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装置和收料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0514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翻转装置和包含该装置的收料系统,其中,翻转装置包括:转动轴、至少一对收片件、传感器和驱动件。其中,至少一对收片件沿转动轴周向分布,每对收片件相距预设距离且沿转动轴的轴向设置,每个收片件上设置有卡槽;传感器用于感测到第一表面朝上的硅片传送至卡槽时,输出翻转触发信号;驱动件与传感器相连,用于根据翻转触发信号控制转动轴转动,以使硅片翻转至第二表面朝上,其中,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该装置可以实现硅片的翻面,减小对硅片上一工序处理的结构面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翻转装置和收料系统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翻转装置和收料系统。
技术介绍
在相关技术中,对于晶体硅片刻蚀后入料和出料的处理,采用真空吸盘将刻蚀出料位的硅片吸取后,通过旋转支架将硅片送到收料位的皮带上,达到翻转硅片的效果,此翻转传送方式导致硅片的刻蚀面直接接触皮带表面,容易使硅片刻蚀面产生皮带印、脏污,影响钝化发射极和背面电池(PassivatedEmitterandRearCell,PERC)背钝化效果;并且,吸盘吸取硅片受厂务端提供的气压影响较大,负压较小,吸不动硅片或者容易掉片,大量的硅片会堆叠至缓存盒中,特别是尺寸较大的硅片需要的负压更大;另外,气压太大,抽气和吸气瞬间对硅片造成的冲击容易造成碎片,特别是厚度更薄的硅片,然而硅片尺寸更大、厚度更薄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不同类型的硅片对真空吸盘的吸力要求不一样,切换调试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翻转装置,该装置可以实现硅片的翻面,减小对硅片上一工序处理的结构面的污染。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包括该翻转装置的收料系统。为解决上面的问题,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翻转装置包括:转动轴、至少一对收片件、传感器和驱动件。其中,至少一对所述收片件沿所述转动轴周向分布,每对所述收片件相距预设距离且沿所述转动轴的轴向设置,每个所述收片件上设置有卡槽;传感器用于感测到第一表面朝上的硅片传送至所述卡槽时,输出翻转触发信号;驱动件与所述传感器相连,用于根据所述翻转触发信号控制所述转动轴转动,以使所述硅片翻转至第二表面朝上,其中,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翻转装置,通过沿转动轴轴向分布设置至少一对收片件,传感器检测到硅片传送到收片件的卡槽时,驱动件驱动转动轴转动,进而带动其上载有硅片的收片件随之翻转,从而,可以使得硅片的第二表面朝上,实现硅片表面的翻转,避免硅片上一工序中处理的结构面即第二表面朝下,造成污染,以及,采用间隔预设距离设置的一对收片件来承接硅片,可以减小对硅片表面的接触,进一步减小对硅片第二表面的污染。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距离取值范围为所述硅片尺寸的0.5-1倍,以可以适配硅片的尺寸,在承接硅片翻转时,避免硅片掉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轴包括中心轴和分别设置在所述中心轴上的第一圆柱环和第二圆柱环,所述第一圆柱环与所述第二圆柱环相距所述预设距离,其中,所述预设距离可调节,从而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硅片。进一步地,每对所述收片件中的一个收片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圆柱环上,另一个收片件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二圆柱环上。因此,每对收片件的相对距离可以根据硅片的尺寸进行调节,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硅片。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收片件包括第一卡条和第二卡条,所述第一卡条、所述第二卡条设置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第一卡条与所述第二卡条限定出所述卡槽。在一些实施例中于,所述第一卡条与所述第二卡条的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凸起,在翻转硅片时,所述凸起可以支撑所述卡槽内的硅片表面,相较于面接触,可以减少硅片表面的污染。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为半圆形,使得在翻转过程中与所述硅片表面的接触点受力面积大,压强小,避免刮划所述硅片表面。具体地,所述凸起数量为两个,这样,在所述卡槽旋转过程中,所述硅片的表面仅有2个接触点,所述硅片表面清洁度更高。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的高度小于所述卡槽宽度与所述硅片厚度的差值,从而,当所述硅片传送到所述卡槽内时,可以避免因所述卡条上下两侧凸起的宽度过窄而刮划所述硅片表面。为解决上面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的收料系统包括:出料传送装置、上面实施例的翻转装置和收料传送装置。其中,出料传送装置用于传送第一表面朝上的硅片;上面实施例的翻转装置用于翻转所述硅片至第二表面朝上,其中,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收料传送装置用于接收并传送所述第二表面朝上的硅片。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收料系统,通过采用所述的翻转装置,可以实现将出料装置上传送的硅片翻转并传送到收料装置上,在硅片被放置到收料装置例如传送皮带上时,与皮带表面接触的为硅片的非工艺处理面,因此,可以避免硅片结构处理面产生皮带印和脏污,减小对电池后续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收料系统的局部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收料系统的局部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收料系统的局部示意图;附图标记:收料系统100;出料装置10、翻转装置20、收料装置30;滚轮1、收片件2、转动轴3、圆柱环4、皮带5、硅片6、凸起7、第一卡条81、第二卡条82、卡槽9。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特点与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翻转装置,该装置可以将入料组件上的硅片经过翻转传送到出料组件例如传送带上,并且将硅片的另一表面翻转朝上,避免了硅片上一工序中处理结构面上产生皮带印和脏污,影响电池后续工艺步骤的处理效果例如PERC电池的背钝化效果。如图1所示,其中,本技术的实施例翻转装置20包括:转动轴3、至少一对收片件2、传感器和驱动件(图中未示出)。其中,至少一对收片件2沿转动轴3周向分布,每对收片件2相距预设距离且沿转动轴3的轴向设置,如图2所示,每个收片件2上设置有卡槽9;传感器用于感测到第一表面朝上的硅片6传送至卡槽9时,输出翻转触发信号;驱动件与传感器相连,用于根据翻转触发信号控制转动轴3转动,以使硅片6翻转至第二表面朝上,其中,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第一表面可以是上一工序对硅片加工处理的结构面。具体地,通过在转动轴3的周向分布设置成对的收片件2,当驱动件驱动转动轴3转动时,其上的收片件2也随之翻转,并且,每个收片件2上设置有卡槽9,当硅片6的第一表面例如非刻蚀面被传送至卡槽9时,传感器输出翻转触发信号,驱动件根据翻转触发信号控制转动轴3转动,随之带动其上的收片件2同步翻转,进而卡槽9内的硅片一起翻转,当转动轴3旋转角大于90°时,使得硅片6的第二表面即刻蚀面朝上,其中,每个收片件2翻转360°将回到初始位置;如图3所示,当转动轴3旋转角达到180°时完成硅片6的朝向翻转,将翻转后的硅片6放置收料传送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转动轴;/n至少一对收片件,至少一对所述收片件沿所述转动轴周向分布,每对所述收片件相距预设距离且沿所述转动轴的轴向设置,每个所述收片件上设置有卡槽;/n传感器,用于感测到第一表面朝上的硅片传送至所述卡槽时,输出翻转触发信号;/n驱动件,与所述传感器相连,用于根据所述翻转触发信号控制所述转动轴转动,以使所述硅片翻转至第二表面朝上,其中,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动轴;
至少一对收片件,至少一对所述收片件沿所述转动轴周向分布,每对所述收片件相距预设距离且沿所述转动轴的轴向设置,每个所述收片件上设置有卡槽;
传感器,用于感测到第一表面朝上的硅片传送至所述卡槽时,输出翻转触发信号;
驱动件,与所述传感器相连,用于根据所述翻转触发信号控制所述转动轴转动,以使所述硅片翻转至第二表面朝上,其中,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距离取值范围为所述硅片尺寸的0.5-1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包括中心轴和分别设置在所述中心轴上的第一圆柱环和第二圆柱环,所述第一圆柱环与所述第二圆柱环相距所述预设距离,其中,所述预设距离可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对所述收片件中的一个收片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圆柱环上,另一个收片件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二圆柱环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晓亚曹芳邹帅王栩生邢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