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立式电机的混流式冷却通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1854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17
一种用于立式电机的混流式冷却通风结构,以解决现有电机内风扇端的轴承温升过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定子、冷却器、风扇、挡风板、内风扇和转子,转子转动设置在定子内部,定子外部设有冷却器,冷却器的出风口处设有风扇,冷却器的进风口一侧和出风口一侧分别与定子的内部连通,冷却器上的冷却管通过风扇向出风口排风形成冷却风道,转子上设置有内风扇,内风扇位于冷却器的进风口一侧,定子内部固定有挡风板,挡风板位于内风扇和定子之间,冷却器上的外壳与冷却管外部之间的空隙、定子、转子和挡风板之间形成内风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混流通风的方式对立式电机的轴承进行降温,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立式电机的混流式冷却通风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却通风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立式电机冷却通风结构,属于冷却通风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高压方箱电机通风结构主要有两种,分别为径向通风结构和混流通风结构。大极数电机多采用混流通风结构,混流通风结构最大的优点是电机内、外部温度场换热充分,电机冷却效果好。但整体电机的轴向温度梯度较大,而且内风扇侧轴承温度相对偏高。由于滚动轴承的热量仅能依靠轴承自身进行散热,再加上电机内部热风的影响,进一步导致内风扇侧轴承温度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立式电机的混流式冷却通风结构。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立式电机的混流式冷却通风结构包括定子、冷却器、风扇、挡风板、内风扇和转子,转子转动设置在定子内部,定子外部设有冷却器,冷却器的出风口处设有风扇,冷却器的进风口一侧和出风口一侧分别与定子的内部连通,冷却器上的冷却管通过风扇向出风口排风形成冷却风道,转子上设置有内风扇,内风扇位于冷却器的进风口一侧,定子内部固定有挡风板,挡风板位于内风扇和定子之间,冷却器上的外壳与冷却管外部之间的空隙、定子、转子和挡风板之间形成内风道。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转子上的内风扇转动使内风道形成内循环,将电机内部热量带入冷却器上的外壳与冷却管之间,并通过冷却器出风管处的风扇从进风口吸入冷却风,使冷却管降温,以达到内风道内的空气降温的目的,进而降低转子上的轴承温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图中实心箭头为热风的流动方向,空心箭头为冷风的流动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立式电机的混流式冷却通风结构,包括定子1、冷却器2、风扇3、挡风板4、内风扇5和转子6,转子6转动设置在定子1内部,定子1外部设有冷却器2,冷却器2包括冷却管和外壳,冷却管设置在外壳内部,冷却管的一端设有风扇3,冷却管设有风扇3的一端为冷却器2的出风口,冷却管的另一端为冷却器2的进风口,冷却器2的进风口一侧和出风口一侧分别与定子1的内部连通,冷却器2上的冷却管通过风扇3向出风口排风形成冷却风道,转子6上设置有内风扇5,内风扇5位于冷却器2的进风口一侧,定子1内部固定有挡风板4,挡风板4位于内风扇5和定子1之间,冷却器2上的外壳与冷却管外部之间的空隙、定子1、转子6和挡风板4之间形成内风道。在内风道中,从冷却器2上的外壳与冷却管外部之间的空隙进入电机内部的风分为两股,一股风从定子1与转子6的间隙中流出,另一股风径向流动,从转子径向流向定子绕组,再从内风扇5吸出排入到冷却器2内进行冷却降温。设置挡风板4可以更好的让冷却风从转子6流入到定子1的铁芯,以起到吸热的效果。具体地,所述风扇3和内风扇5均为轴流风扇。具体地,所述内风扇5向冷却器2进风口一侧排风。本技术以IC616电机进行了温度测量,电机优化前转子6轴伸端的轴承温升为91.4K(开尔文),转子另一端的轴承温升为77.1K,优化后转子6轴伸端的轴承温升为82.1K,下降9.3K,转子另一端的轴承温升为67.1K,下降10K。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立式电机的混流式冷却通风结构,包括定子(1)、冷却器(2)、风扇(3)、挡风板(4)、内风扇(5)和转子(6),其特征在于:转子(6)转动设置在定子(1)内部,定子(1)外部设有冷却器(2),冷却器(2)的出风口处设有风扇(3),冷却器(2)的进风口一侧和出风口一侧分别与定子(1)的内部连通,冷却器(2)上的冷却管通过风扇(3)向出风口排风形成冷却风道,转子(6)上设置有内风扇(5),内风扇(5)位于冷却器(2)的进风口一侧,定子(1)内部固定有挡风板(4),挡风板(4)位于内风扇(5)和定子(1)之间,冷却器(2)上的外壳与冷却管外部之间的空隙、定子(1)、转子(6)和挡风板(4)之间形成内风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立式电机的混流式冷却通风结构,包括定子(1)、冷却器(2)、风扇(3)、挡风板(4)、内风扇(5)和转子(6),其特征在于:转子(6)转动设置在定子(1)内部,定子(1)外部设有冷却器(2),冷却器(2)的出风口处设有风扇(3),冷却器(2)的进风口一侧和出风口一侧分别与定子(1)的内部连通,冷却器(2)上的冷却管通过风扇(3)向出风口排风形成冷却风道,转子(6)上设置有内风扇(5),内风扇(5)位于冷却器(2)的进风口一侧,定子(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文奇韩波亮王军崔丽佳张微马强尹成乐王凯琦刘上一许红姗张翼飞
申请(专利权)人: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