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伺服机器人电缆,包括护套层、设置于护套层内的第一编织屏蔽层,所述第一编织屏蔽层内设置有四根动力线以及至少一对抱闸线,每跟所述动力线包括一导体和设置于导体外层的绝缘层,所述抱闸线的外层设置有第二编织屏蔽层;所述绝缘层为ETFE绝缘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动力线、抱闸线之间的填充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伺服机器人电缆,使得伺服机器人电缆具有优良的传输性能、高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伺服机器人电缆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电缆,特别涉及一种高寿命伺服机器人电缆。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工业4.0的发展,对机器人设备使用伺服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电线的性能同步达到伺服机传输性能、机械性能的要求,使用寿命的要求更高,从而减少更换电缆的成本。目前市场上的伺服机电缆存在材料性能低下,设计不合理这样的产品使用时间会缩短而频繁更换传输能性下降。进口伺服机对电线的要求很高,特别是传输性能,伺服电缆传输性能到不达使用需求而使机器的一些功能不能完全实现。现在伺服机很多使用在机器人的场合,要求电缆耐移动与扭转高寿命,现有的产品综合传输、移动、扭转、高寿命市场上满足的电线不多,也不好选择到伺服机需求配套的电缆。客户选择使用电缆,只有在使用后知道产品质量的好坏,因为有些性能要在长期使用环境中能体现出来。大品牌的机器人厂商使用的电缆一般都先用德国与日本的知名电缆厂。这一块市场都给国外及外资企业垄断。因此,研发一种综合传输、移动、扭转、高寿命的伺服机器人电缆,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伺服机器人电缆,使得伺服机器人电缆具有优良的传输性能、高寿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伺服机器人电缆,包括护套层、设置于护套层内的第一编织屏蔽层,所述第一编织屏蔽层内设置有四根动力线以及至少一对抱闸线,每跟所述动力线包括一导体和设置于导体外层的绝缘层,所述抱闸线的外层设置有第二编织屏蔽层;所述绝缘层为ETFE绝缘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动力线、抱闸线之间的填充层。优选的,所述导体为0.06MM铜锡合金铜丝,锡含量0.32%。优选的,导体绞合的方式是正规绞合:子绞是绞合外径的20~25倍左右,复绞合外径的12~14倍左右,子绞绞向S向,复绞绞向S向。优选的,所述第一编织屏蔽层、第二编织屏蔽层为铜箔丝编织形成的层状,编织密度大于85%,编织角度45度正负5度。优选的,所述抱闸线有两对,每对均以对绞的方式绞合,两对绞距不同,一对为绞合外径的10倍,另一对为绞合外径的12倍。优选的,在每对所述抱闸线绕包一层铁氟龙带,所述铁氟龙带设置于所述第二编织屏蔽层内。优选的,所述护套层为柔性聚氨酯护套。优选的,所述绝缘层为日本旭硝子C-88XP绝缘层。优选的,所述填充层为特多龙丝,所述特多龙丝为绞合的特多龙丝。优选的,所述抱闸线采用具有退扭作用的笼绞机绞合,成缆时退扭,退掉应力,使得线盘芯线之间张力为1.0kg-2.0kg。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第一.本技术的绝缘层使用ETFE绝缘层,具有强度高、密度低、耐温等级150度,可以通过现有的抽真空挤压的方法,使绝缘层与导体紧密接触,在运动中使导体受力减少,此外,采用ETFE绝缘层,绝缘层厚度相较于采用其它材料的绝缘层会更薄,电气性能保证下,使电缆外径最小化;第二.本技术选用的导体的强度是一般铜丝的1.3陪以上,而延伸与柔性与一般铜丝相差不多,因此可以提升移动与扭转寿命;此外,导体复合绞的方式,提升导体的柔软性同时缩小电缆弯曲半径;第三.本技术的编织屏蔽层,可以更好的屏蔽外界的干扰,并且保证编织外观与转移阻抗;此外,屏蔽层使用铜箔丝,延长其使用寿命达到了优良效果;第四.在使用时,由于内部芯线间相互摩擦,以及芯线与屏蔽层摩擦,会导致电线使用寿命缩短,本技术的电线产品的芯线对绞后加铁氟龙带再设屏蔽,将芯线的摩擦控制在最小程度内,避免因摩擦而降低使用寿命以及确保屏蔽效应;第五.护套选用柔性聚氨酯护套,具有柔软、耐磨性、耐油的特性,可以提高电线的弯曲半径与降低内部芯线受力;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该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做出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方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一种伺服机器人电缆,参见图1,包括护套层1、设置于护套层1内的第一编织屏蔽层2,所述第一编织屏蔽层2内设置有四根动力线3以及至少一对抱闸线4,每跟所述动力线3包括一导体301和设置于导体301外层的绝缘层302,所述抱闸线4的外层设置有第二编织屏蔽层5;所述绝缘层302为ETFE绝缘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动力线3、抱闸线4之间的填充层7。绝缘层使用ETFE绝缘层,具有强度高、密度低、耐温等级150度,可以通过现有的抽真空挤压的方法,使绝缘层与导体紧密接触,在运动中使导体受力减少,此外,采用ETFE绝缘层,绝缘层厚度相较于采用其它材料的绝缘层会更薄,电气性能保证下,使电缆外径最小化,实现材料的节约而节省成本。所述导体301为0.06MM铜锡合金铜丝,锡含量0.32%。导体的强度是一般铜丝的1.3陪以上,而延伸与柔性与一般铜丝相差不多,因此可以提升移动与扭转寿命。导体301绞合的方式是正规绞合:子绞是绞合外径的20~25倍左右,复绞合外径的12~14倍左右,子绞绞向S向,复绞绞向S向。导体复合绞的方式,提升导体的柔软性同时缩小电缆弯曲半径。所述第一编织屏蔽层2、第二编织屏蔽层5为铜箔丝编织形成的层状,编织密度大于85%,编织角度45度正负5度。编织屏蔽层的设计可以更好的屏蔽外界的干扰,并且保证编织外观与转移阻抗;此外,屏蔽层使用铜箔丝,延长其使用寿命达到了优良效果。参见图2,所述抱闸线有两对,每对均以对绞的方式绞合,两对绞距不同,一对为绞合外径的10倍,另一对为绞合外径的12倍。设置不同的绞距,能够更好的抗干扰,避免衰减干扰。在每对所述抱闸线外绕包一层铁氟龙带6,所述铁氟龙带6设置于所述第二编织屏蔽层5内。在使用时,由于内部芯线间相互摩擦,以及芯线与屏蔽层摩擦,会导致电线使用寿命缩短,通过电线产品的芯线对绞后加铁氟龙带再设屏蔽,将芯线的摩擦控制在最小程度内,避免因摩擦而降低使用寿命以及确保屏蔽效应。当然,为了进一步增强芯线的耐磨性,每对所述抱闸线外绕包一层铁氟龙带6并设置所述第二编织屏蔽层5后,可以在第二编织屏蔽层5外再设置一层铁氟龙带6;另外,抱闸线和动力线成缆时,可以绕包一层铁氟龙带6后再设置第一编织屏蔽层2。所述护套层1为柔性聚氨酯护套。具有柔软、耐磨性、耐油的特性,可以提高电线的弯曲半径与降低内部芯线受力。所述绝缘层302为日本旭硝子C-88XP绝缘层。所述填充层7为特多龙丝,所述特多龙丝为绞合的特多龙丝。确保芯线与芯线周围的填充物之间更加坚实,芯线之间内摩擦降低,保证芯线不会扭绞。所述抱闸线采用具有退扭作用的笼绞机绞合,成缆时退扭,退掉应力,使得线盘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伺服机器人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套层、设置于护套层内的第一编织屏蔽层,所述第一编织屏蔽层内设置有四根动力线以及至少一对抱闸线,每跟所述动力线包括一导体和设置于导体外层的绝缘层,所述抱闸线的外层设置有第二编织屏蔽层;所述绝缘层为ETFE绝缘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动力线、抱闸线之间的填充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伺服机器人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套层、设置于护套层内的第一编织屏蔽层,所述第一编织屏蔽层内设置有四根动力线以及至少一对抱闸线,每跟所述动力线包括一导体和设置于导体外层的绝缘层,所述抱闸线的外层设置有第二编织屏蔽层;所述绝缘层为ETFE绝缘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动力线、抱闸线之间的填充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机器人电缆,其特征在于,导体绞合的方式是正规绞合:子绞是绞合外径的20~25倍左右,复绞合外径的12~14倍左右,子绞绞向S向,复绞绞向S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机器人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编织屏蔽层、第二编织屏蔽层为铜箔丝编织形成的层状,编织密度大于85%,编织角度45度正负5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伺服机器人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抱闸线有两对,每对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宏阳,蒋建明,程少龙,徐立群,肖欠妹,张发旭,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卡迪夫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