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取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0459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旋转取件装置,包括转盘和用于吸取工件的吸杆,还包括驱动器以及被所述驱动器驱动使得所述吸杆作自转的自转机构,所述驱动器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转盘的外周壁设有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外齿;所述旋转取件装置还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开设有容置所述转盘的开孔,所述开孔内壁设有驱动所述自转机构的内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取件装置的驱动结构设置存在局限性问题,对旋转取件装置的整体结构作改进,有效地简化齿轮连接结构,让驱动器的设置位置不受限制,既确保了转盘旋转的顺畅性,又能提高装置的整体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取件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特指一种旋转取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在生产加工作业中,原来采用的人工流水线操作,已逐渐被全机械自动化生产线所替代,进而有效地节省人力成本,特别是规范化的工业生产领域,已采用高科技的工业机器人设备作为生产线上的加工节点,取代人手加工,利用工业机器人具有的稳定性高、承重量大以及操作精准等优点来进行现代化的生产加工,并已逐渐普及到各大型全机械自动化生产线上。工件种类繁多,为了节省存放空间,有些工件存放时处于叠置状态,当在实际加工时再将叠置状态的工件分拣出来,形成单独的个体,再作下一步的加工处理。例如一叠叠置状态的塑胶盘子,在分拣工序中,需要将盘子逐个逐个从叠置状态下分离出来。若通过人手处理,将消耗大量操作时间,而且叠置状态下相邻的盘子相互之间存在粘性,难以进行有效分离,需要细心地逐个逐个掀开,更进一步地消耗操作时间,分拣处理操作十分不便。因此,现有技术中已推出专门为分拣叠置工件的装置,该装置呈转盘结构,转盘上设有相应的取件装置,将通过转盘自转同时将叠置的工件作分离,并放置到生产线上作下一步加工。为了驱动转盘的旋转,现有技术的转盘一般采用转向齿轮组来实现,即通过主、从配合的锥形齿轮组的相互啮合,实现对驱动器输出的驱动力作方向转移。但转向齿轮组由于形状独特需要特别开模或采购,而且需要特别设置转向齿轮组的配合位置,使其居中于整个转盘,因而局限了转盘的整体结构。因此,现有技术的取件装置还存在不足,是目前生产厂家的研究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取件装置,针对现有技术的取件装置的驱动结构设置存在局限性问题,对旋转取件装置的整体结构作改进,有效地简化齿轮连接结构,让驱动器的设置位置不受限制,既确保了转盘旋转的顺畅性,又能提高装置的整体性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转取件装置,包括转盘和用于吸取工件的吸杆,还包括驱动器以及被所述驱动器驱动使得所述吸杆作自转的自转机构,所述驱动器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转盘的外周壁设有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外齿;所述旋转取件装置还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开设有容置所述转盘的开孔,所述开孔内壁设有驱动所述自转机构的内齿。具体地,所述吸杆的自转机构包括伸缩板以及与所述伸缩板作顶触配合的偏心轮,所述伸缩板上设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连接有自转齿轮,所述自转齿轮与所述安装架开孔的内齿啮合;所述偏心轮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连接有与所述自转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所述伸缩板上设有所述吸杆,所述偏心轮随所述从动齿轮的旋转而摆动,并推使所述伸缩板作伸缩运动以控制所述吸杆位移。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板设有叠置的活动部和固定部,所述吸杆设于所述活动部,所述活动部和固定部上均设有相互对位的导向孔,且各个所述导向孔与所述中心轴穿接,以使所述活动部以所述导向孔限定的方向在所述固定部上位移,从而控制整个伸缩板的活动方向,并同时控制吸杆的位移方向。因此,所述偏心轮在旋转摆动的同时,推使所述活动部沿所述导向孔的方向位移,以使活动部装载着吸杆向转盘外移动,使得吸杆在吸取工件的过程中具有伸出和回收的动作,实现对工件的拨出动作,从而对叠置状态下的工件作有效分离。再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部上还设有套孔,所述固定部设有插接于所述套孔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套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具有使所述活动部位移的扩张力。使得整个伸缩板具有伸缩活动性能,控制吸杆作伸出或回收位移,从而实现对工件的拨出动作。进一步对所述偏心轮的结构作改进,所述偏心轮设有摆尾,所述伸缩板的活动部上还设有依次与所述摆尾顶触的第一触轮和第二触轮,且所述第一触轮与所述第二触轮之间相隔有所述导向孔;所述第一触轮设置在所述活动部的边缘,所述第二触轮设于所述活动部的内部。首先,所述偏心轮的摆尾可优选为燕尾状的摆尾,与活动部上的第一触轮和第二触轮作顶触配合,使得偏心轮更精准地与活动部接触并推使活动部作相应的位移动作。其次,所述第一触轮与所述第二触轮之间相隔有所述导向孔,使得活动部随着所述第一触轮和所述第二触轮与偏心轮的摆尾依次顶触的过程中,实现吸杆的回收,对工件作拨出动作。然后,所述第一触轮及第二触轮的位置设置,使得整个伸缩板具有二重动作,让吸杆按上述回收实现对工件的拨出动作外,还随着摆尾对第二触轮的顶触让整个伸缩板旋转,实现对工件的掀起动作,从而有效地将叠置状态的工件作分离。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触轮与所述第二触轮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固定架中;其中,所述第二触轮的固定架位于所述伸缩板的中部,且所述第二触轮的固定架上设有与所述吸杆插接的插槽。一方面,通过设置固定架对所述第一触轮及第二触轮作固定,以便偏心轮的摆动,使得摆尾依次顶触所述第一触轮及第二触轮;另一方面,所述第二触轮的固定架上设置的插槽,以便吸杆插入固定并限定吸杆的朝向,随着第二触轮被偏心轮的摆尾顶触而使伸缩板作旋转,让吸杆实现对工件的掀起动作。对所述吸杆的结构作改进,所述吸杆包括竖杆和吸头,所述竖杆插接于所述第二触轮固定架的插槽内;所述竖杆和所述吸头通过连接轴连接,且所述连接轴上套接有用于缓冲所述吸头的弹簧。所述吸头可根据应用需求设置多个,并通过所述竖杆与所述旋转取件装置内的气缸连接,从而实现吸放功能。所述吸头与竖杆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且连接轴上套接弹簧,使得吸头具有活动缓冲性能,从而更好地吸取工件。进一步对所述旋转取件装置的结构作改进,所述旋转取件装置还包括气缸和机械阀,所述气缸与所述吸杆连接,所述机械阀用于启闭所述气缸以控制所述吸杆吸放工件;所述机械阀设有微动开关和折叠滚轮,所述安装架内还设有与所述折叠滚轮接触的触碰轨道;所述机械阀随所述转盘的旋转而位移,并通过所述折叠滚轮与所述触碰轨道的接触而触发所述微动开关。一方面,所述气缸可以是一个总控制的气缸,通过连接管道与各个吸杆连接,或者是各个吸杆设有单独的气缸。另一方面,所述触碰轨道与工件的位置配合,当所述机械阀随转盘旋转而经过所述触碰轨道时,机械阀的折叠滚轮在触碰轨道上滑行而呈折叠状态,触发所述微动开关以开启机械阀,使得吸杆具有吸取功能来吸取工件;当机械阀离开触碰轨道后,机械阀的折叠滚轮恢复伸展,使得所述微动开关复位以关闭机械阀,使得吸杆释放工件,从而实现对工件的吸放控制,并转移工件的位置,有效地确保对工件操作的准确性,提高装置的整体性能。对所述安装架的结构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架包括前面板和后面板,所述前面板与后面板之间容置有所述转盘,所述前面板设有所述开孔;所述前面板与后面板之间连接有多个支撑柱,且多个所述支撑柱围绕所述前面板与后面板的边缘布置,以保留中心区域容置所述转盘,有利于保护转盘作正常运转。进一步的,所述吸杆、伸缩板、偏心轮以及机械阀分别设有四组,并沿所述转盘上周向均匀布置,所述安装架的前面板上设有盖板,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前面板的开孔上,且所述盖板上还开设有四个穿孔,供所述吸杆从所述穿孔中伸出。四组吸杆的设计,能加快取件数量及转移速率,有效地提升整体性能。另外,增设的盖板能有效地防止外物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取件装置,包括转盘和用于吸取工件的吸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器以及被所述驱动器驱动使得所述吸杆作自转的自转机构,所述驱动器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转盘的外周壁设有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外齿;所述旋转取件装置还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开设有容置所述转盘的开孔,所述开孔内壁设有驱动所述自转机构的内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取件装置,包括转盘和用于吸取工件的吸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器以及被所述驱动器驱动使得所述吸杆作自转的自转机构,所述驱动器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转盘的外周壁设有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外齿;所述旋转取件装置还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开设有容置所述转盘的开孔,所述开孔内壁设有驱动所述自转机构的内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取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杆的自转机构包括伸缩板以及与所述伸缩板作顶触配合的偏心轮,所述伸缩板上设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连接有自转齿轮,所述自转齿轮与所述安装架开孔的内齿啮合;所述偏心轮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连接有与所述自转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所述伸缩板上设有所述吸杆,所述偏心轮随所述从动齿轮的旋转而摆动,并推使所述伸缩板作伸缩运动以控制所述吸杆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取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板设有叠置的活动部和固定部,所述吸杆设于所述活动部,所述活动部和固定部上均设有相互对位的导向孔,且各个所述导向孔与所述中心轴穿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取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上还设有套孔,所述固定部设有插接于所述套孔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套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具有使所述活动部位移的扩张力。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取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轮设有摆尾,所述伸缩板的活动部上还设有依次与所述摆尾顶触的第一触轮和第二触轮,且所述第一触轮与所述第二触轮之间相隔有所述导向孔;所述第一触轮设置在所述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祥源吴文淮刘思文苏鑫辛立新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隆深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