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地埋固定节排潮管的过滤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1267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地埋固定节排潮管的过滤防护装置,包括相互连通连接的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对应套设在排潮管的出口端上;所述第一筒体内部贴合设置有衬垫;所述衬垫背向所述第一筒体内壁的一侧与所述排潮管的外壁对应贴合;依靠更换不同厚度的衬垫,就可以用来适配不同规格的排潮管,从而使第一筒体具备通用性,当采用注塑生产时可以节省其开模费用;所述第二筒体内部设置有第三筒体,第三筒体上设置有通风孔,可以有效拦截树叶、飞絮等杂物;所述第三筒体外围延伸设置有环形件;所述环形件与所述第二筒体对应扣合,从而便于快速地将第三筒体取下,对第三筒体内部以及第二筒体内部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地埋固定节排潮管的过滤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基建工程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地埋固定节排潮管的过滤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排潮管用来排出地埋管内水汽的结构。传统的排潮管露出地面的部分往往会做成弯曲形态来防止雨水倒灌等情况,但仍然会受到漂浮的灰尘、树叶、昆虫等杂物的影响而发生堵塞。所以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具有防堵塞功能且易于清理的用于地埋固定节排潮管的过滤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防堵塞功能且易于清理的用于地埋固定节排潮管的过滤防护装置。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用于地埋固定节排潮管的过滤防护装置,包括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对应套设在排潮管的出口端上;所述第一筒体内部贴合设置有衬垫;所述衬垫背向所述第一筒体内壁的一侧与所述排潮管的外壁对应贴合;所述第一筒体内壁上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对应设置在所述衬垫沿所述第一筒体深度方向向内滑动的路径上;所述第一筒体远离所述排潮管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拦截网。进一步地,所述衬垫为软质材料制成;所述衬垫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筒体内壁和所述排潮管外壁密封贴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筒体远离所述排潮管的一端上连通连接设置有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远离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内铰接设置有导风板;摆动调节所述导风板,改变从所述排潮管流出的气流逸散方向。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二筒体的中心轴重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筒体内部设置有第三筒体;所述第三筒体的外壁与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壁留有间隔;所述第三筒体远离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对应罩设在所述导风板所在区域的外围;所述第三筒体远离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筒体之间的空隙处填充设置有挡风块;所述第三筒体靠近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拦截网;所述第三筒体的侧面均匀设置有通风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筒体外围延伸设置有环形件;所述环形件与所述第二筒体对应扣合。进一步地,所述环形件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嵌槽。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用于地埋固定节排潮管的过滤防护装置,包括相互连通连接的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对应套设在排潮管的出口端上;所述第一筒体内部贴合设置有衬垫;所述衬垫背向所述第一筒体内壁的一侧与所述排潮管的外壁对应贴合;依靠更换不同厚度的衬垫,就可以用来适配不同规格的排潮管,从而使第一筒体具备通用性,当采用注塑生产时可以节省其开模费用;所述第二筒体内部设置有第三筒体,第三筒体上设置有通风孔,可以有效拦截树叶、飞絮等杂物;所述第三筒体外围延伸设置有环形件;所述环形件与所述第二筒体对应扣合,从而便于快速地将第三筒体取下,对第三筒体内部以及第二筒体内部进行清理。附图说明附图1为过滤防护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过滤防护装置局部细节图;附图3为过滤防护装置剖视图;附图4为装置内部气流路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用于地埋固定节排潮管的过滤防护装置,如附图2和附图4所示,包括第一筒体1;所述第一筒体1对应套设在排潮管的出口端上;所述第一筒体1内部贴合设置有衬垫12;所述衬垫12背向所述第一筒体1内壁的一侧与所述排潮管4的外壁对应贴合;依靠更换不同厚度的衬垫12,就可以用来适配不同规格的排潮管,从而使第一筒体1具备通用性,当采用注塑生产时可以节省其开模费用;所述第一筒体1内壁上设置有卡块11;所述卡块11对应设置在所述衬垫12沿所述第一筒体1深度方向向内滑动的路径上,可以对衬垫12起到限位作用,排潮管嵌入第一筒体1的过程中,会利用摩擦力推动衬垫12与卡块11顶紧;所述第一筒体1远离所述排潮管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拦截网13,可以用来隔绝外界的灰尘等物质。所述衬垫12为橡胶等软质材料制成;所述衬垫12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筒体1内壁和所述排潮管外壁密封贴合,利用自身受压形变保证密封的可靠性。如附图1所示,所述第一筒体1远离所述排潮管的一端上连通连接设置有第二筒体2;所述第二筒体2远离所述第一筒体1的一端内铰接设置有导风板21;摆动调节所述导风板21,改变从所述排潮管流出的气流逸散方向,从而在附近存在地上钢制设施时,可以避免水汽与其直接接触,减小排潮管对于设施腐蚀的影响。所述第二筒体2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筒体1;所述第一筒体1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二筒体2的中心轴重合,从而确保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之间存在一个如附图4中所示的过渡肩部的结构;因为排潮管上端一般会弯至水平方位或略朝下,所以这一过渡肩部的设计能够有效拦截住偶然灌入第二筒体2中的雨水,避免其直接流入第一筒体1内。如附图3和附图4所示,所述第二筒体1内部设置有第三筒体3;所述第三筒体3的外壁与所述第二筒体1的内壁留有间隔;所述第三筒体3远离所述第一筒体1的一端对应罩设在所述导风板21所在区域的外围,如附图4中箭头所示,来自排潮管4的水汽穿过第一筒体1后,由第二筒体2和第三筒体3之间的间隙进入第三筒体3内部,最终在导风板21的引导下排出过滤防护装置;所述第三筒体3远离所述第一筒体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筒体2之间的空隙处填充设置有挡风块33,用来确保水汽在排出装置前全部进入第三筒体3;所述第三筒体3靠近所述第一筒体1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拦截网31;所述第三筒体3的侧面均匀设置有通风孔32;通风孔32的孔径和第二拦截网31的网眼大小都大于第一拦截网13;通风孔32的孔径和第二拦截网31的作用在于将尺寸较大的杂物如树叶、飞絮等拦截在第三筒体3内,而第一拦截网13利用较细密的网面将灰尘、昆虫阻隔。所述第三筒体3外围延伸设置有环形件34;所述环形件34与所述第二筒体2对应扣合,从而便于快速地将第三筒体3取下,对第三筒体3内部以及第二筒体2内部进行清理;所述环形件34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嵌槽341,嵌槽341上可以插入销钉342等柱状件,便于操作者手部使力;而在未插入销钉342时,环形件34造型规整无凸起,更利于生产、携带和运输。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地埋固定节排潮管的过滤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筒体(1);所述第一筒体(1)对应套设在排潮管的出口端上;所述第一筒体(1)内部贴合设置有衬垫(12);所述衬垫(12)背向所述第一筒体(1)内壁的一侧与所述排潮管的外壁对应贴合;所述第一筒体(1)内壁上设置有卡块(11);所述卡块(11)对应设置在所述衬垫(12)沿所述第一筒体(1)深度方向向内滑动的路径上;所述第一筒体(1)远离所述排潮管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拦截网(13)。/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地埋固定节排潮管的过滤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筒体(1);所述第一筒体(1)对应套设在排潮管的出口端上;所述第一筒体(1)内部贴合设置有衬垫(12);所述衬垫(12)背向所述第一筒体(1)内壁的一侧与所述排潮管的外壁对应贴合;所述第一筒体(1)内壁上设置有卡块(11);所述卡块(11)对应设置在所述衬垫(12)沿所述第一筒体(1)深度方向向内滑动的路径上;所述第一筒体(1)远离所述排潮管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拦截网(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埋固定节排潮管的过滤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垫(12)为软质材料制成;所述衬垫(12)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筒体(1)内壁和所述排潮管外壁密封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埋固定节排潮管的过滤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1)远离所述排潮管的一端上连通连接设置有第二筒体(2);所述第二筒体(2)远离所述第一筒体(1)的一端内铰接设置有导风板(21);摆动调节所述导风板(21),改变从所述排潮管流出的气流逸散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地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宇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