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机,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机水夹套结构及电机。
技术介绍
1、电机工作过程中,转子在旋转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对电机进行冷却降温,常在电机及机壳外套设环形的水夹套,在水夹套中通水对电机降温,现有的水夹套中的水路一般为螺旋形水路,以单路为主,但单路水路的降温效果较差,且有些电机机壳表面设置的接线盒等结构,使得电机机壳形状不规则,环形水夹套不便于连接在电机机壳表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升机壳表面结构不规则的电机的降温散热效果。
2、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水夹套结构,包括内环板、外环板、第一环筋板、第二环筋板,所述内环板用于套设在电机周侧,所述内环板与所述外环板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环筋板连接所述内环板的一侧与所述外环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环筋板连接所述内环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外环板的另一侧,以在所述内环板与所述外环板之间形成冷水腔,所述内环板与所述外环板上均设有用于让位电机接线盒的让位槽,所述冷水腔内设有隔水筋组件,所述隔水筋组件在所述冷水腔内形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水夹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环板(1)、外环板(2)、第一环筋板(31)、第二环筋板(32),所述内环板(1)用于套设在电机周侧,所述内环板(1)与所述外环板(2)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环筋板(31)连接所述内环板(1)的一侧与所述外环板(2)的一侧,所述第二环筋板(32)连接所述内环板(1)的另一侧与所述外环板(2)的另一侧,以在所述内环板(1)与所述外环板(2)之间形成冷水腔,所述内环板(1)与所述外环板(2)上均设有用于让位电机接线盒的让位槽(7),所述冷水腔内设有隔水筋组件,所述隔水筋组件在所述冷水腔内形成沿所述内环板(1)的周向呈S字形延伸的第一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水夹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环板(1)、外环板(2)、第一环筋板(31)、第二环筋板(32),所述内环板(1)用于套设在电机周侧,所述内环板(1)与所述外环板(2)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环筋板(31)连接所述内环板(1)的一侧与所述外环板(2)的一侧,所述第二环筋板(32)连接所述内环板(1)的另一侧与所述外环板(2)的另一侧,以在所述内环板(1)与所述外环板(2)之间形成冷水腔,所述内环板(1)与所述外环板(2)上均设有用于让位电机接线盒的让位槽(7),所述冷水腔内设有隔水筋组件,所述隔水筋组件在所述冷水腔内形成沿所述内环板(1)的周向呈s字形延伸的第一水路与第二水路,所述第一水路与所述第二水路相对于所述内环板(1)的中截面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水路与所述第二水路在所述冷水腔的与所述让位槽(7)在所述内环板(1)的轴向上相邻的位置处汇合成一条汇合水路,所述汇合水路的宽度为所述第一水路的两倍,所述外环板(2)上设有进水孔(42)与出水孔(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水夹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筋组件包括第一隔水筋(51)、第二隔水筋(52)、第三隔水筋(53)及第四隔水筋(54),在所述冷水腔的与所述让位槽(7)在所述内环板(1)的轴向上相邻的位置处,多条所述第四隔水筋(54)分别交错与所述第二环筋板(32)、所述第一环筋板(31)连接,以围成所述汇合水路;在所述冷水腔内其他位置上,所述第一隔水筋(51)与所述第二隔水筋(52)成对设置,每一对所述第一隔水筋(51)与所述第二隔水筋(52)沿所述内环板(1)的中截面对称,多对所述第一隔水筋(51)与所述第二隔水筋(52)沿所述冷水腔周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隔水筋(51)与所述第一环筋板(31)连接,所述第二隔水筋(52)与所述第二环筋板(32)连接,所述第三隔水筋(53)位于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宝石,李兴波,范增,胡文华,刘思明,李云鹏,赵振涛,谷雨,荆明文,李海洋,杨浩,李虹萱,于泳河,
申请(专利权)人: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