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0960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包括:多个触点,用于使插塞式连接器和结合于电子设备的基板电连接;绝缘部,结合有多个触点;外壳,结合有绝缘部;外罩,结合有外壳;以及密封构件,结合于外壳,以密封电子设备和外壳之间。外壳包括:外壳主体,结合有外罩;支撑构件,结合有密封构件;以及凸出构件,形成于支撑构件,支撑构件以从外罩朝向前方侧凸出并位于外罩的外部的方式结合于外罩,凸出构件以从支撑构件朝向外侧方向凸出并限制密封构件朝向后方侧的可移动距离的方式结合于支撑构件,支撑构件的厚度想成大于外壳主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插座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为了与插塞式连接器连接而结合于电子设备的插座连接器。
技术介绍
通常,插座连接器(ReceptacleConnector)为了与其相对应的插塞式连接器(PlugConnector)连接,结合于在各种电子设备上设置的基板相结合。例如,插座连接器设置于便携式计算机、手机等电子设备,并用于执行充电功能、数据传输功能等。最近,手机等电子设备要求具备比生活防水更加强化了的防水功能,因此,正积极地开发着强化了防水功能的插座连接器。另外,即使强化了对各个插座连接器和电子设备的防水性能,在插座连接器结合于电子设备的状态下,以产生在插座连接器和电子设备之间的缝隙而存在有综合性防水性能低下的问题。另外,最近,要求应用插座连接器的电子设备实现高性能和小型化。作为其一环,根据应用电子设备而发生要求针对插座连接器的高速传输信号的情况。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插座连接器存在有如下问题:在传输信号时对信号发生辐射,由此不仅降低针对信号的传输性能,而且还降低设置于应用电子设备的其他装置的性能。例如,现有技术中的插座连接器在应用于手机的情况下,可能会降低设置于手机的天线的性能。在现有技术中的插座连接器实现针对信号的高速传输的情况下,这样的问题会变得更加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因与电子设备之间所产生的缝隙而降低防水性能的插座连接器。并且,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发生针对信号的辐射的插座连接器。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可以包括如下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插座连接器,可以包括:多个触点(Contact),其用于使插塞式连接器和基板电连接;绝缘部,所述触点结合于所述绝缘部;外壳(shell),所述绝缘部结合于所述外壳;外罩,所述外壳结合于所述外罩;以及密封构件,其结合于所述外壳,以密封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外壳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插座连接器中,所述外壳可以包括:外壳主体,所述外罩结合于所述外壳主体;支撑构件,所述密封构件结合于所述支撑构件;以及支撑凸起,其与所述支撑构件形成为一体,所述支撑构件可以以所述支撑构件从所述外罩朝向前方侧凸出并位于所述外罩的外部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外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插座连接器中,所述支撑凸起可以以所述支撑凸起从支撑构件朝向外侧方向凸出并限制所述密封构件朝向后方侧的可移动距离的方式形成于所述支撑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插座连接器中,所述支撑构件的厚度可以形成为大于所述外壳主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插座连接器,所述支撑构件的厚度可以形成为与所述外壳主体的厚度相同。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获得如下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实现为能够密封外壳的外表面和电子设备之间,来能够对与电子设备之间所形成的缝隙实现防水功能,因此,能够强化针对电子设备的综合性防水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实现为对密封构件朝向后方侧的可移动距离进行限制,来能够防止因在插塞式连接器被插入的过程、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等所发生的振动、摇晃等而使密封构件脱离的现象,因此能够实现为牢固地保持密封构件密封外壳和电子设备之间的状态。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实现为能够降低传输信号时对信号产生影响的辐射的发生,来不仅能够提高信号的传输性能,而且还能降低因被辐射的信号而使设置于应用电子设备中的其他装置的性能低下的程度。根据本专利技术,插座连接器包括彼此隔开的多个绝缘部,并且利用中间板(其由与防水部的粘合力更大的材质形成)来使多个绝缘部相连接,从而能够阻断水分从形成在中间板和防水部之间的缝隙渗透。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插座连接器的概略性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插座连接器的概略性分解立体图。图3是将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以图1的I-I线为基准示出的概略性部分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中的外壳的概略性立体图。图5是存在接缝的外壳主体的概略性得部分仰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插座连接器外壳的概略性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与图6不同的角度观察本专利技术的插座连接器的摸样的概略性立体图。图8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插座连接器中的用于成型外壳的工艺方法的概念图。图9是将本专利技术的插座连接器以图1的I-I线为基准示出的概略性部分剖视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中的外壳的概略性立体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插座连接器的概略性的背面立体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插座连接器的概略性的后视图。图13是将本专利技术的插座连接器以图12的Ⅱ-Ⅱ线为基准示出的概略性剖视图。图14是将本专利技术的插座连接器以图12的Ⅲ-Ⅲ线为基准示出的概略性剖视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的插座连接器中的触点和中间板相结合的绝缘部的概略性的俯视图。图16和图17是本专利技术的插座连接器中的用于说明防水部的形成过程的多个触点相结合的绝缘部的概略性的侧剖视图。图18a和图18b是本专利技术的插座连接器中的针对第一触点的一例的概略性的俯视图和侧视图。图19a和图19b是本专利技术的插座连接器中的针对对第二触点的一例的概略性的俯视图和侧视图。图2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插座连接器中的针对触点和防水部的概略性剖视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的插座连接器的概略性的主视图。图2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插座连接器中的限制构件和绝缘部的概略性的分解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插座连接器的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插座连接器1,为了与插塞式连接器(未图示)连接,与设置子啊各种电子设备中的基板(未图示)相结合。所述基板可以是印刷电路板(PCB:PrintedCircuitBoard)。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插座连接器1可以包括多个触点2、外壳3、绝缘部4、外罩5以及密封构件6。所述触点2用于将所述插塞式连接器和所述基板电连接。多个所述触点2在安装于所述基板的状态下,随着连接所述插塞式连接器来可以使所述基板和所述插塞式连接器电连接。所述外壳3与所述绝缘部4相结合。所述绝缘部4与多个所述触点2相结合。所述绝缘部4以在结合有多个所述触点2的状态下位于所述外壳3内部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外壳3。所述外罩5与所述外壳3相结合。所述外罩5可以以所述外罩5位于结合有所述绝缘部4的外壳3外侧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外壳3。所述外壳3可以包括支撑构件31(图3中示出)。所述支撑构件31用于对用于实现防水功能的密封构件6(图3中示出)进行支撑。所述外壳3可以以所述支撑构件31从所述外罩5朝向前方(FD箭头方向,图3中示出)侧凸出并位于所述外罩5外部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外罩5。据此,所述支撑构件31可以以所述密封构件6在所述外罩5的外部对所述外壳3和所述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密封的方式,对所述密封构件6进行支撑。所述外壳3可以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个触点,用于使插塞式连接器和结合于电子设备的基板电连接;/n绝缘部,多个所述触点结合于所述绝缘部;/n外壳,所述绝缘部结合于所述外壳;/n外罩,所述外壳结合于所述外罩;以及/n密封构件,结合于所述外壳结合,以密封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外壳之间,/n所述外壳包括:/n外壳主体,所述外罩结合于所述外壳主体;/n支撑构件,所述密封构件结合于所述支撑构件;以及/n支撑凸起,与所述支撑构件形成为一体,/n所述支撑构件以从所述外罩朝向前方侧凸出并位于所述外罩的外部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外罩,/n所述支撑凸起以从所述支撑构件朝向外侧方向凸出并对所述密封构件朝向后方侧的可移动距离进行限制的方式,形成于所述支撑构件,/n所述支撑构件的厚度形成为大于所述外壳主体。/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触点,用于使插塞式连接器和结合于电子设备的基板电连接;
绝缘部,多个所述触点结合于所述绝缘部;
外壳,所述绝缘部结合于所述外壳;
外罩,所述外壳结合于所述外罩;以及
密封构件,结合于所述外壳结合,以密封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外壳之间,
所述外壳包括:
外壳主体,所述外罩结合于所述外壳主体;
支撑构件,所述密封构件结合于所述支撑构件;以及
支撑凸起,与所述支撑构件形成为一体,
所述支撑构件以从所述外罩朝向前方侧凸出并位于所述外罩的外部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外罩,
所述支撑凸起以从所述支撑构件朝向外侧方向凸出并对所述密封构件朝向后方侧的可移动距离进行限制的方式,形成于所述支撑构件,
所述支撑构件的厚度形成为大于所述外壳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构件包括:
第一支撑构件,从所述外壳主体朝向所述前方侧延伸形成;
第二支撑构件,所述密封构件结合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以及
连接支撑构件,以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外侧的方式使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连接,
所述支撑凸起以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未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撑构件的一端朝向所述外侧方向凸出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支撑构件的朝向所述前方侧的表面形成为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构件包括:
第一支撑构件,从所述外壳主体朝向所述前方侧延伸形成;以及
第二支撑构件,用于支撑所述密封构件,
所述密封构件在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外侧支撑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
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外侧支撑所述密封构件,使得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一同实现针对所述密封构件的双重支撑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撑构件配置成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外侧隔开,
在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和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之间配置有隔开槽,所述第二支撑构件通过所述隔开槽能够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侧进行移动。


6.一种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触点,用于使插塞式连接器和结合于电子设备的基板电连接;
绝缘部,多个所述触点结合于所述绝缘部;
外壳,所述绝缘部结合于所述外壳;
外罩,所述外壳结合于所述外罩;以及
密封构件,结合于所述外壳,以密封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外壳之间,
所述外壳包括:
外壳主体,所述外罩结合于所述外壳主体;
支撑构件,所述密封构件结合于所述支撑构件;以及
支撑凸起,与所述支撑构件形成为一体,
所述支撑构件以从所述外罩朝向前方侧凸出并位于所述外罩的外部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外罩,
所述支撑凸起以从所述支撑构件朝向外侧方向凸出并对所述密封构件朝向后方侧的可移动距离进行限制的方式,形成于所述支撑构件,
所述支撑构件的厚度形成为与所述外壳主体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凸起包括:
第一支撑凸起,从所述外壳主体朝向所述外侧方向凸出形成;
第二支撑凸起,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凸起的前方;以及
连接支撑凸起,在所述第一支撑凸起和所述第二支撑凸起的外侧使所述第一支撑凸起和所述第二支撑凸起连接,
所述所述支撑构件形成为,从所述第二支撑凸起的未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撑凸起的一端朝向所述前方侧凸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连接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正训李贤遇朴修焕
申请(专利权)人:LS美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