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处理金属退膜产生的废水的废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0706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金属退膜产生的废水的废水处理设备,包括污水池以及与污水池依次连通的油水分离池、絮凝沉淀池和压滤机,以及与絮凝沉淀池连接的溶气罐,沉淀池的内部设有溢流槽道、搅拌槽和刮泥机,沉淀池具有废水进口和污泥出口,溢流槽道具有清水出口,溢流槽道位于搅拌槽的上方,搅拌槽位于刮泥机的上方,搅拌槽同时与搅拌装置和絮凝剂添加装置连接,搅拌装置包括叶轮和驱动叶轮旋转的搅拌驱动电机,叶轮位于搅拌槽内,搅拌槽的上部设有絮凝剂进料口,搅拌槽的下部或底部设有絮凝剂混合液出液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油水分离和絮凝沉淀等的设计,提高退膜废水的处理效果,满足国家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处理金属退膜产生的废水的废水处理设备
本技术属于废水处理
,涉及一种金属退膜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的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金属件加工的过程中,有一道很重要的工序就是退膜,将金属前蚀刻前,一般需要经不需要蚀刻的部位通过膜保护起来,之后再将膜去掉,去掉膜的过程就称为退膜,退膜一般就是采用表面活性剂、助剂、酸碱等试剂将其去除,因此退膜工序就会产生大量的废水,不能直接排放。退膜废水处理的一般工艺就是加入各种试剂,发生各种反应,比如生化、中和、络合、絮凝等,其中絮凝沉淀将清水和污水分离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现有结构的沉淀池,结构设计不够合理,沉淀出的污泥排出的过程不够顺畅,且陈沉淀池底的污泥时间长了易在池底形成泥垢,不易清楚,沉淀分离效果不够理想,导致最终的退膜废水的处理效果不佳,达不到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处理金属退膜产生的废水的废水处理设备,通过对油水分离和絮凝沉淀等的设计,提高退膜废水的处理效果,满足国家排放标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处理金属退膜产生的废水的废水处理设备,包括能够收集退膜废水的污水池以及与所述污水池依次通过废水管道连通的油水分离池、絮凝沉淀池和压滤机,以及与所述絮凝沉淀池连接的溶气罐,所述污水池与所述油水分离池之间设有第一水泵,所述溶气罐与所述絮凝沉淀池之间设有第二水泵,所述溶气罐设有进气口和进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第三水泵连接水源,所述进气口外接高压气源,所述溶气罐的气和水混合后进入所述絮凝沉淀池,所述絮凝沉淀池与所述压滤机之间设有第四水泵;所述油水分离池内设有滤渣篮和挡油板,所述滤渣篮位于所述油水分离池的上部,所述挡油板包括上挡油板和下挡油板,所述上挡油板位于所述油水分离池的上部,所述下挡油板位于所述油水分离池的下部;所述絮凝沉淀池的内部设有溢流槽道、搅拌槽和刮泥机,所述絮凝沉淀池具有废水进口和污泥出口,所述污泥出口通过污泥管道与所述压滤机连接,所述溢流槽道具有清水出口,所述溢流槽道位于所述搅拌槽的上方,所述搅拌槽位于所述刮泥机的上方,所述搅拌槽同时与搅拌装置和絮凝剂添加装置连接,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叶轮和驱动叶轮旋转的搅拌驱动电机,所述叶轮位于所述搅拌槽内,所述搅拌槽的上部设有絮凝剂进料口,所述搅拌槽的下部或底部设有絮凝剂混合液出液口;所述溢流槽道设于所述絮凝沉淀池的一周,且所述溢流槽道与所述絮凝沉淀池的池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溢流槽道包括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上方均依次间隔设置的三角形锯齿,且所述内壁的三角形锯齿恰好与所述外壁的两相邻所述三角形锯齿之间的间隙相对,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间隔设置多根加强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所述刮泥机为链式刮泥机,所述链式刮泥机包括驱动电机、链式传动机构和刮泥板,所述链式传动机构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所述刮泥板固定于所述链式传动机构,所述刮泥板在所述链式传动机构带动下移动进一步地说,所述下挡油板从所述油水分离池的底部向上延伸,所述上挡油板从所述油水分离池的顶部向下延伸,所述下挡油板位于所述滤渣篮和所述上挡油板之间,所述上挡油板与所述下挡油板之间的距离为18-22cm。进一步地说,所述下挡油板和所述下挡油板的重叠段的高度为10-15cm。进一步地说,所述絮凝剂添加装置添加的絮凝剂为粉状絮凝剂。进一步地说,所述絮凝沉淀池包括上盖,所述上盖为网状金属盖或网状塑料盖。进一步地说,所述溢流槽道的底部通过支撑柱安装于沉淀池。进一步地说,所述压滤机的污水出口与所述污水池连通,且所述压滤机与所述污水池之间具有第五水泵。进一步地说,所述刮泥板包括第一刮泥板和第二刮泥板,所述第一刮泥板和所述第二刮泥板皆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刮泥齿,且在所述链式传动机构的传动方向上,所述第一刮泥板的刮泥齿正好与所述第二刮泥板的相邻刮泥齿之间的间隙相对。进一步地说,所述溢流槽道与所述絮凝沉淀池的池壁之间的间隙的宽度为所述溢流槽道的宽度的1-2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本技术包括能够收集退膜废水的污水池以及与污水池依次通过废水管道连通的油水分离池、絮凝沉淀池和压滤机,以及与絮凝沉淀池连接的溶气罐,主要经过油水分离、絮凝沉淀和污泥处理等,将退膜废水进行处理,形成一套低成本、处理效率高、系统运行稳定的用于处理金属退膜产生的废水的废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的废水满足国家排放标准;第二、本技术的水分离池内设有滤渣篮、上挡油板和下挡油板,下挡油板和下挡油板的重叠段的高度为10-15cm,此设计能够很好的使得油污浮在油水分离器的上部,废水位于油水分离池的下部,之后进入絮凝沉淀池沉淀分离;第三、本技术的絮凝沉淀池设有溢流槽道、搅拌槽和刮泥机,搅拌槽同时与搅拌装置和絮凝剂添加装置连接,溶气罐的溶气水混合后也进入絮凝沉淀池,之后絮凝沉淀分离;因此本技术具有以下效果:一、本技术的沉淀池中可直接将粉状的絮凝剂投放入搅拌槽内,搅拌混合后从絮凝剂混合液出液口进入沉淀池与废水发生反应,不需要额外的絮凝剂混合装置,节约成本,节约空间;二、本技术的废水、絮凝剂混合液和溶气水同时进入絮凝沉淀池内,三者混合反应,从下部慢慢上升,絮凝剂可以与废水中的大分子颗粒或小分子颗粒形成较大的絮凝物,同时溶气罐中的溶气水减压释放后在水体中形成微小气泡,由于絮凝物的密度比水分子小,所以微小气泡粘附絮凝物后可上浮形成浮渣,并慢慢浮到水面,后通过溢流作用流出出渣池,处理效果佳;三、通过刮泥机,将沉淀池池底的含水污泥刮至污泥出口处,便于污泥的排出;四、本技术的刮泥板包括第一刮泥板和第二刮泥板,二者皆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刮泥齿,通过刮泥齿的结构设计,便于污泥从刮泥板上掉落,不容易形成大块污泥站在刮泥板上不易掉落的情况;在链式传动机构的传动方向上,第一刮泥板的刮泥齿正好与第二刮泥板的相邻刮泥齿之间的间隙相对,通过一前一后两个刮泥板的配合,能够提高池底的污泥的刮除率。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流程图;图2是本技术的絮凝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溢流槽道处的结构示意图(A表示沉淀池内的废水);图4是本技术的刮泥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絮凝沉淀池10、溢流槽道101、清水出口1011、内壁1012、外壁1013、三角形锯齿10121、加强筋1014、搅拌槽102、絮凝剂进料口1021、絮凝剂混合液出液口1022、刮泥机103、链式传动机构1031、第一刮泥板1032、刮泥齿10321、第二刮泥板1033、废水进口104、支撑柱1015、污泥出口105、絮凝剂添加装置106、叶轮1071、搅拌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处理金属退膜产生的废水的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收集退膜废水的污水池(20)以及与所述污水池依次通过废水管道连通的油水分离池(30)、絮凝沉淀池(10)和压滤机(40),以及与所述絮凝沉淀池连接的溶气罐(50),所述污水池与所述油水分离池之间设有第一水泵(60),所述溶气罐与所述絮凝沉淀池之间设有第二水泵(70),所述溶气罐设有进气口(501)和进水口(502),所述进水口通过第三水泵(80)连接水源,所述进气口外接高压气源,所述溶气罐的气和水混合后进入所述絮凝沉淀池,所述絮凝沉淀池与所述压滤机之间设有第四水泵(90);/n所述油水分离池内设有滤渣篮(301)和挡油板,所述滤渣篮位于所述油水分离池的上部,所述挡油板包括上挡油板(302)和下挡油板(303),所述上挡油板位于所述油水分离池的上部,所述下挡油板位于所述油水分离池的下部;/n所述絮凝沉淀池(10)的内部设有溢流槽道(101)、搅拌槽(102)和刮泥机(103),所述絮凝沉淀池具有废水进口(104)和污泥出口(105),所述污泥出口通过污泥管道与所述压滤机连接,所述溢流槽道具有清水出口(1011),所述溢流槽道位于所述搅拌槽的上方,所述搅拌槽位于所述刮泥机的上方,所述搅拌槽同时与搅拌装置和絮凝剂添加装置(106)连接,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叶轮(1071)和驱动叶轮旋转的搅拌驱动电机(1072),所述叶轮位于所述搅拌槽内,所述搅拌槽的上部设有絮凝剂进料口(1021),所述搅拌槽的下部或底部设有絮凝剂混合液出液口(1022);/n所述溢流槽道设于所述絮凝沉淀池的一周,且所述溢流槽道与所述絮凝沉淀池的池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溢流槽道(101)包括内壁(1012)和外壁(1013),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上方均依次间隔设置的三角形锯齿(10121),且所述内壁的三角形锯齿恰好与所述外壁的两相邻所述三角形锯齿之间的间隙相对,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间隔设置多根加强筋(10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处理金属退膜产生的废水的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收集退膜废水的污水池(20)以及与所述污水池依次通过废水管道连通的油水分离池(30)、絮凝沉淀池(10)和压滤机(40),以及与所述絮凝沉淀池连接的溶气罐(50),所述污水池与所述油水分离池之间设有第一水泵(60),所述溶气罐与所述絮凝沉淀池之间设有第二水泵(70),所述溶气罐设有进气口(501)和进水口(502),所述进水口通过第三水泵(80)连接水源,所述进气口外接高压气源,所述溶气罐的气和水混合后进入所述絮凝沉淀池,所述絮凝沉淀池与所述压滤机之间设有第四水泵(90);
所述油水分离池内设有滤渣篮(301)和挡油板,所述滤渣篮位于所述油水分离池的上部,所述挡油板包括上挡油板(302)和下挡油板(303),所述上挡油板位于所述油水分离池的上部,所述下挡油板位于所述油水分离池的下部;
所述絮凝沉淀池(10)的内部设有溢流槽道(101)、搅拌槽(102)和刮泥机(103),所述絮凝沉淀池具有废水进口(104)和污泥出口(105),所述污泥出口通过污泥管道与所述压滤机连接,所述溢流槽道具有清水出口(1011),所述溢流槽道位于所述搅拌槽的上方,所述搅拌槽位于所述刮泥机的上方,所述搅拌槽同时与搅拌装置和絮凝剂添加装置(106)连接,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叶轮(1071)和驱动叶轮旋转的搅拌驱动电机(1072),所述叶轮位于所述搅拌槽内,所述搅拌槽的上部设有絮凝剂进料口(1021),所述搅拌槽的下部或底部设有絮凝剂混合液出液口(1022);
所述溢流槽道设于所述絮凝沉淀池的一周,且所述溢流槽道与所述絮凝沉淀池的池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溢流槽道(101)包括内壁(1012)和外壁(1013),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上方均依次间隔设置的三角形锯齿(10121),且所述内壁的三角形锯齿恰好与所述外壁的两相邻所述三角形锯齿之间的间隙相对,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间隔设置多根加强筋(10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处理金属退膜产生的废水的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泥机为链式刮泥机,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索菲斯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