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尾防撞装置
本技术涉及车辆防护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车尾防撞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3万公里,并还在不断增长中。我国拥有着全世界最发达的高速公路,也意味着更多的交通事故在我国每天发生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交通事故发生数总计212846起,交通事故受伤人数总计226430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总计63093人。换句话说,我国每天平均发生交通事故就有583起,死亡人数高达172人,每10分钟就有一个人在车祸中丧生。高速公路上的追尾事故并不少见,而追尾大卡车的事故死亡率是非常高的,这与卡车后下部防护装置有着很大的关系。其实在我国早在2004年就有法规对卡车防护装置做了规定,要求卡车的防护装置必须对追尾碰撞的机动车具有足够的阻挡能力,以防止发生钻入碰撞。但是对于高速公路上的重大交通事故,普通的防护装置作用也不是很大,尤其是发生连续追尾时候,甚至会把小轿车直接压扁,造成更加严重的事故。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4801705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卡车车尾防撞装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尾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车辆尾部的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上安装有缓冲框架(5),所述缓冲框架(5)和所述支撑板(1)上安装有安装框架(2),所述安装框架(2)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1)固定相连,所述安装框架(2)的另一端则为自由端,且所述安装框架(2)与所述支撑板(1)形成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安装框架(2)上安装有一组多个转杆(25),每个所述转杆(25)上均转动安装有一个防撞滚筒(2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尾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车辆尾部的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上安装有缓冲框架(5),所述缓冲框架(5)和所述支撑板(1)上安装有安装框架(2),所述安装框架(2)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1)固定相连,所述安装框架(2)的另一端则为自由端,且所述安装框架(2)与所述支撑板(1)形成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安装框架(2)上安装有一组多个转杆(25),每个所述转杆(25)上均转动安装有一个防撞滚筒(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尾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框架(5)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板(1)远离车辆一侧的侧壁上的两个第一缓冲管(51),所述第一缓冲管(51)内滑动安装有第一缓冲杆(52),两个所述第一缓冲杆(52)远离所述支撑板(1)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框架(2)自由端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缓冲杆(52)和所述第一缓冲管(51)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套接安装有一个第一挡环(53),所述第一缓冲管(51)和所述第一缓冲杆(52)上滑动套接安装有第一缓冲弹簧(54),所述第一缓冲弹簧(54)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一挡环(53)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尾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框架(5)还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板(1)上的两个第一支撑杆(55),所述第一支撑杆(55)远离所述支撑板(1)的一端通过转杆(25)转动安装有一根第二支撑杆(56),所述第二支撑杆(56)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杆(55)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框架(2)转动连接;所述转杆(25)上还转动安装有第二缓冲杆(57),所述第二缓冲杆(57)上滑动套接安装有一个第二缓冲管(510),所述第二缓冲管(510)远离所述转杆(25)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缓冲杆(57)和所述第二缓冲管(510)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二挡环(58),所述第二缓冲杆(57)和所述第二缓冲管(510)上滑动套接安装有一个第二缓冲弹簧(59),所述第二缓冲弹簧(59)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二挡环(58)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尾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55)上安装有用于将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55)相连的第一连接杆(6),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56)上则安装有用于将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56)相连的第二连接杆(6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尾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2)包括一组两根...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