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排屑砂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9738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排屑砂轮,包括砂轮本体,所述砂轮本体的外壁设置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排屑槽,且排屑槽的形状为半弧形,所述砂轮本体的两侧外壁均设置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凹槽,且凹槽的一端和排屑槽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砂轮本体的一侧外壁开有转轴孔,且转轴孔的一侧内壁开有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产生的碎屑会进入排屑槽中,能够有效避免磨屑被夹在砂轮与工件之间,使得磨屑通过排屑槽快速排出,提高了砂轮的磨削力,且当砂轮转速过快时,位于排屑槽中的磨屑可以通过排屑槽两侧的凹槽及时排出,有效避免磨屑积压在排屑槽中造成排屑槽堵塞,更具实用性,且使得外界空气可以在砂轮本体中循环,有效提高了砂轮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排屑砂轮
本技术涉及砂轮
,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排屑砂轮。
技术介绍
又称固结磨具,砂轮是由结合剂将普通磨料固结成一定形状,并具有一定强度的固结磨具,其一般由磨料、结合剂和气孔构成,这三部分常称为固结磨具的三要素,按照结合剂的不同分类,常见的有陶瓷砂轮、树脂砂轮、橡胶砂轮,砂轮是磨具中用量最大、使用面最广的一种,使用时高速旋转,可对金属或非金属工件的外圆、内圆、平面和各种型面等进行粗磨、半精磨和精磨以及开槽和切断等。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6296811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设有排屑槽的砂轮,所述砂轮包括基体层和CBN磨削层,所述砂轮设有垂直于基体层及CBN磨削层的轴向安装孔,所述砂轮的基体层还设有轴向螺孔以及径向螺孔,在所述CBN磨削层的表面至少设有两条排屑槽。上述专利中的一种设有排屑槽的砂轮存在一定不足:使用过程中,虽然打磨产生的碎屑会进入排屑槽中,达到一定的排屑效果,但当砂轮的转速较快时,产生的碎屑很多,进入排屑槽中来不及排出很容易造成排屑槽堵塞,排屑效果较差,因此,亟需设计一种高效排屑砂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效排屑砂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排屑砂轮,包括砂轮本体,所述砂轮本体的外壁设置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排屑槽,且排屑槽的形状为半弧形,所述砂轮本体的两侧外壁均设置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凹槽,且凹槽的一端和排屑槽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砂轮本体的一侧外壁开有转轴孔,且转轴孔的一侧内壁开有卡槽。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砂轮本体的一侧外壁设置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进气口,且进气口的内壁焊接有进气管。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气口的一侧外壁开有气道。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砂轮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环形腔,且环形腔和气道相连通。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砂轮本体的一侧外壁设置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排气孔,且排气孔和环形腔相连通。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砂轮本体的一侧外壁设置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散热翅,且散热翅的横截面为三角形。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翅的一侧外壁开有多个透气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设置的排屑槽和凹槽,砂轮在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碎屑会进入排屑槽中,能够有效避免磨屑被夹在砂轮与工件之间,使得磨屑通过排屑槽快速排出,提高了砂轮的磨削力,且当砂轮转速过快时,位于排屑槽中的磨屑可以通过排屑槽两侧的凹槽及时排出,有效避免磨屑积压在排屑槽中造成排屑槽堵塞,更具实用性;2.通过设置的进气管、气道、环形腔和排气孔,当砂轮打磨过程中,空气可以通过进气管进入气道中,然后进入环形腔,最后通过环形腔上的排气孔排出,使得外界空气可以在砂轮本体中循环,有效提高了砂轮的散热效果;3.通过设置的散热翅和透气孔,位于砂轮本体上的散热翅可以吸收砂轮打磨时产生的热能,并随着砂轮转动,散热翅周围的空气流速加快,可以有效将热量导出,进一步提高了砂轮的散热效果,且位于散热翅上的透气孔可以减少散热翅的风阻,使用效果更佳。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高效排屑砂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高效排屑砂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高效排屑砂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提出的一种高效排屑砂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砂轮本体、2排屑槽、3凹槽、4进气管、5排气孔、6转轴孔、7卡槽、8进气口、9气道、10环形腔、11散热翅、12透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参照图1-3,一种高效排屑砂轮,包括砂轮本体1,砂轮本体1的外壁开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排屑槽2,且排屑槽2的形状为半弧形,砂轮本体1的两侧外壁均开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凹槽,且凹槽的一端和排屑槽2的一端相连通,砂轮本体1的一侧外壁开有转轴孔6,且转轴孔6的一侧内壁开有卡槽7。其中,砂轮本体1的一侧外壁开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进气口8,且进气口8的内壁焊接有进气管4,进气口8的一侧外壁开有气道9,砂轮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环形腔10,且环形腔10和气道9相连通,砂轮本体1的一侧外壁开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排气孔5,且排气孔5和环形腔10相连通。工作原理:使用时,砂轮在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碎屑会进入排屑槽2中,能够有效避免磨屑被夹在砂轮与工件之间,使得磨屑通过排屑槽2快速排出,提高了砂轮的磨削力,且当砂轮转速过快时,位于排屑槽2中的磨屑可以通过排屑槽2两侧的凹槽3及时排出,有效避免磨屑积压在排屑槽2中造成排屑槽2堵塞,更具实用性,当砂轮打磨过程中,空气可以通过进气管4进入气道9中,然后进入环形腔10,最后通过环形腔10上的排气孔5排出,使得外界空气可以在砂轮本体1中循环,有效提高了砂轮的散热效果。实施例2参照图4,一种高效排屑砂轮,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1,还包括砂轮本体1的一侧外壁焊接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散热翅11,且散热翅11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散热翅11的一侧外壁开有多个透气孔12。工作原理:使用时,位于砂轮本体1上的散热翅11可以吸收砂轮打磨时产生的热能,并随着砂轮转动,散热翅11周围的空气流速加快,可以有效将热量导出,进一步提高了砂轮的散热效果,且位于散热翅11上的透气孔12可以减少散热翅11的风阻,使用效果更佳。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排屑砂轮,包括砂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砂轮本体(1)的外壁设置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排屑槽(2),且排屑槽(2)的形状为半弧形,所述砂轮本体(1)的两侧外壁均设置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凹槽,且凹槽的一端和排屑槽(2)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砂轮本体(1)的一侧外壁开有转轴孔(6),且转轴孔(6)的一侧内壁开有卡槽(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排屑砂轮,包括砂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砂轮本体(1)的外壁设置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排屑槽(2),且排屑槽(2)的形状为半弧形,所述砂轮本体(1)的两侧外壁均设置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凹槽,且凹槽的一端和排屑槽(2)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砂轮本体(1)的一侧外壁开有转轴孔(6),且转轴孔(6)的一侧内壁开有卡槽(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排屑砂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砂轮本体(1)的一侧外壁设置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进气口(8),且进气口(8)的内壁焊接有进气管(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排屑砂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8)的一侧外壁开有气道(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晓康李刘军朱新建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正鑫钻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