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带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1793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露一种料带组件,包括纵长的端子料带、自端子料带延伸的导电端子及注塑成型于导电端子上的绝缘体,所述端子料带包括重叠放置的第一料带与第二料带,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自第一料带向前延伸的第一端子及自第二料带向前延伸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的后段与第二端子的后段沿纵向排布成一排。所述第一料带设有一对扣持孔,所述第二料带设有与一对扣持孔相对应的一对贯通孔及自一对贯通孔的边缘弯折延伸的一对扣持片,所述扣持片扣持于扣持孔的边缘上。如此设置,在所述绝缘体注塑成型后,所述第一料带与第二料带通过扣持片卡扣于扣持孔的方式铆合在一起,从而避免了第一料带与第二料带之间的张开现象,保证了电连接器的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料带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料带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可稳定成型的料带组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数据线使用USB连接器,USB连接器既可以作为终端设备的充电接口,也能作为数据传输接口。该类连接器的制造步骤如下:首先,用两条金属件分别冲压成型两条端子料带,两条端子料带分别包括料带及连接于料带上的若干导电端子;然后,将两条端子料带对应的重叠放置以形成导电端子组;最后,在重叠放置的端子料带的导电端子组上进行注塑成型以形成塑胶本体。然而,在塑胶本体注塑成型后,由于温度变化及冲击、碰撞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两条端子料带中连接于导电端子后端的两条料带彼此远离,从而产生张开现象,进而使得导电端子上连接于料带的焊接部的共面度发生变化,影响了最终成型时连接器的产品质量。所以,希望提出一种新的料带组件,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料带组件,其在注塑成型后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料带组件,包括纵长的端子料带、自所述端子料带延伸的导电端子及注塑成型于所述导电端子上的绝缘体。所述端子料带包括重叠放置的第一料带与第二料带,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自所述第一料带向前延伸的第一端子及自所述第二料带向前延伸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的后段与所述第二端子的后段沿纵向排布成一排。所述第一料带设有一对扣持孔,所述第二料带设有与一对所述扣持孔相对应的一对贯通孔及自一对所述贯通孔的边缘弯折延伸的一对扣持片,所述扣持片扣持于所述扣持孔的边缘上。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扣持片自所述贯通孔的外端边缘回折延伸形成,一对所述扣持片在纵向上彼此沿相背的方向延伸。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扣持片自所述贯通孔的内端边缘回折延伸形成,一对所述扣持片在纵向上彼此沿相向的方向延伸。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体注塑成型于所述导电端子前,所述第二料带设有自一对所述贯通孔的边缘延伸入所述贯通孔的一对弹片,所述绝缘体注塑成型于所述导电端子后,所述弹片回折形成所述扣持片且扣持于所述扣持孔的边缘上。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料带组件包括第三端子组,所述第三端子组包括第三端子及连接于所述第三端子后端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端子料带的前方。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端子的后段与所述第一端子的后段及所述第二端子的后段沿纵向排布成一排,且所述第二端子的后段与所述第三端子的后段均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子的后段之间。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体注塑成型于所述第一端子、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三端子上,所述第一端子的前段、所述第二端子的前段与所述第三端子的前段均匀分布为两组且排布成两排以固定于所述绝缘体的上下表面。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子的数量为八个,所述第二端子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第三端子的数量为四个。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子的至少部分表面设有第一镀层,所述第二端子的至少部分表面设有第二镀层,所述第二镀层的防腐蚀性能优于所述第一镀层的防腐蚀性能。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镀层为金镀层,且所述第二镀层为铑钌合金镀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第一料带设有一对扣持孔,所述第二料带设有与一对扣持孔相对应的一对贯通孔及自一对贯通孔的边缘弯折延伸的一对扣持片,所述扣持片扣持于扣持孔的边缘上。如此设置,在绝缘体注塑成型后,第一料带与第二料带通过扣持片卡扣于扣持孔的方式铆合在一起,从而避免了第一料带与第二料带之间的张开现象,保证了电连接器的产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料带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料带组件的主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料带组件的侧视图。图4是图1所示的料带组件中料带未铆接时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的料带组件最终成型的电连接器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料带组件100,所述料带组件用于注塑成型一电连接器200,所述电连接器200为插头连接器。所述料带组件100包括纵长的端子料带10、自端子料带10向前延伸的导电端子20及注塑成型于导电端子20上的绝缘体40,所述端子料带10包括重叠放置的第一料带11与第二料带12,所述导电端子20包括自第一料带11向前延伸的数个第一端子21及自第二料带12向前延伸的数个第二端子22,所述第一端子21的后段与第二端子22的后段沿纵向排布成一排。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一料带11设有一对扣持孔110,所述第二料带12设有与一对扣持孔110相对应设置的一对贯通孔120及自一对贯通孔120的边缘弯折延伸的一对扣持片121,所述扣持片121扣持于扣持孔110的边缘上。如此设置,在所述绝缘体40注塑成型后,所述第一料带11与第二料带12通过扣持片121卡扣于扣持孔110的方式铆合在一起,从而避免了第一料带11与第二料带12之间的张开现象,保证了电连接器200的产品质量。结合图4所示,所述绝缘体40注塑成型于导电端子20前,所述第二料带12设有自一对贯通孔120的边缘延伸入贯通孔120的一对弹片122;所述绝缘体40注塑成型于导电端子20后,所述弹片122回折形成扣持片121且扣持于扣持孔110的边缘上。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扣持片121是自贯通孔120的外端边缘回折延伸形成,此时一对扣持片121在纵向上彼此沿相背的方向延伸。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扣持片121还可以是自贯通孔120的内端边缘回折延伸形成,此时一对扣持片121在纵向上彼此沿相向的方向延伸。所述料带组件100还包括第三端子组30,所述第三端子组30包括数个第三端子31及连接于第三端子31后端的连接部32,所述连接部32位于端子料带10的前方。所述第三端子31的后段与第一端子21的后段及第二端子22的后段沿纵向排布成一排,且所述第二端子22的后段与第三端子31的后段均间隔设置于第一端子21的后段之间。即,所述第一端子21、第二端子22与第三端子31的焊接部202沿纵向排布成一排,且所述第二端子22的焊接部202与第三端子31的焊接部202均间隔设置于第一端子21的焊接部202之间。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子21的数量为八个,所述第二端子22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第三端子31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绝缘体40注塑成型于第一端子21、第二端子22与第三端子31上,同时,所述第一端子21的前段、第二端子22的前段与第三端子31的前段均匀分布为两组且排布成两排以固定于绝缘体40的上下表面。即,所述第一端子21、第二端子22与第三端子31的接触部201排布成两排且分别固定于绝缘体40的上下表面。所述第一端子21的至少部分表面设有第一镀层,所述第二端子22的至少部分表面设有第二镀层,所述第二镀层的防腐蚀性能优于第一镀层的防腐蚀性能。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镀层为金镀层,且所述第二镀层为铑钌合金镀层。请参阅图5所示,为端子料带组件100最终成型的电连接器200,所述电连接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料带组件,包括纵长的端子料带、自所述端子料带延伸的导电端子及注塑成型于所述导电端子上的绝缘体,所述端子料带包括重叠放置的第一料带与第二料带,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自所述第一料带向前延伸的第一端子及自所述第二料带向前延伸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的后段与所述第二端子的后段沿纵向排布成一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料带设有一对扣持孔,所述第二料带设有与一对所述扣持孔相对应的一对贯通孔及自一对所述贯通孔的边缘弯折延伸的一对扣持片,所述扣持片扣持于所述扣持孔的边缘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料带组件,包括纵长的端子料带、自所述端子料带延伸的导电端子及注塑成型于所述导电端子上的绝缘体,所述端子料带包括重叠放置的第一料带与第二料带,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自所述第一料带向前延伸的第一端子及自所述第二料带向前延伸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的后段与所述第二端子的后段沿纵向排布成一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料带设有一对扣持孔,所述第二料带设有与一对所述扣持孔相对应的一对贯通孔及自一对所述贯通孔的边缘弯折延伸的一对扣持片,所述扣持片扣持于所述扣持孔的边缘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持片自所述贯通孔的外端边缘回折延伸形成,一对所述扣持片在纵向上彼此沿相背的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持片自所述贯通孔的内端边缘回折延伸形成,一对所述扣持片在纵向上彼此沿相向的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注塑成型于所述导电端子前,所述第二料带设有自一对所述贯通孔的边缘延伸入所述贯通孔的一对弹片,所述绝缘体注塑成型于所述导电端子后,所述弹片回折形成所述扣持片且扣持于所述扣持孔的边缘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艳超仇金国
申请(专利权)人: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