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硬膜外压力监测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2125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脊柱硬膜外压力监测装置及方法,所述脊柱硬膜外压力监测装置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管口植入伤口内部,用于对伤口内体液进行引流;体征监测单元,设置在所述引流管上,用于实时采集脊柱硬膜外的体征信号;中央控制单元,与所述体征监测单元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体征信号进行判断,并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报警单元,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发出报警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对脊柱硬膜外压力进行实时的精确测量的效果,提高了监测效率和监测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脊柱硬膜外压力监测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脊柱硬膜压力监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脊柱硬膜外压力监测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颈腰椎疾病成为我国人群的常见疾病,脊柱手术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每年约15万台。症状性脊柱硬膜外血肿(symptomaticspinalepiduralhematomas,SSEH)是脊柱后路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术后超急性期(24小时内)二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发生率约0.10%–0.24%。即由于术中止血不彻底等原因,造成术后血肿形成,压迫脊柱,产生相应神经功能障碍。SSEH一旦发生,病情凶险,研究表明,从发现神经功能障碍到血肿清除的时间与神经功能恢复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即越早期行血肿清除术,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越大。因此即使急诊行血肿清除术,仍可造成永久神经功能损害,严重损害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自理能力,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经济和心理负担。因此,预防症状性脊柱硬膜外血肿是降低脊柱手术后永久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关键。研究发现,硬膜外腔与脊液压力呈线性关系。脊柱后路术后,伤口腔隙即与硬膜外腔联通。血肿造成的伤口内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脊柱硬膜外压力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柱硬膜外压力检测装置包括:/n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管口植入伤口内部,用于对伤口内体液进行引流;/n体征监测单元,设置在所述引流管上,用于实时采集脊柱硬膜外的体征信号;/n中央控制单元,与所述体征监测单元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体征信号进行判断,并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n报警单元,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发出报警信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柱硬膜外压力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柱硬膜外压力检测装置包括:
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管口植入伤口内部,用于对伤口内体液进行引流;
体征监测单元,设置在所述引流管上,用于实时采集脊柱硬膜外的体征信号;
中央控制单元,与所述体征监测单元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体征信号进行判断,并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
报警单元,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发出报警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硬膜外压力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包括:
存储模块,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存储预先设定的报警临界值;
数据转换模块,与所述体征监测单元连接,用于将采集到的脊柱硬膜外的所述体征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得到患者体征情况的数值;
微处理器模块,分别与所述数据转换模块、存储模块及报警单元连接,用于对所述数值与报警临界值进行比较,若超过报警临界值,则产生控制信号并发送至所述报警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柱硬膜外压力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还包括:
时钟模块,与所述微处理器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微处理器模块的控制下,记录所述体征信号的采集时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柱硬膜外压力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还包括:
放大滤波模块,与所述体征监测单元连接,用于对所述体征信号进行放大滤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硬膜外压力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征模拟信号包括压力模拟信号和体液流量模拟信号;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梓赫李危石韦峰迟百宏张德雨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