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9803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为解决显示装置内部的引线容易对天线馈点进行信号干扰的问题而发明专利技术。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触控膜、电路板、天线以及第一弯折部,其中,触控膜层叠设置于显示面板的显示侧;电路板设置于显示面板远离触控膜的一侧;沿第一方向,第一弯折部的一端与触控膜靠近天线馈点的一侧边缘连接,第一弯折部的另一端处设有沿第二方向排布且与电路板绑定在一起的第一绑定引脚组和第一冗余引脚组;第一弯折部上还设有连接引线组,第一绑定引脚组通过连接引线组与触控电极电连接;第一冗余引脚组位于第一绑定引脚组靠近第一平面的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用于手机等显示装置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在诸如手机之类的显示装置中,通常设有天线用于收发信号。然而,显示装置中设有很多的电子元件和信号线,如何减小显示装置内部的元件和信号线对天线的信号干扰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研究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用于解决显示装置内部的引线容易对天线馈点进行信号干扰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触控膜、电路板、天线以及第一弯折部,其中,所述触控膜层叠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侧,所述触控膜包括触控电极;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触控膜的一侧;所述天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天线包括天线馈点;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端与所述触控膜靠近所述天线馈点的一侧边缘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另一端处设有沿第二方向排布且与所述电路板绑定在一起的第一绑定引脚组和第一冗余引脚组;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触控膜的厚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所述第一弯折部上还设有连接引线组,所述第一绑定引脚组通过所述连接引线组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冗余引脚组位于所述第一绑定引脚组靠近第一平面的一侧,以使所述第一弯折部在所述连接引线组靠近所述第一平面的一侧形成布线空白区;所述第一平面为经过所述天线馈点,且与所述触控膜的厚度方向相平行的平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绑定引脚组包括第一子引脚组和所述第二子引脚组,所述第一子引脚组、所述第二子引脚组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隔排布,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平面的两侧;所述第一子引脚组与所述第一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冗余引脚组与所述第一平面之间的距离;所述触控电极包括第一电极阵列和第二电极阵列,所述连接引线组包括第一子引线组和第二子引线组,所述第一子引脚组通过所述第一子引线组与所述第一电极阵列电连接,所述第二子引脚组通过第二子引线组与所述第二电极阵列电连接;所述第一冗余引脚组与所述第二子引脚组位于所述第一平面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冗余引脚组位于所述第二子引脚组与所述第一平面之间,所述布线空白区位于所述第二子引线组与所述第一平面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膜与所述显示面板分体设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弯折部和驱动芯片,所述第二弯折部的第一端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侧边缘相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接,所述第一侧边缘为所述显示面板靠近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侧边缘,所述驱动芯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外侧表面;所述第一弯折部为触控线路板,所述触控线路板包括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子线路板和第二子线路板,所述第一子线路板、所述第二子线路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隔排布,且分别位于所述驱动芯片的两侧;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子线路板的第一端与所述触控膜连接,第二端处设有所述第一子引脚组,所述第一子引线组位于所述第一子线路板上;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子线路板的第一端与所述触控膜连接,第二端处设有所述第二子引脚组和所述第一冗余引脚组,所述第二子引线组、所述布线空白区位于所述第二子线路板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绑定引脚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子线路板的第二端处的第三子引脚组、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子线路板的第二端处的第四子引脚组;所述第三子引脚组与所述第一子引脚组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所述第四子引脚组与所述第二子引脚组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且位于所述第二子引脚组远离所述第一冗余引脚组的一侧;所述连接引线组还包括第三子引线组和第四子引线组,所述第三子引脚组通过所述第三子引线组与所述第二电极阵列电连接,所述第四子引脚组通过所述第四子引线组与所述第一电极阵列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折部靠近所述触控膜的一端上还设有与所述触控膜绑定在一起的第二绑定引脚组;所述第二绑定引脚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子线路板的第一端处且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五子引脚组和第六子引脚组;所述第五子引脚组与所述第一电极阵列电连接,所述第一子引线组连接于所述第一子引脚组与所述第五子引脚组之间;所述第六子引脚组与所述第二电极阵列电连接,所述第三子引线组连接于所述第三子引脚组与所述第六子引脚组之间;所述第二绑定引脚组包括还设置于所述第二子线路板的第一端处且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七子引脚组、第八子引脚组以及第二冗余引脚组;所述第二冗余引脚组均位于所述第七子引脚组、所述第八子引脚组靠近所述第一平面的一侧;所述第七子引脚组与所述第二电极阵列电连接,所述第二子引线组连接于所述第二子引脚组与所述第七子引脚组之间;所述第八子引脚组与所述第一电极阵列电连接,所述第四子引线组连接于所述第四子引脚组与所述第八子引脚组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五子引脚组、所述第六子引脚组所形成绑定区的尺寸为d1;所述第二冗余引脚组、所述第七子引脚组、所述第八子引脚组所形成的绑定区的尺寸为d2;其中,d1和d2满足:d1=d2。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子引脚组、所述第三子引脚组所形成绑定区的尺寸为D1;所述第一冗余引脚组、所述第二子引脚组、所述第四子引脚组所形成的绑定区的尺寸为D2;其中,D1和d1满足:D1=d1;D2和d2满足:D2=d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线路板、所述第二子线路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平面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子线路板与所述第一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子线路板与所述第一平面之间的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子线路板之间的间隙的宽度范围为(2.2~7)mm;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子线路板之间的间隙的宽度范围为(0.2~5)mm;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布线空白区的尺寸大于等于3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为柔性显示面板,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显示面板为一体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膜与所述显示面板集成在一起,所述显示面板为柔性显示面板,且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显示面板为一体结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冗余引脚组,以使第一弯折部在连接引线组靠近第一平面的一侧形成布线空白区,这样增加了第二子引线组中最靠近第一平面的连接引线与第一平面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加该连接引线到天线馈点之间的距离,以大大减小了连接引线组对天线馈点的干扰,进而保证显示装置的天线正常收发信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视图;图3为图1的B-B剖面视图;图4为图3中的显示组件拆去电路板后的右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的触控膜上的触控电极的排布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的显示组件的仰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的显示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显示面板;/n触控膜,所述触控膜层叠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侧,所述触控膜包括触控电极;/n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触控膜的一侧;/n天线,所述天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天线包括天线馈点;/n第一弯折部,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端与所述触控膜靠近所述天线馈点的一侧边缘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另一端处设有沿第二方向排布且与所述电路板绑定在一起的第一绑定引脚组和第一冗余引脚组;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触控膜的厚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n所述第一弯折部上还设有连接引线组,所述第一绑定引脚组通过所述连接引线组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n所述第一冗余引脚组位于所述第一绑定引脚组靠近第一平面的一侧,以使所述第一弯折部在所述连接引线组靠近所述第一平面的一侧形成布线空白区;所述第一平面为经过所述天线馈点,且与所述触控膜的厚度方向相平行的平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
触控膜,所述触控膜层叠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侧,所述触控膜包括触控电极;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触控膜的一侧;
天线,所述天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天线包括天线馈点;
第一弯折部,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端与所述触控膜靠近所述天线馈点的一侧边缘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另一端处设有沿第二方向排布且与所述电路板绑定在一起的第一绑定引脚组和第一冗余引脚组;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触控膜的厚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
所述第一弯折部上还设有连接引线组,所述第一绑定引脚组通过所述连接引线组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
所述第一冗余引脚组位于所述第一绑定引脚组靠近第一平面的一侧,以使所述第一弯折部在所述连接引线组靠近所述第一平面的一侧形成布线空白区;所述第一平面为经过所述天线馈点,且与所述触控膜的厚度方向相平行的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绑定引脚组包括第一子引脚组和第二子引脚组,所述第一子引脚组、所述第二子引脚组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隔排布,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平面的两侧;所述第一子引脚组与所述第一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冗余引脚组与所述第一平面之间的距离;
所述触控电极包括第一电极阵列和第二电极阵列,所述连接引线组包括第一子引线组和第二子引线组,所述第一子引脚组通过所述第一子引线组与所述第一电极阵列电连接,所述第二子引脚组通过第二子引线组与所述第二电极阵列电连接;
所述第一冗余引脚组与所述第二子引脚组位于所述第一平面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冗余引脚组位于所述第二子引脚组与所述第一平面之间,所述布线空白区位于所述第二子引线组与所述第一平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膜与所述显示面板分体设置;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弯折部和驱动芯片,所述第二弯折部的第一端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侧边缘相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接,所述第一侧边缘为所述显示面板靠近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侧边缘,所述驱动芯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外侧表面;
所述第一弯折部为触控线路板,所述触控线路板包括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子线路板和第二子线路板,所述第一子线路板、所述第二子线路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隔排布,且分别位于所述驱动芯片的两侧;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子线路板的第一端与所述触控膜连接,第二端处设有所述第一子引脚组,所述第一子引线组位于所述第一子线路板上;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子线路板的第一端与所述触控膜连接,第二端处设有所述第二子引脚组和所述第一冗余引脚组,所述第二子引线组、所述布线空白区位于所述第二子线路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绑定引脚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子线路板的第二端处的第三子引脚组、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子线路板的第二端处的第四子引脚组;
所述第三子引脚组与所述第一子引脚组沿所述第二方向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文骁刘练彬梁恒镇穆世恒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