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管廊上下舱墙体的垂直交叉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0991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综合管廊上下舱墙体的垂直交叉连接结构,其具有中空腔体的预制上舱侧墙(2)下方预留第一裸露筋;具有中空腔体的预制下舱侧墙(3)上方预留第二裸露筋;预制中板(1)设置在管廊上舱室(9)和管廊下舱室(10)之间,其具有槽型钢筋(11)和初期预制混凝土(12),槽型钢筋(11)的端部裸露在初期预制混凝土(12)外部,形成第三裸露筋;第一裸露筋、第二裸露筋和第三裸露筋互穿,并在交叉互穿位置连接,形成交叉互穿钢筋骨架;现浇混凝土(7)充满交叉互穿钢筋骨架的剩余空隙、中空腔体,并填充在预制中板(1)其余部分与初期预制混凝土(12)结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实现综合管廊舱体中的叠合墙的牢固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综合管廊上下舱墙体的垂直交叉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综合管廊上下舱墙体的垂直交叉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制造工业的迅猛发展,预制装配式结构工厂化生产也实现了快速崛起,在交通业、建筑业以前的现浇施工领域,逐渐形成了标准的预制构件装配式施工,不仅提高了工效,也有效保证了质量。小到铁路轨道板、盾构管片,大到铁路箱梁、城轨的U形梁等,混凝土预制制品的范围不断扩大。其中,综合管廊的预制管也在近年得到了大的发展,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刚刚兴起,还存在一些施工细节上的问题,例如:综合管廊墙体实现预制装配后,不同舱式墙体的交叉节点的连接位置施工还未考虑成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综合管廊上下舱墙体的垂直交叉连接结构,其能够实现综合管廊上下舱墙体的交叉节点处牢固连接,提高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整体结构受力性能,保障施工安全。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供一种综合管廊上下舱墙体的垂直交叉连接结构,其包括:预制中板、预制上舱侧墙、预制下舱侧墙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综合管廊上下舱墙体的垂直交叉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垂直交叉连接结构包括:/n预制中板(1)、预制上舱侧墙(2)、预制下舱侧墙(3)和现浇混凝土(7);/n具有中空腔体的预制上舱侧墙(2)靠紧管廊上舱室(9)的墙壁布置,其下方预留裸露钢筋,形成第一裸露筋;/n具有中空腔体的预制下舱侧墙(3)靠紧管廊下舱室(10)的墙壁布置,其上方预留裸露钢筋,形成第二裸露筋;/n预制中板(1)设置在管廊上舱室(9)和管廊下舱室(10)之间,其具有槽型钢筋(11)和设置在槽型钢筋(11)的中部且靠近槽型钢筋(11)下边缘的初期预制混凝土(12),槽型钢筋(11)的端部裸露在初期预制混凝土(12)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综合管廊上下舱墙体的垂直交叉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垂直交叉连接结构包括:
预制中板(1)、预制上舱侧墙(2)、预制下舱侧墙(3)和现浇混凝土(7);
具有中空腔体的预制上舱侧墙(2)靠紧管廊上舱室(9)的墙壁布置,其下方预留裸露钢筋,形成第一裸露筋;
具有中空腔体的预制下舱侧墙(3)靠紧管廊下舱室(10)的墙壁布置,其上方预留裸露钢筋,形成第二裸露筋;
预制中板(1)设置在管廊上舱室(9)和管廊下舱室(10)之间,其具有槽型钢筋(11)和设置在槽型钢筋(11)的中部且靠近槽型钢筋(11)下边缘的初期预制混凝土(12),槽型钢筋(11)的端部裸露在初期预制混凝土(12)外部,形成第三裸露筋;
第一裸露筋、第二裸露筋和第三裸露筋互穿,并在交叉互穿位置相互捆绑连接在一起,形成交叉互穿钢筋骨架;现浇混凝土(7)充满交叉互穿钢筋骨架的剩余空隙、预制上舱侧墙(2)和预制下舱侧墙(3)的中空腔体,并填充在预制中板(1)的其余部分与初期预制混凝土(12)结合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上下舱墙体的垂直交叉连接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欣韩雪刚史永杰罗凯陈晖常扬吴洋宁英雪李颖娜徐仲卿梁俊海付勇祁建通张庆辉陈川于春波黎抒婕黄金王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专业设计院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