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芯线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60271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59
一种防水芯线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防水芯线结构包括:内芯线层,用于传递信号;所述内芯线层外表面上设置有螺旋状的缠绕缝隙;外保护层,用于保护所述内芯线层;所述外保护层包裹所述内芯线层外表面;阻水膏填充层,用于填充所述缠绕缝隙;所述阻水膏填充层设置于所述内芯线层和所述外保护层之间,且完全填充所述缠绕缝隙。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防水芯线结构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内芯线层上呈螺旋状的缠绕缝隙中填充阻水膏从而形成能够增强内芯线层和外保护层之间防水性能的阻水膏填充层,可以很好地提升芯线的防水性能,同时结构简单,制备方法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芯线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芯线的
,尤其涉及一种防水芯线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芯线常被埋设于地下,用于长距离传输信号。由于地下环境复杂,为了保护芯线,常在芯线外包裹有保护层,可以用于减缓外界对芯线的腐蚀。同时,地下常含有大量水,水会进入保护层上的缝隙中,进而接触芯线对其造成腐蚀和信号干扰。为了防水,芯线和保护层之间常设置有多种防水结构,但是效果不够理想,仍然存在芯线由于遇水受损的情况。可见,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缺陷:芯线和保护层之间设置的防水结构的防水性能不够理想,仍然存在芯线由于遇水受损的情况。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手段以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防水芯线结构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芯线和保护层之间设置的防水结构的防水性能不够理想,仍然存在芯线由于遇水受损的情况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水芯线结构,包括:内芯线层,用于传递信号;所述内芯线层外表面上设置有螺旋状的缠绕缝隙;外保护层,用于保护所述内芯线层;所述外保护层包裹所述内芯线层外表面;阻水膏填充层,用于填充所述缠绕缝隙;所述阻水膏填充层设置于所述内芯线层和所述外保护层之间,且完全填充所述缠绕缝隙。优选地,所述内芯线层包括:单芯线层和缠绕芯线层,所述缠绕芯线层沿所述单芯线层延伸方向呈螺旋状延伸,以缠绕所述单芯线层,所述缠绕缝隙设置于所述缠绕芯线层外表面上。优选地,所述单芯线层由一根第一芯线组成。优选地,所述缠绕芯线层由呈螺旋状缠绕于所述单芯线层外表面的第二芯线组形成,所述第二芯线组上沿所述单芯线层延伸方向的相邻两处与位于二者之间的所述单芯线层外表面共同形成所述缠绕缝隙。优选地,所述第二芯线组由若干依次相邻且呈单层排布的第二芯线组成。优选地,所述阻水膏填充层由遇水膨胀型阻水膏遇水膨胀形成。优选地,所述外保护层由绝缘橡胶制成。优选地,所述内芯线层和所述外保护层之间通过粘合剂固定。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防水芯线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制备用于传递信号的内芯线层,其中,所述内芯线层外表面上设置有螺旋状的缠绕缝隙;采用阻水膏填充层完全填充所述缠绕缝隙;采用外保护层包裹所述内芯线层外表面,并使到所述阻水膏填充层设置于所述内芯线层和所述外保护层之间。优选地,在制备用于传递信号的内芯线层的步骤包括:准备一根第一芯线;将所述第一芯线拉直,以得到单芯线层;准备若干第二芯线;将所有所述第二芯线依次相邻且呈单层排布,以得到第二芯线组;将所述第二芯线组呈螺旋状缠绕于所述单芯线层外表面;将所述第二芯线组两端分别沿所述单芯线层两端方向拉伸预设距离,以形成缠绕缝隙和内芯线层。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防水芯线结构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内芯线层上呈螺旋状的缠绕缝隙中填充阻水膏从而形成能够增强内芯线层和外保护层之间防水性能的阻水膏填充层,可以很好地提升芯线的防水性能,同时结构简单,制备方法简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防水芯线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防水芯线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防水芯线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防水芯线结构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防水芯线结构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请参阅图1-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而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防水芯线结构,包括:内芯线层100、外保护层200和阻水膏填充层(未示出),下面对各部分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防水芯线结构,包括:内芯线层100,用于传递信号;所述内芯线层100外表面上设置有螺旋状的缠绕缝隙101;外保护层200,用于保护所述内芯线层100;所述外保护层200包裹所述内芯线层100外表面;阻水膏填充层,用于填充所述缠绕缝隙101;所述阻水膏填充层设置于所述内芯线层100和所述外保护层200之间,且完全填充所述缠绕缝隙101。当使用此结构时,在缠绕缝隙101中填满阻水膏,然后将外保护层200包裹于内芯线层100上,阻水膏在遇水后膨胀形成阻水膏填充层,能够完全占满缠绕缝隙101,同时还从缠绕缝隙101中向外膨胀进入内芯线层100和外保护层200之间的缝隙中,使得内芯线层100和外保护层200之间的空隙变小直至完全消失,从而阻止水进入二者空隙中,降低水对内芯线层100的腐蚀和干扰。请参阅图1-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内芯线层100包括:单芯线层110和缠绕芯线层120,所述缠绕芯线层120沿所述单芯线层110延伸方向呈螺旋状延伸,以缠绕所述单芯线层110,所述缠绕缝隙101设置于所述缠绕芯线层120外表面上。一方面,单芯线层110和缠绕芯线层120为各自独立的芯线层,互不干扰,可以分别传输不同的信号,从而增强内芯线层100传输信号的种类;另一方面,缠绕芯线层120包裹单芯线层110,可以对其形成保护,单芯线层110可以用于传输相对重要的信号,提高单芯线层110的安全性,降低单芯线层110中信号所受的干扰。请参阅图1-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单芯线层110由一根第一芯线111组成。第一芯线111的规格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请参阅图1-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缠绕芯线层120由呈螺旋状缠绕于所述单芯线层110外表面的第二芯线组121形成,所述第二芯线组121上沿所述单芯线层110延伸方向的相邻两处与位于二者之间的所述单芯线层110外表面共同形成所述缠绕缝隙101。缠绕缝隙101由第二芯线组121和单芯线层110共同形成,整体也呈现螺旋状。请参阅图1-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芯线组121由若干依次相邻且呈单层排布的第二芯线122组成。第二芯线122的具体数量和规格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阻水膏填充层由遇水膨胀型阻水膏遇水膨胀形成。当遇水膨胀型阻水膏遇水后会膨胀充满缠绕缝隙101,从而形成阻水膏填充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外保护层200由绝缘橡胶制成。一方面,绝缘橡胶的耐磨性好,可以保护内芯线层100;另一方面,绝缘橡胶可以将外界与内芯线层100电气隔断,降低电气故障发生几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内芯线层100和所述外保护层200之间通过粘合剂固定。粘合剂可以涂布于内芯线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芯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内芯线层,用于传递信号;所述内芯线层外表面上设置有螺旋状的缠绕缝隙;/n外保护层,用于保护所述内芯线层;所述外保护层包裹所述内芯线层外表面;/n阻水膏填充层,用于填充所述缠绕缝隙;所述阻水膏填充层设置于所述内芯线层和所述外保护层之间,且完全填充所述缠绕缝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芯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芯线层,用于传递信号;所述内芯线层外表面上设置有螺旋状的缠绕缝隙;
外保护层,用于保护所述内芯线层;所述外保护层包裹所述内芯线层外表面;
阻水膏填充层,用于填充所述缠绕缝隙;所述阻水膏填充层设置于所述内芯线层和所述外保护层之间,且完全填充所述缠绕缝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芯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线层包括:单芯线层和缠绕芯线层,所述缠绕芯线层沿所述单芯线层延伸方向呈螺旋状延伸,以缠绕所述单芯线层,所述缠绕缝隙设置于所述缠绕芯线层外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芯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芯线层由一根第一芯线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芯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芯线层由呈螺旋状缠绕于所述单芯线层外表面的第二芯线组形成,所述第二芯线组上沿所述单芯线层延伸方向的相邻两处与位于二者之间的所述单芯线层外表面共同形成所述缠绕缝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芯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芯线组由若干依次相邻且呈单层排布的第二芯线组成。


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斌辉高伟罗嗣昱赵建涛杨维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创亿欣精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