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61620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光学系统沿光轴方向的物侧至像侧依次包含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其中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第五透镜近圆周区域的物侧面为凹面,第五透镜近圆周区域的像侧面为凸面,第六透镜具有屈折力,第六透镜近圆周区域的物侧面为凹面,第六透镜近圆周区域的像侧面为凸面,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中至少一个设有至少一个反曲点;第七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七透镜近光轴区域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七透镜近光轴区域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中至少一个设有至少一个反曲点。上述设置能够消除像差,缩小光学系统总长,能够适用于大光圈和轻薄化的设计,达到高像素的画质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本技术属于光学成像
,尤其涉及一种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及智能电子设备逐渐普及,具有多样化摄像功能的设备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同时,随着人们消费观念升级,对移动设备的轻薄性、摄像设备的夜拍能力、更高的画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镜头通常配置光圈数FNO均在2.2或2.2以上,厚度小于6mm,有一定的小体积,但解像力很难进一步提升,因光圈数FNO的限制,好的拍摄效果非常依赖环境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该光学系统具有大光圈和轻薄化的效果。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系统,沿光轴方向的物侧至像侧依次包含: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近光轴区域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近光轴区域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沿光轴方向的物侧至像侧依次包含:/n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近光轴区域的像侧面为凹面;/n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近光轴区域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n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n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第四透镜近光轴区域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近光轴区域的像侧面为凸面;/n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第五透镜近圆周区域的物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近圆周区域的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n第六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第六透镜近圆周区域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沿光轴方向的物侧至像侧依次包含:
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近光轴区域的像侧面为凹面;
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近光轴区域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
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第四透镜近光轴区域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近光轴区域的像侧面为凸面;
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第五透镜近圆周区域的物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近圆周区域的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第六透镜近圆周区域的物侧面为凹面,所述第六透镜近圆周区域的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中至少一个设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第七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七透镜近光轴区域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七透镜近光轴区域的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中至少一个设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
1.4≤f/EPD≤2.0;
其中,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EPD为所述光学系统的入瞳直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
1.3<TTL/ImgH<1.7;
其中,TTL为光轴上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距离,ImgH为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
0.9<SD11/SD31<1.3;
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绪文刘彬彬李明邹海荣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