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源的插接式电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1728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源的插接式电感,包括本体、引脚、以及左右对称分布的插接组件,所述引脚成型在本体底端的两侧,插接组件设置在本体底面的中间位置处;所述插接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弹簧,第一固定块设置在第二固定块的左侧,且第一固定块的右侧面与第二固定块的左侧面之间连接有弹簧,第一固定块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第二固定块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的顶端均与本体的底面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卡块的底端一体成型有向左延伸的第一凸节,第二卡块的底端一体成型有向右延伸的第二凸节;底部设置有插接组件,可稳固地插接在电路板上,也方便电感的拆卸与组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源的插接式电感
本技术涉及电子元器件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电源的插接式电感。
技术介绍
电感是电子产业中极为重要的电子元器件,是使用在各种要求大电流的电子电路中常见的储能元件,传统的电感元件都是通过引脚穿过电路板上的安装孔,再采用点焊的方式连接在电路板上的,这样的连接方式会使电感与电路板之间存在很大的松动,导致连接不牢固和接触不够好,这样对电感质量的一致性造成隐患;其次,电路板上要连接多个电感时,电感的引脚插接比较不方便,同时电感损坏更换也比较麻烦,电感组合插接时电感之间的排布也会比较散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源的插接式电感,包括本体、引脚、以及左右对称分布的插接组件,所述本体为内部收容有线圈以及金属芯的长方体,引脚成型在本体底端的两侧,插接组件设置在本体底面的中间位置处;所述插接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设置在第二固定块的左侧,且第一固定块的右侧面与第二固定块的左侧面之间连接有弹簧,第一固定块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第二固定块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的顶端均与本体的底面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卡块的底端一体成型有向左延伸的第一凸节,第二卡块的底端一体成型有向右延伸的第二凸节。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的内侧均成型有螺纹孔,弹簧的两端安装在螺纹孔内,从而使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进行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本体的底面中间处固定安装有横向设置的滑轨,且滑轨上成型有燕尾槽,第一卡块的顶端成型有与燕尾槽配合的第三凸节,第二卡块的顶端成型有与燕尾槽配合的第四凸节,第三凸节与第四凸节均嵌在燕尾槽内滑动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轨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阻止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脱离滑轨的挡块。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本体的底端连接有与之插接配合的电路板,电路板上成型有插接孔,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均穿过插接孔位于电路板的底端,且第一凸节顶在插接孔的左侧底端且与引脚之间留有空隙,第二凸节顶在插接孔的右侧底端且与引脚之间留有空隙。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路板上还成型有引脚插孔,引脚的底端穿过引脚插孔位于电路板的底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源的插接式电感,底部设置有插接组件,可稳固地插接在电路板上,也方便电感的拆卸与组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一种用于电源的插接式电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体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一卡块与本体的装配示意图;图4为第二卡块与本体的装配示意图;图5为螺纹孔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电路板的表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本体,2、引脚,3、插接组件,4、第一固定块,5、第二固定块,6、弹簧,7、第一卡块,8、第二卡块,9、滑轨,10、第一凸节,11、第二凸节,12、燕尾槽,13、第三凸节,14、第四凸节,15、螺纹孔,16、挡块,17、电路板,18、插接孔,19、引脚插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电源的插接式电感,包括本体1、引脚2、以及左右对称分布的插接组件3,所述本体1为内部收容有线圈以及金属芯的长方体,引脚2成型在本体1底端的两侧,插接组件3设置在本体1底面的中间位置处;所述插接组件3包括第一固定块4和第二固定块5,第一固定块4设置在第二固定块5的左侧,且第一固定块4的右侧面与第二固定块5的左侧面之间连接有弹簧6,第一固定块4与第二固定块5的内侧均成型有螺纹孔15,弹簧6的两端安装在螺纹孔15内,从而使第一固定块4与第二固定块5进行连接,第一固定块4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7,第二固定块5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8,第一卡块7与第二卡块8的顶端均与本体1的底面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卡块7的底端一体成型有向左延伸的第一凸节10,第二卡块8的底端一体成型有向右延伸的第二凸节11。所述本体1的底面中间处固定安装有横向设置的滑轨9,且滑轨9上成型有燕尾槽12,第一卡块7的顶端成型有与燕尾槽12配合的第三凸节13,第二卡块8的顶端成型有与燕尾槽12配合的第四凸节14,第三凸节13与第四凸节14均嵌在燕尾槽12内滑动连接,滑轨9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阻止第一卡块7和第二卡块8脱离滑轨9的挡块16,从而限制第一卡块7和第二卡块8在滑轨9内滑动。所述本体1的底端连接有与之插接配合的电路板17,电路板17上成型有插接孔18,第一卡块7与第二卡块8均穿过插接孔18位于电路板17的底端,且第一凸节10顶在插接孔18的左侧底端且与引脚2之间留有空隙,第二凸节11顶在插接孔18的右侧底端且与引脚2之间留有空隙,电路板17上还成型有引脚插孔19,引脚2的底端穿过引脚插孔19位于电路板17的底端。通过手动挤压第一卡块7与第二卡块8,使第一卡块7在滑轨9内向右滑动,第二卡块8在滑轨9内向左滑动,从而缩小第一卡块7与第二卡块8的间距,使第一凸节10与第二凸节11一同穿过插接孔18,松开手后,由于弹簧6的弹力作用,使第一卡块7向左滑动,第二卡块8向右滑动进行复位,第一凸节10与第二凸节11即被卡在电路板17的底端,从而使电感与电路板17进行插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源的插接式电感,包括本体、引脚、以及左右对称分布的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内部收容有线圈以及金属芯的长方体,引脚成型在本体底端的两侧,插接组件设置在本体底面的中间位置处;/n所述插接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设置在第二固定块的左侧,且第一固定块的右侧面与第二固定块的左侧面之间连接有弹簧,第一固定块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第二固定块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的顶端均与本体的底面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卡块的底端一体成型有向左延伸的第一凸节,第二卡块的底端一体成型有向右延伸的第二凸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源的插接式电感,包括本体、引脚、以及左右对称分布的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内部收容有线圈以及金属芯的长方体,引脚成型在本体底端的两侧,插接组件设置在本体底面的中间位置处;
所述插接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设置在第二固定块的左侧,且第一固定块的右侧面与第二固定块的左侧面之间连接有弹簧,第一固定块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第二固定块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的顶端均与本体的底面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卡块的底端一体成型有向左延伸的第一凸节,第二卡块的底端一体成型有向右延伸的第二凸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源的插接式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的内侧均成型有螺纹孔,弹簧的两端安装在螺纹孔内,从而使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进行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源的插接式电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映新刘景宁刘永东刘中砥
申请(专利权)人:兴宁市光科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