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控制方法、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9740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控制方法、使用方法,背光模组包括:发光面板以及至少一层光学膜层,发光面板具有发光区和位于发光区外周侧的封装区,发光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封装层以及多个发光元件,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封装层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且位于封装区;多个发光元件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且散布于发光区;至少一层光学膜层位于发光面板的出光面侧,其中,至少一层光学膜层与发光面板可拆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便于实现背光模组的显示且提升背光模组的显示效果,防止显示装置不能实时显示信息而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控制方法、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控制方法、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背光模组提供光源以使显示面板发光显示。在液晶显示装置使用过程中,如果显示面板发生黑屏而无法显示信息,易造成一些安全隐患,例如当液晶显示装置为车载显示装置时,如果液晶显示装置不能实时显示会使车辆运行产生巨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控制方法、使用方法,便于实现背光模组的显示且提升背光模组的显示效果,防止显示装置不能实时显示信息而产生安全隐患。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发光面板以及至少一层光学膜层,发光面板具有发光区和位于发光区外周侧的封装区,发光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封装层以及多个发光元件,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封装层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且位于封装区;多个发光元件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且散布于发光区;至少一层光学膜层位于发光面板的出光面侧,其中,至少一层光学膜层与发光面板可拆卸连接。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基板和第四基板,以及夹设于第三基板与第四基板之间的显示介质层,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位于第三基板上;背光模组位于第四基板的背离第三基板的一侧,背光模组如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包括:形成发光面板,发光面板具有发光区和位于发光区外周侧的封装区,发光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封装层以及多个发光元件,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相对设置,封装层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且位于封装区,多个发光元件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且散布于发光区;将至少一层光学膜层、显示面板以及发光面板可拆卸连接。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进行显示,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模式和第二显示模式,在第一显示模式,通过显示面板进行显示,在第二显示模式,通过发光面板进行显示。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使用方法,用于使用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进行显示,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模式和第二显示模式,使用方法包括:在第一显示模式,通过显示面板进行显示;将发光面板与至少一层光学膜层以及显示面板分离,通过发光面板进行显示,使得显示装置处于第二显示模式。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控制方法、使用方法,背光模组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发光面板以及至少一层光学膜层,使得发光面板便于与至少一层光学膜层分离,使得发光面板能够独立出来以进行发光显示,防止至少一层光学膜层覆盖在发光面板上时影响发光面板的显示效果,从而提高发光面板的显示效果,同时,通过设置发光面板直接进行显示,能够防止当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组合时,显示面板无法显示而产生的安全隐患。进一步地,由于发光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封装层以及多个发光元件,使得多个发光元件封装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提高发光面板的整体强度,且有效提高发光面板在进行显示时对发光元件的保护性能,防止对发光元件造成损伤,提高发光面板的稳定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中沿M-M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光面板的俯视图;图4是图3中示出的一种发光面板的沿N-N方向的剖视图;图5是图3中示出的另一种发光面板的沿N-N方向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通过凸起结构的一种光路示意图;图7是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通过凸起结构的另一种光路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发光元件通过凸起结构的再一种光路示意图;图9是图3中示出的一种发光面板在Q处的放大示意图;图10是图3中示出的另一种发光面板在Q处的放大示意图;图11是图3中示出的再一种发光面板的在Q处的放大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控制原理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光面板的显示画面的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使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好的理解。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下面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诸如车载显示装置等电子设备上,需要实时显示一些行车速度、油量等重要信息,防止行车途中产生安全隐患。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背光模组提供光源以透过显示面板实现显示。当显示面板发生故障,例如显示面板发生黑屏时,背光模组发出的光无法透过显示面板,使得显示装置无法实时显示关键信息,易使车辆的运行产生巨大安全隐患。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100、显示装置1000、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显示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n发光面板,具有发光区和位于所述发光区外周侧的封装区,所述发光面板包括:/n第一基板;/n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n封装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且位于所述封装区;以及/n多个发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且散布于所述发光区;/n至少一层光学膜层,位于所述发光面板的出光面侧,其中,所述至少一层光学膜层与所述发光面板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面板,具有发光区和位于所述发光区外周侧的封装区,所述发光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
封装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且位于所述封装区;以及
多个发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且散布于所述发光区;
至少一层光学膜层,位于所述发光面板的出光面侧,其中,所述至少一层光学膜层与所述发光面板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多个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朝向所述发光元件的表面,
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发光元件正对设置,或者所述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元件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二基板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经由多个所述凸起结构出射能够扩散的角度大于或等于10.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发光元件正对设置,所述凸起结构沿垂直于所述发光面板平面方向上的截面的等效半径R1、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面与所述第二基板的朝向所述发光元件的表面之间的距离L1以及相邻两个所述凸起结构之间的距离P1满足关系式1:
L1*tan(θ1/2)≤P1<L1*tan(θ1/2)+R1式1
其中,θ1为所述发光元件的最大发光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元件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所述凸起结构沿垂直于所述发光面板平面方向上的截面的等效半径R2、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面与所述第二基板的朝向所述发光元件的表面之间的距离L2以及相邻两个所述凸起结构之间的距离P2满足关系式2:
2L2*tan(θ2/2)≤P2<2L2*tan(θ2/2)+2R2式2
其中,θ2为所述发光元件的最大发光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沿第一方向阵列形成多个发光单元行,多个所述发光单元行沿第二方向排布,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互垂直,至少部分相邻两个发光单元行的所述发光元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错位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第二基板的组成材料为透明材料,
所述透明材料包括玻璃。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层光学膜层包括沿背离所述发光面板方向依次设置的散射层、反射层、色彩转化层以及增光片的一种或组合。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基板和第四基板,以及夹设于所述第三基板与所述第四基板之间的显示介质层,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位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花东强马从华孙晓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