋势、并降低头颈螺钉应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端并排双螺钉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类生活用品,尤其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近端并排双螺钉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年化以及人均寿命的提高,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每年的发病人数迅速增加,目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理念是对能够耐受手术的患者提倡手术治疗,用内固定器械对骨折进行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器械从专利技术到现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更新换代,股骨近端髓内钉由于适应症广、固定效果确切,已成为如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最常用的内固定器械。股骨近端髓内钉属于髓内固定器械,相比髓外固定,髓内固定的力臂更短、力矩更小,因此,髓内固定器械所承受的应力也更小,不容易发生金属的疲劳断裂;同时,髓内钉主钉对于头颈骨折块有阻挡作用,可以预防头颈骨折块沿垂直骨折线方向的压缩移位;另外,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股骨近端骨折,如股骨反粗隆间骨折或粗隆下骨折,髓内固定的抗内翻作用比髓外固定强,正是由于有这些优势,现如今股骨近端髓内钉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而绝大部分老年人有骨质疏松,这些合并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在用临床上现有的髓内钉固定后,通常无法早期下地,因为一旦在骨折愈合前下地负重,容易发生骨折移位、近端头颈螺钉切出或穿出以及内固定断裂,最终导致内固定失败,不仅增加了医疗费用,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下地时间和生活质量,增加长期卧床相关并发症风险,甚至最终导致患者死亡。现有技术中,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头颈螺钉多为单颗,其对抗股骨头颈骨折块旋转及内翻作用均较弱,并且单枚螺钉承受应力大,这就容易导致患者下地行走时,对股骨头颈骨折块施加力量后,容易发生头颈骨折块的内翻移位、旋转移位及头颈螺钉疲劳,最终导致骨折移位、内固定切出或穿出以及内固定断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曾有人设计出了近端纵行平行分布的双头颈螺钉型的髓内钉,但在临床实际应用时,却出现了“Z”字效应,效果不理想,被逐渐淘汰。虽然,目前临床上在应用的头颈螺钉为双枚的股骨近端髓内钉,将两枚头颈螺钉设计为纵行平行分布且螺纹互相咬合,避免了“Z”字效应;但是,这种将两枚头颈螺钉设计为纵行平行分布的股骨近端髓内钉,虽然抗旋能力提高,但是由于两枚螺钉为纵行分布,对抗头颈骨折块内翻作用并无明显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既有较好的抗旋作用,又能有效对抗股骨头颈骨折块的内翻趋势、并降低头颈螺钉应力的近端并排双螺钉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近端并排双螺钉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包括髓内钉主钉、近端头颈螺钉和远端锁钉,所述的髓内钉主钉包括近端部、过渡部和远端部,所述的过渡部位于所述的近端部和远端部之间,所述的近端头颈螺钉的数目为两枚,近端部中沿径向设置有用于两枚近端头颈螺钉并排安装的近端螺钉通道,远端部中沿径向设置有与远端锁钉配合的远端螺钉通道;在近端部的轴心处沿轴向旋接有一个用于固定近端头颈螺钉的内锁钉,近端部中设置有与所述的内锁钉配合的内螺纹孔,内螺纹孔的一端通过一个尾帽密封。进一步的,近端部轴向与远端部轴向之间形成有与股骨体配合的外倾角。进一步的,近端头颈螺钉的轴向与远端部的轴向之间形成有与人体股骨颈干角配合的近端头颈夹角。进一步的,所述近端头颈螺钉为空心拉力螺钉。进一步的,两枚近端头颈螺钉之间互相贴合安装在近端部上。进一步的,近端头颈螺钉的一端设置有螺纹区,近端头颈螺钉的另一端设置有无螺纹区。进一步的,远端部的直径小于近端部的直径。进一步的,近端部的横截面呈椭圆形,近端部的横截面的前后径大于左右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有:1、近端并排分布的双头颈螺钉形成非圆形固定,抗旋作用增强,可以有效预防头颈骨折块的旋转移位;2、近端并排分布的双头颈螺钉对头颈骨折块的支撑面积增加,抗内翻作用增强,可以有效预防头颈骨折块的内翻移位;3、并排分布的双头颈螺钉可以分散应力,有效预防金属螺钉的疲劳断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俯视图;图4是沿图2中的A-A线截得的髓内钉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4,一种近端并排双螺钉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包括髓内钉主钉1、近端头颈螺钉5和远端锁钉6,髓内钉主钉1包括近端部2、过渡部3和远端部4,近端头颈螺钉的数目为两枚,近端部2上设置有用于两枚近端头颈螺钉5并排安装的近端螺钉通道9,两枚近端头颈螺钉5通过近端螺钉通道9与髓内钉主钉1连接,两枚近端头颈螺钉5设置为前后并排分布方式,两枚近端头颈螺钉5之间互相贴合;远端部4上设置有与远端锁钉6配合的远端螺钉通道10,远端锁钉6通过远端螺钉通道10与髓内钉主钉1连接;在近端部2的轴心处还旋接有一个用于固定近端头颈螺钉5的内锁钉8,近端部2的端部内设置有与内锁钉8配合的内螺纹孔,内螺纹孔与近端螺钉通道9连通,内螺纹孔通过尾帽7密封,内锁钉8通过螺纹与髓内钉主钉1近端部2固定,将近端头颈螺钉5锁止,防止近端头颈螺钉5退钉或旋转,尾帽7通过螺纹与髓内钉主钉1近端部2的端部固定,将内螺纹孔密封,尾帽7与髓内钉主钉1同轴。近端部2轴向与远端部4轴向之间形成有与股骨体配合的外倾角,使得髓内钉主钉1更好的与股骨体的形状相适配,便于髓内钉主钉1更好的插入股骨髓腔内。近端头颈螺钉5的轴向与远端部4的轴向之间形成有与人体股骨颈干角配合的近端头颈夹角。人体股骨颈干角是指股骨干纵轴线和股骨颈轴线内下方的夹角,可以增加下肢的运动范围,并使躯干的力量传达至较宽的基底部;近端头颈螺钉5的轴向与远端部4的轴向的夹角与人体股骨颈干角一致,便于增加近端头颈螺钉5与股骨颈之间的支撑面积,更好的对股骨颈部位进行固定,防止股骨颈部位的骨折块内翻移位。所述近端头颈螺钉5为空心拉力螺钉。空心拉力螺钉螺纹较深、钉身较长,特别适用于股骨处的骨折固定,并且损伤非常小。两枚近端头颈螺钉5之间互相贴合安装在近端部2上,用于相互配合分散应力,从而有效预防近端头颈螺钉5的疲劳断裂,延长使用寿命。近端头颈螺钉5的一端设置有螺纹区11,近端头颈螺钉5的另一端设置有无螺纹区12。螺纹区11用于通过螺纹与股骨头颈部分咬合固定,无螺纹区12用于在近端螺钉通道9内滑动,从而方便近端头颈螺钉5的安装、固定。远端部4的直径小于近端部2的直径,以更好的匹配股骨的骨髓腔形态,便于将远端部4插入股骨髓腔中。近端部2的横截面呈椭圆形,近端部2的横截面的前后径大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近端并排双螺钉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其特征在于:包括髓内钉主钉、近端头颈螺钉和远端锁钉,所述的髓内钉主钉包括近端部、过渡部和远端部,所述的过渡部位于所述的近端部和远端部之间,所述的近端头颈螺钉的数目为两枚,近端部中沿径向设置有用于两枚近端头颈螺钉并排安装的近端螺钉通道,远端部中沿径向设置有与远端锁钉配合的远端螺钉通道;在近端部的轴心处沿轴向旋接有一个用于固定近端头颈螺钉的内锁钉,近端部中设置有与所述的内锁钉配合的内螺纹孔,内螺纹孔的一端通过一个尾帽密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端并排双螺钉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其特征在于:包括髓内钉主钉、近端头颈螺钉和远端锁钉,所述的髓内钉主钉包括近端部、过渡部和远端部,所述的过渡部位于所述的近端部和远端部之间,所述的近端头颈螺钉的数目为两枚,近端部中沿径向设置有用于两枚近端头颈螺钉并排安装的近端螺钉通道,远端部中沿径向设置有与远端锁钉配合的远端螺钉通道;在近端部的轴心处沿轴向旋接有一个用于固定近端头颈螺钉的内锁钉,近端部中设置有与所述的内锁钉配合的内螺纹孔,内螺纹孔的一端通过一个尾帽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端并排双螺钉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其特征在于:近端部轴向与远端部轴向之间形成有与股骨体配合的外倾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端并排双螺钉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其特征在于:近端头颈螺钉的轴向与远端部的轴向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春李占玉董宇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