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9739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元件、通孔及胶框组件。背光源元件具有出光面、与出光面相对的底面,以及连接于出光面和底面的侧面。通孔沿垂直于出光面的方向,贯穿背光源元件设置。胶框组件收容背光源元件,胶框组件包括第一胶框、第二胶框和第三胶框,第一胶框围绕背光源元件的侧面延伸设置,第二胶框围绕通孔的周侧延伸设置,第三胶框连接于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有利于实现轻薄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LiquidCrystalDisplay,LCD)装置已被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以及电视等家电设备中。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提高显示效果以及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具有高屏占比的显示装置应运而生。LCD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由于显示面板的正面需要预留位置给前置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等器件,通常采用在显示装置设置高透光区的方法,将前置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等器件放置在高透光区。现有技术中,胶框从背光模组的外围四周收容背光源元件,铁框覆盖背光模组的底面和外围四周,支撑胶框、背光源元件等组件。胶框通常是不透光的,在收容背光源元件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围四周的漏光。在通孔处,将铁框向靠近显示面板的一侧弯折以遮挡漏光。这样设置的问题是,铁框需要覆盖背光模组的底面和外围四周,并且在通孔的边缘向现实面板侧弯折,铁框具有较大的重量,如此大面积的设置铁框将不利于实现显示装置的轻薄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有利于实现轻薄化。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元件,具有出光面、与出光面相对的底面,以及连接于出光面和底面的侧面;通孔,沿垂直于出光面的方向,贯穿背光源元件设置;胶框组件,胶框组件收容背光源元件,胶框组件包括第一胶框、第二胶框和第三胶框,第一胶框围绕背光源元件的侧面延伸设置,第二胶框围绕通孔的周侧延伸设置,第三胶框连接于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前述任一方面的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设置于背光模组的出光面侧。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增加了用于连接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的第三胶框。由于第二胶框是围绕通孔的周侧并且沿垂直于出光面的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三胶框又与第二胶框连接,使得背光源元件是收容在胶框组件内部的,因此不会有光从通孔处漏出。这样一来,在通孔处不需要额外设置向现实面板侧弯折的铁框来遮挡漏光,减轻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重量。另外,在组装背光模组时,第二胶框的位置精度显著提高。通过增加连接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的第三胶框,使得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的相对位置确定。因此,在将第一胶框组装在背光模组的侧面时,容易将与第一胶框通过第三胶框连接的第二胶框与通孔对准,保证了第二胶框的位置精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示出的一种背光模组在Q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2中A-A’向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图3中支撑件30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沿A-A’向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沿A-A’向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沿A-A’向的剖面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Q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B-B’向的剖面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Q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Q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Q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C-C’向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好的理解。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下面首先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进行介绍。请参阅图1至3所示,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1中示出的一种背光模组在Q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2中A-A’向的剖面示意图。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元件10、通孔H和胶框组件20。背光源元件10用于从出光面S1提供均匀出射的面光源。通常,背光源元件10包括光源(图中未示出)、反射膜102、导光板101和偏光膜103、散射膜104等。其中,反射膜102、导光板101和偏光膜103、散射膜104对光源出射的光进行整形,使得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这些元件后具有均匀的强度,并且使光线的出射角度尽可能的垂直于出光面S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光源既可以是条状光源,也可以是面状光源,也可以由多个点光源组合形成,在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定。通孔H用于放置前置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等器件。因此,通孔H沿垂直于出光面S1的方向,贯穿背光元件10设置。需要说明的是,通孔H也可以同时贯穿位于背光模组的出光面S1侧的显示面板,只要能够放置前置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等器件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定。胶框组件20用于收容背光源元件,具体而言,是用于收容光源、反射膜102、导光板101和偏光膜103、散射膜104等元件。胶框组件20包括围绕背光源元件侧面延伸设置的第一胶框201、围绕通孔H周侧延伸设置的第二胶框202,以及连接于第一胶框201和第二胶框202设置的第三胶框203。延伸是指在垂直于出光面S1的方向上,第一胶框201和第二胶框202具有一定的厚度。第三胶框203的存在,使得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相互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有利于实现轻薄化。由于第二胶框和第三胶框的存在,使得在通孔处不需要设置铁框就能够防止通孔内的漏光。具体而言,由于第二胶框是围绕通孔的周侧并且沿垂直于出光面的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三胶框又与第二胶框连接,使得背光源元件是收容在胶框组件内部的,因此不会有光从通孔处漏出。这样一来,在通孔处不需要额外设置向现实面板侧弯折的铁框来遮挡漏光,减轻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重量。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在组装背光模组时,第二胶框的位置精度显著提高。通过增加连接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的第三胶框,使得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的相对位置确定。因此,在将第一胶框组装在背光模组的侧面时,容易将与第一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n背光源元件,具有出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底面,以及连接于所述出光面和所述底面的侧面;/n通孔,沿垂直于所述出光面的方向,贯穿所述背光源元件设置;/n胶框组件,所述胶框组件收容所述背光源元件,所述胶框组件包括第一胶框、第二胶框和第三胶框,所述第一胶框围绕所述背光源元件的所述侧面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胶框围绕所述通孔的周侧延伸设置,所述第三胶框连接于所述第一胶框和所述第二胶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光源元件,具有出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底面,以及连接于所述出光面和所述底面的侧面;
通孔,沿垂直于所述出光面的方向,贯穿所述背光源元件设置;
胶框组件,所述胶框组件收容所述背光源元件,所述胶框组件包括第一胶框、第二胶框和第三胶框,所述第一胶框围绕所述背光源元件的所述侧面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胶框围绕所述通孔的周侧延伸设置,所述第三胶框连接于所述第一胶框和所述第二胶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一胶框和所述第二胶框中的至少一者粘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铁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基材的膜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胶框与所述第一胶框一体成型,或者,所述第三胶框与所述第二胶框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框、所述第二胶框和所述第三胶框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胶框与所述第一胶框卡接连接,或者,所述第三胶框与所述第二胶框卡接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星李明勇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