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伦川专利>正文

一种工学废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0695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学废水处理装置,涉及废水处理领域。该工学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载板,所述载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沉淀筒,所述沉淀筒的内部分别设有格栅和筛网,且筛网位于格栅的下方,所述格栅的左右两侧面均与沉淀筒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沉淀筒的右侧面开设有通口,所述通口的右侧面固定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第一阀门,所述排水管的右端固定连通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底端固定连通有进水管,该工学废水处理装置,截阻大块的固体污染物,能够对废水进行有效的过滤,提高了废水过滤的效果,有效的解决了废水处理的过程较慢的问题,提高了工学废水处理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学废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工学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废水处理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使废水净化,减少污染,以至达到废水回收、复用,充分利用水资源,工业生产中会产生很多种类的污染物,不同行业产生的污染物的种类与浓度均有明显的差异,工学有海洋工程、轻工、纺织、植物生产、土建和化工与制药等专业,在对工学科目的学习实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废水,将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故而需要对废水进行处理,但是目前的废水处理装置,过滤效果较差,并且在对废水处理的过程中速度较慢,比较浪费时间,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工学废水处理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工学废水处理装置,解决了过滤效果较差,废水速度较慢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学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载板,所述载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沉淀筒,所述沉淀筒的内部分别设有格栅和筛网,且筛网位于格栅的下方,所述格栅的左右两侧面均与沉淀筒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沉淀筒的右侧面开设有通口,所述通口的右侧面固定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第一阀门,所述排水管的右端固定连通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底端固定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载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内部分别设有细颗粒物滤网和活性炭滤网,且活性炭滤网位于细颗粒物滤网的下方,所述细颗粒物滤网的左右两侧面均与过滤箱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活性炭滤网的左右两侧面均与过滤箱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的底端贯穿过滤箱并延伸至过滤箱的内部,所述过滤箱的右侧固定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有第二阀门,所述载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与连接管的右端固定连通,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出水管。优选的,所述出水管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端与载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水泵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右侧面与凹槽的内侧壁固定连。优选的,所述沉淀筒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每个所述固定块的底面均与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过滤箱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导流块,所述导流块的底面与过滤箱的内底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载板的下方设有两个固定柱,每个所述固定柱的上表面均与载板的底面固定连接。(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工学废水处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工学废水处理装置,通过格栅和筛网的配合,达到了截阻大块的固体污染物,以及废水中的纤维和纸浆等较细小的悬浮物,能对废水进行初次处理,通过废水在沉淀筒进行沉淀,达到了对较重的颗粒物进行沉淀的作用,通过固定块能够对对沉淀筒更有效的固定,提高了沉淀筒的稳定。(2)、该工学废水处理装置,通过细颗粒物滤网和活性炭过滤网能够对废水进行有效的过滤,提高了废水过滤的效果,能够使废水处理的更加彻底,通过水泵所产生的吸力将废水吸出,达到了使过滤后的废水快速的从出水管进行排出,有效的解决了废水处理过程较慢的问题,提高了工学废水处理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载板正视图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过滤箱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载板、2支撑块、3沉淀筒、4格栅、5通口、6排水管、7连接头、8进水管、9过滤箱、10细颗粒物滤网、11活性炭滤网、12连接管、13第二阀门、14水泵、15凹槽、16筛网、17出水管、18支撑杆、19连接块、20导流块、21固定柱、22第一阀门、23固定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工学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载板1,载板1的下方设有两个固定柱21,每个固定柱21的上表面均与载板1的底面固定连接,更好的对处理设备进行支撑,方便对废水过滤,载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支撑块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沉淀筒3,沉淀筒3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3,每个固定块23的底面均与支撑块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达到了对沉淀筒3有效的支撑,提高了沉淀筒3的稳定,沉淀筒3的内部分别设有格栅4和筛网16,水泵1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9,连接块19的右侧面与凹槽15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加固了水泵14的连接,防止水泵14产生移动,格栅4是污水处理中最主要的辅助设备,格栅4一般由一组平行的栅条组成,格栅4能对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漂浮物进行阻挡,筛网16是用金属丝或纤维丝编织而成的,能去除和回收不同类型和较小的悬浮物,且筛网16位于格栅4的下方,格栅4的左右两侧面均与沉淀筒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沉淀筒3的右侧面开设有通口5,通口5的右侧面固定连通有排水管6,排水管6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第一阀门22,排水管6的右端固定连通有连接头7,连接头7的底端固定连通有进水管8,载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过滤箱9,过滤箱9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导流块20,导流块20的底面与过滤箱9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方便废水进行排出,避免堆积过滤箱9的内部,过滤箱9的内部分别设有细颗粒物滤网10和活性炭滤网11,活性炭滤网11是采用通孔结构的铝蜂窝、塑料蜂窝、纸蜂窝为载体,具有活性炭高效的吸附性能,且活性炭滤网11位于细颗粒物滤网10的下方,细颗粒物滤网10的左右两侧面均与过滤箱9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活性炭滤网11的左右两侧面均与过滤箱9的内侧壁固定连接,进水管8的底端贯穿过滤箱9并延伸至过滤箱9的内部,过滤箱9的右侧固定连通有连接管12,连接管12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有第二阀门13,载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15,凹槽15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水泵14,水泵14的输入端与连接管12的右端固定连通,水泵14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出水管17,出水管17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8,支撑杆18的底端与载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使用时,首先将废水排放至沉淀筒3内,通过格栅4截阻大块固体污染物,然后通过筛网16去除废水中的纤维和纸浆等较细小的悬浮物,接着废水在沉淀筒3的内部进行沉淀,当沉淀到一定的时候打开第一阀门22,将沉淀后的废水通过排水管6和进水管8排放至过滤箱9里面,通过细颗粒物滤网10和活性炭过滤网11能够对废水进行有效的过滤,再将水泵14与电源相连通,然后将第二阀门13打开,通过水泵14所产生的吸力,能够使过滤后的废水快速的从出水管17进行排出,从而完成了对废水的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学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载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所述支撑块(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沉淀筒(3),所述沉淀筒(3)的内部分别设有格栅(4)和筛网(16),且筛网(16)位于格栅(4)的下方,所述格栅(4)的左右两侧面均与沉淀筒(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沉淀筒(3)的右侧面开设有通口(5),所述通口(5)的右侧面固定连通有排水管(6),所述排水管(6)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第一阀门(22),所述排水管(6)的右端固定连通有连接头(7),所述连接头(7)的底端固定连通有进水管(8),所述载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过滤箱(9),所述过滤箱(9)的内部分别设有细颗粒物滤网(10)和活性炭滤网(11),且活性炭滤网(11)位于细颗粒物滤网(10)的下方,所述细颗粒物滤网(10)的左右两侧面均与过滤箱(9)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活性炭滤网(11)的左右两侧面均与过滤箱(9)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8)的底端贯穿过滤箱(9)并延伸至过滤箱(9)的内部,所述过滤箱(9)的右侧固定连通有连接管(12),所述连接管(12)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有第二阀门(13),所述载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15),所述凹槽(15)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水泵(14),所述水泵(14)的输入端与连接管(12)的右端固定连通,所述水泵(14)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出水管(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学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载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所述支撑块(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沉淀筒(3),所述沉淀筒(3)的内部分别设有格栅(4)和筛网(16),且筛网(16)位于格栅(4)的下方,所述格栅(4)的左右两侧面均与沉淀筒(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沉淀筒(3)的右侧面开设有通口(5),所述通口(5)的右侧面固定连通有排水管(6),所述排水管(6)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第一阀门(22),所述排水管(6)的右端固定连通有连接头(7),所述连接头(7)的底端固定连通有进水管(8),所述载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过滤箱(9),所述过滤箱(9)的内部分别设有细颗粒物滤网(10)和活性炭滤网(11),且活性炭滤网(11)位于细颗粒物滤网(10)的下方,所述细颗粒物滤网(10)的左右两侧面均与过滤箱(9)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活性炭滤网(11)的左右两侧面均与过滤箱(9)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8)的底端贯穿过滤箱(9)并延伸至过滤箱(9)的内部,所述过滤箱(9)的右侧固定连通有连接管(12),所述连接管(12)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有第二阀门(13),所述载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15),所述凹槽(15)的内底壁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伦川蒋建英
申请(专利权)人:郑伦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