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干燥装置及干燥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1409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物料干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料干燥装置及干燥系统。物料干燥装置包括第一分支管路、第二分支管路和用于接收并容纳物料的干燥箱;第一分支管路和第二分支管路均具有用于通入热风的进风口,干燥箱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分支管路在第一侧壁处与干燥箱连通,第二分支管路在第二侧壁处与干燥箱连通,由第一分支管路进入干燥箱的热风与由第二分支管路进入干燥箱的热风能够相互作用形成涡流。干燥系统包括物料干燥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物料干燥装置及干燥系统,能够使物料得到更加充分地干燥,缓解了物料在储存的过程中容易结块,甚至于发生霉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物料干燥装置及干燥系统
本技术涉及物料干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物料干燥装置及干燥系统。
技术介绍
在水产饲料、宠物饲料及家禽饲料等物料的生产过程中,物料的干燥处理是很重要的生产流程。目前,主要是将物料输送至物料干燥装置内,并利用热源泵为物料干燥装置提供热风,以实现对物料的干燥处理,然而,现有的物料干燥装置对物料的干燥效果差,容易导致物料在储存的过程中结块,甚至于发生霉变。综上,如何克服现有的物料干燥装置的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料干燥装置及干燥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物料干燥装置存在的干燥效果差,容易导致物料在储存的过程中结块,甚至于发生霉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物料干燥装置包括第一分支管路、第二分支管路和用于接收并容纳物料的干燥箱。其中,所述第一分支管路和所述第二分支管路均具有用于通入热风的进风口,所述干燥箱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分支管路在所述第一侧壁处与所述干燥箱连通,所述第二分支管路在所述第二侧壁处与所述干燥箱连通,由所述第一分支管路进入所述干燥箱的热风与由所述第二分支管路进入所述干燥箱的热风能够相互作用形成涡流。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干燥箱上开设有用于补给待干燥物料的物料入口和用于输出干燥物料的物料出口;所述物料干燥装置还包括物料输送机构,所述物料输送机构用于将待干燥物料从所述物料入口输送至所述干燥箱内,并将经过热风干燥的物料从所述物料出口输出。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物料输送机构包括若干条由上而下间隔排布的水平输送带,所述水平输送带用于输送物料。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各条所述水平输送带均为透气结构。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分支管路连通有第一布风管,所述第二分支管路连通有第二布风管,每条所述水平输送带的上层与下层之间均存在带间隙;所述第一布风管的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布风管的出风口均正对所述带间隙,同一所述带间隙至少对应一根所述第一布风管和一根所述第二布风管,所述第一布风管和所述第二布风管均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一布风管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布风管的延伸方向均垂直于所述水平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正对同一所述带间隙的所述第一布风管和所述第二布风管沿所述水平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交错设置。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分支管路和所述第二分支管路均有多根,每根所述第一分支管路上的多根所述第一布风管分别与多条所述水平输送带一一对应,每根所述第二分支管路上的多根所述第二布风管分别与所述水平输送带一一对应;同一所述水平输送带对应的所述第一布风管和所述第二布风管中,相邻两根所述第一布风管的对称面上存在一根所述第二布风管,相邻两根所述第二布风管的对称面上存在一根所述第一布风管。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水平输送带至少为两条,最上方的所述水平输送带的始端正对所述物料入口,任意相邻两条所述水平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反,且任一条所述水平输送带的始端均伸出于处于其上方的所述水平输送带的尾端,最下方的所述水平输送带的尾端正对所述物料出口。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物料干燥装置还包括第一主管路和第二主管路,所述第一主管路和所述第二主管路均具有用于通入热风的进风口;所述第一主管路与所述第一分支管的进风口路连通,所述第二主管路与所述第二分支管路的进风口连通。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干燥系统,包括热源泵和上述物料干燥装置,所述热源泵的热风供给口与所述物料干燥装置的进风口相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提供的物料干燥装置,主要由干燥箱、第一分支管路和第二分支管路组成,其中,干燥箱能够接收并容纳物料,且干燥箱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分支管路和第二分支管路均具有用于通入热风(即具有一定流速的热空气)的进风口,且第一分支管路在第一侧壁处与干燥箱连通,第二分支管路在第二侧壁处与干燥箱连通。热风进入第一分支管路后会沿着第一分支管路吹入干燥箱内,且热风进入第二分支管路后会沿着第二分支管进入干燥箱内,由第一分支管路进入干燥箱的热风能够与由第二分支管路进入干燥箱的热风相互作用,形成热风涡流,从而,可增大热空气在干燥箱内的流动速度,使得与物料接触的热空气的流动速度更大,进而,能够提升对干燥箱内的物料的干燥效果。因此,本技术提供的物料干燥装置,能够使物料得到更加充分地干燥,缓解了物料在储存的过程中容易结块,甚至于发生霉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干燥系统,主要由热源泵和上述物料干燥装置组成,其中,热源泵的热风供给口与物料干燥装置的进风口相通,从而,热源泵能够为物料干燥装置提供热风。因此,本技术提供的干燥系统,具备上述物料干燥装置的所有优点,对干燥箱内的物料的干燥效果较好,能够使物料得到更加充分的干燥,缓解了物料在储存的过程中容易结块,甚至于发生霉变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物料干燥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物料干燥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物料干燥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干燥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标:10-干燥箱;20-水平输送带;30-第一分支管路;40-第二分支管路;50-第一布风管;60-第二布风管;70-第一主管路;80-第二主管路;90-热源泵;11-物料入口;12-物料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物料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分支管路(30)、第二分支管路(40)和用于接收并容纳物料的干燥箱(10);/n其中,所述第一分支管路(30)和所述第二分支管路(40)均具有用于通入热风的进风口,所述干燥箱(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分支管路(30)在所述第一侧壁处与所述干燥箱(10)连通,所述第二分支管路(40)在所述第二侧壁处与所述干燥箱(10)连通,由所述第一分支管路(30)进入所述干燥箱(10)的热风与由所述第二分支管路(40)进入所述干燥箱(10)的热风能够相互作用形成涡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料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分支管路(30)、第二分支管路(40)和用于接收并容纳物料的干燥箱(10);
其中,所述第一分支管路(30)和所述第二分支管路(40)均具有用于通入热风的进风口,所述干燥箱(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分支管路(30)在所述第一侧壁处与所述干燥箱(10)连通,所述第二分支管路(40)在所述第二侧壁处与所述干燥箱(10)连通,由所述第一分支管路(30)进入所述干燥箱(10)的热风与由所述第二分支管路(40)进入所述干燥箱(10)的热风能够相互作用形成涡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箱(10)上开设有用于补给待干燥物料的物料入口(11)和用于输出干燥物料的物料出口(12);
所述物料干燥装置还包括物料输送机构,所述物料输送机构用于将待干燥物料从所述物料入口(11)输送至所述干燥箱(10)内,并将经过热风干燥的物料从所述物料出口(12)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输送机构包括若干条由上而下间隔排布的水平输送带(20),所述水平输送带(20)用于输送物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料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条所述水平输送带(20)均为透气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料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支管路(30)连通有第一布风管(50),所述第二分支管路(40)连通有第二布风管(60),每条所述水平输送带(20)的上层与下层之间均存在带间隙;
所述第一布风管(50)的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布风管(60)的出风口均正对所述带间隙,同一所述带间隙至少对应一根所述第一布风管(50)和一根所述第二布风管(60),所述第一布风管(50)和所述第二布风管(60)均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一布风管(50)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布风管(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善锋马媛媛冯业凯冯立民冯业龙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卓恒膨化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