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赖惠清专利>正文

一种柑普茶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62013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柑普茶及其加工方法,属于茶叶技术领域。柑普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柑普茶初品依次进行蒸汽处理和自然晒干,其中,柑普茶初品由柑橘皮装填普洱生茶而得;或者将由柑橘皮装填普洱生茶而得的柑普茶初品依次进行第一次自然晒干、蒸汽处理和第二次自然晒干。上述方法简单易操作,采用先蒸汽处理再自然晒干的加工工艺的柑普茶外形色泽橙红油润,柑普香气协调、高锐、持久,茶汤黄亮偏红,滋味醇和爽口,品质优异。采用先自然晒干再蒸汽处理,然后再复干的加工工艺的柑普茶外形色泽橙黄油润,香气高雅,果香持久,茶汤红黄明亮,滋味醇厚回甘,品质优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柑普茶及其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柑普茶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柑与茶的搭配,古已有之,早在唐代陆羽《茶经》“六之饮”中便有相关记载:“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当然此种饮法只是单纯地将茶与橘皮混合煮沸,对于茶和橘皮的品类和品质未有严格限定,而如今的柑普茶不管是在原料还是加工方面都更加复杂,其融合了柑皮的果香和普洱茶茶香,滋味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柑普茶有着上百年的悠久历史,据传最初为道光进士罗天池创立。柑普茶结合了普洱茶与茶枝柑皮的品质特点,口感醇厚、香气高雅,迅速在市场上流行,受众广泛。普洱茶是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其中生茶是将晒青毛茶压制茶在一定的贮藏条件下长期存放,经长时间缓慢自然发酵制成,滋味醇厚回甘、香气馥郁持久;熟茶是晒青毛茶经过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或紧压茶,滋味醇滑、陈香浓郁。普洱茶抗病、营养和保健的功效早在古时就有记载,“最能化物,味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犹大。”临床试验表明,普洱茶具有降脂、降压、减肥以及抗动脉硬化等一系列独特的药理作用。柑普茶之柑,实为柑果之皮,又名柑皮、橘皮,是著名中药,味辛甜、气芳香,柑橘皮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有黄酮类物质、香精油、果胶、纤维素、柠檬苦素、生物碱等。黄酮类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泛指主要结构为2-苯基色原酮的化合物。柑橘中主要的黄酮类物质为黄烷酮、黄酮和黄酮醇。黄酮类物质也是柑橘皮中主要的活性物质,有研究指出,柑橘属果实的特有成分主要是川陈皮素、橘皮素、和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等多甲氧基黄酮。柑橘皮黄酮类物质的含量与种类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柑橘种类、生长环境等。柑橘由于其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具备较强的抗氧化、抗炎活性。在小鼠模型中,橙皮苷有显著的炎症抑制、抗氧化、抑制肺癌细胞增殖与保护心血管活性。也有研究提出川陈皮素可与临床化疗药物协同作用,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与肿瘤转移。目前最普遍的柑普茶加工方式是将包裹有普洱茶的柑皮先杀青再烘干,这种技术加工柑普茶具有速度快、效率高、不受气候条件影响等优点,但通过该技术加工所得的柑普茶苦涩味较重,茶汤颜色偏淡,茶香低沉,达不到柑普茶应具备的品质要求。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柑普茶及其加工方法,以克服上述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先蒸后晒的柑普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由柑橘皮装填普洱生茶而得的柑普茶初品依次进行蒸汽处理和自然晒干。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蒸汽处理是于100-120℃的蒸汽条件下处理1-5min。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自然晒干是于温度为30-45℃、相对湿度为75-90%的自然暴晒条件下处理40-160h。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自然晒干后的柑普茶的含水量为3-6wt%,优选为5wt%。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先晒后蒸再晒的柑普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由柑橘皮装填普洱生茶而得的柑普茶初品依次进行第一次自然晒干、蒸汽处理和第二次自然晒干。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次自然晒干是将柑普茶初品于温度为30-45℃、相对湿度为75-90%的自然暴晒条件下处理150-250h。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次自然晒干后的柑普茶初品的含水量为3-6wt%,优选为5wt%。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先晒后蒸再晒的柑普茶的加工方法中蒸汽处理是于100-120℃的蒸汽条件下处理1-5min。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次自然晒干是于温度为30-45℃、相对湿度为75-90%的自然暴晒条件下处理40-160h。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次自然晒干后的柑普茶的含水量为3-6wt%,优选为5wt%。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柑橘皮填充10-25g的普洱生茶。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柑橘皮主要经以下步骤得到:将柑果开盖、去除果肉,随后清洗柑果,去除果肉碎渣,至于自然通风处晾干水分1-4h。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柑果为茶枝柑,优选为新鲜的青绿色或黄绿色茶枝柑。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填充普洱生茶后,将开盖时去除的柑果盖重新盖于柑橘皮的开盖口。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柑普茶,由如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的加工方法加工而得。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包括:本申请提供的柑普茶的加工方法简单易操作,采用先蒸汽处理再自然晒干的加工工艺的柑普茶外形色泽橙红油润,柑普香气协调、高锐、持久,茶汤黄亮偏红,滋味醇和爽口,品质优异。该方式还能较现有技术降低柑普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同时提升没食子酸、茶黄素和茶红素等成分含量。采用先自然晒干再蒸汽处理,然后再复干的加工工艺的柑普茶外形色泽橙黄油润,香气高雅,果香持久,茶汤红黄明亮,滋味醇厚回甘,品质优异。该方式还能较现有技术显著提升橙皮苷、川陈皮素、七甲氧基黄酮以及辛弗林的含量。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柑普茶及其加工方法进行具体说明。柑普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因素即在于普洱茶和柑皮的品质,专利技术人经对柑普茶进行长期深入研究得出:目前柑普茶的通用加工技术先杀青后烘干的方式造成苦涩味较重,茶汤颜色偏淡,茶香低沉的原因在于:快速烘干条件下,普洱茶(尤其是生普)中的茶多酚、儿茶素等成分来不及转变为茶黄素、茶红素等色素类物质。鉴于此,本申请提出第一种全新的柑普茶的加工方法(简称先蒸后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由柑橘皮装填普洱生茶而得的柑普茶初品依次进行蒸汽处理和自然晒干。本申请中用于加工柑普茶的优选为普洱生茶(如云南普洱生茶散茶),其较普洱熟茶对微生物的控制更易,且经历存放后的普洱生茶品质特点有所改变,与其他茶类,如红茶、绿茶与乌龙茶相比,具有独特的风味品质,主要表现为香气品质上的“陈香”与滋味品质上的“醇厚回甘”。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中柑橘皮主要可经以下步骤得到:将柑果开盖、去除果肉,随后清洗柑果,去除果肉碎渣,至于自然通风处晾干水分1-4h。其中,柑果为茶枝柑,优选为新鲜的青绿色或黄绿色茶枝柑,更优为新鲜的青绿色或黄绿色新会茶枝柑。填充普洱生茶后,将开盖时去除的柑果盖重新盖于柑橘皮的开盖口。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柑橘皮可填充10-25g(如10g、15g、20g或25g)的普洱生茶。按上述充填量将柑橘皮与普洱生茶进行配和,能够使柑橘皮与普洱生茶得以充分融合,滋味鲜醇、果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柑普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由柑橘皮装填普洱生茶而得的柑普茶初品依次进行蒸汽处理和自然晒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柑普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由柑橘皮装填普洱生茶而得的柑普茶初品依次进行蒸汽处理和自然晒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蒸汽处理是于100-120℃的蒸汽条件下处理1-5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自然晒干是于温度为30-45℃、相对湿度为75-90%的自然暴晒条件下处理40-160h;
优选地,自然晒干后的柑普茶的含水量为3-6wt%,优选为5wt%。


4.一种柑普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由柑橘皮装填普洱生茶而得的柑普茶初品依次进行第一次自然晒干、蒸汽处理和第二次自然晒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次自然晒干是将所述柑普茶初品于温度为30-45℃、相对湿度为75-90%的自然暴晒条件下处理150-250h;
优选地,第一次自然晒干后的所述柑普茶初品的含水量为3-6wt%,优选为5w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惠清
申请(专利权)人:赖惠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