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制热的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59529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续制热的空调系统,四通阀I的D端、四通阀II的D端和四通阀III的D端相互并接后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四通阀III的E端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气端;所述四通阀I的C端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I的气端;所述四通阀II的C端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II的气端;所述四通阀I的S端、四通阀II的S端和四通阀III的S端相互并接后连接到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该气液分离器的出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所述室外换热器I的液端和所述室外换热器II的液端分别经过膨胀阀I和膨胀阀II后相互并接,再连接到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液端;所述四通阀I的E端、四通阀II的E端和四通阀III的C端均为封闭。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确保对室内持续提供制热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制热的空调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尤其是一种可以连续制热的空调系统,具体的说是一种连续制热的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热泵空调制热运行时,室外换热器从环境中吸收热量,随着室外环境温度的降低,室外换热器中冷媒温度会低于0℃,此时会产生结霜现象,结霜逐渐加厚使室外循环风量降低,使室外换热器中冷媒温度更低,影响制热效果。在常规空调系统中,通过检测室外换热器的温度状态判断结霜量,当结霜量达到阀值时,进行四通阀切换,使高温高压冷媒进入室外换热器散热化霜,使低温低压冷媒进入室内换热器蒸发吸热,室内环境在不能持续供热的同时还被吸收热量,导致室内温度大幅度降低,使用体验变差。因此,需要加以改进,以便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连续制热的空调系统,可在制热化霜时,继续保持室内的制热,有效改善用户体验。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续制热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I、四通阀II、四通阀III、室外换热器I、室外换热器II、室内换热器和气液分离器;所述四通阀I的D端、四通阀II的D端和四通阀III的D端相互并接后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所述四通阀III的E端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气端;所述四通阀I的C端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I的气端;所述四通阀II的C端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II的气端;所述四通阀I的S端、四通阀II的S端和四通阀III的S端相互并接后连接到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该气液分离器的出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所述室外换热器I的液端和所述室外换热器II的液端分别经过膨胀阀I和膨胀阀II后相互并接,再连接到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液端;所述四通阀I的E端、四通阀II的E端和四通阀III的C端均为封闭。进一步的,所述压缩机为转子压缩机或涡旋压缩机。进一步的,所述膨胀阀I和膨胀阀II均为电子膨胀阀。进一步的,所述四通阀I的E端、四通阀II的E端和四通阀III的C端均为焊接封口。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控制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在制热运行时,对室外换热器轮流化霜,确保对室内持续提供制热量,极大的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值得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制热模式下的冷媒流动示意图。图3是制冷模式下的冷媒流动示意图。图4是制热化霜模式第一阶段的冷媒流动示意图。图5是制热化霜模式第二阶段的冷媒流动示意图。其中:1-压缩机;2-四通阀I;3-四通阀II;4-四通阀III;5-室外换热器I;6-室外换热器II;7-膨胀阀I;8-膨胀阀II;9-室内换热器;10-气液分离器;11-液管截止阀;12-气管截止阀。箭头为冷媒流动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连续制热的空调系统,包括通过液管和气管相连的室外机和室内机。该液管和气管上分别设有液管截止阀11和气管截止阀12,可以控制所述液管和气管的通断。所述室外机包括压缩机1、四通阀I2、四通阀II3、四通阀III4、室外换热器I5、室外换热器II6和气液分离器10。所述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9。优选的,所述压缩机1为转子压缩机或涡旋压缩机。所述膨胀阀I7和膨胀阀II8均为电子膨胀阀。所述四通阀I2的D端、四通阀II3的D端和四通阀III4的D端相互并接后连接到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所述四通阀III4的E端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9的气端;所述四通阀I2的C端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I5的气端;所述四通阀II3的C端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II6的气端;所述四通阀I2的S端、四通阀II3的S端和四通阀III4的S端相互并接后连接到所述气液分离器10的入口;该气液分离器10的出口连接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所述室外换热器I5的液端和所述室外换热器II6的液端分别经过膨胀阀I7和膨胀阀II8后相互并接,再连接到所述室内换热器9的液端;所述四通阀I2的E端、四通阀II3的E端和四通阀III4的C端均为焊接封口。优选的,所述膨胀阀I7和膨胀阀II8均为电子膨胀阀。本专利技术的运行过程为:1)制热模式,如图2所示。将四通阀I、四通阀II和四通阀III进行以下动作:D端与E端导通、C端与S端导通,使高温高压的冷媒由压缩机排气口经过四通阀III,再通过气管流入室内换热器中进行冷凝散热,变成中温高压的液态冷媒。接着,再分别经过膨胀阀I和膨胀阀II节流后,分别进入室外换热热器I和室外换热器II中进行蒸发吸热,变为气液两相冷媒。然后,再分别经过四通阀I和四通阀II后流入气液分离器,将气态和液态冷媒分离。最后,气态冷媒流回到压缩机的吸气口,完成冷媒循环,并实现相室内提供热量。2)制冷模式,如图3所示。将四通阀I、四通阀II和四通阀III进行以下动作:D端与C端导通、E端与S端导通,使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由压缩机排出后,分别经过四通阀I和四通阀II后进入室外换热器I和室外换热器II,并冷凝成中温高压的液态冷媒。然后,再分别经过膨胀阀I和膨胀阀II的节流降压后,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冷媒,并汇合后流入室内换热器进行蒸发吸热,变为气态冷媒。再经过四通阀III后进入气液分离器,将气态和液态冷媒进行分离。最后,将分离的液态冷媒储存在气液分离器内部,并将气态冷媒回到压缩机吸气口,完成冷媒循环,并实现对室内降温制冷。3)制热化霜模式,包括化霜第一阶段和化霜第二阶段。3.1)化霜第一阶段,如图4所示。将四通阀I进行如下动作:D端与C端导通、E端与S端导通。并将四通阀II和四通阀III进行如下动作:D端与E端导通、C端与S端导通,使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由压缩机排出后,一部分冷媒经过四通阀I流入室外换热器I中进行冷凝散热变为液态冷媒,并对该室外换热器I进行化霜。另一部分冷媒经四通阀III后,流入室内换热器进行冷凝放热,变成液态冷媒,并对室内进行制热。上述两部分冷媒汇合后经膨胀阀II节流后,流入室外换热器II进行蒸发吸热,变成气液混合冷媒。期间,膨胀阀I为全开,不节流。再经气液分离器的分离后,使气态冷媒流回压缩机,完成循环,并进入化霜第二阶段。3.2)化霜第二阶段,如图5所示。将四通阀II进行如下动作:D端与C端导通、E端与S端导通。并将四通阀I和四通阀III进行如下动作:D端与E端导通、C端与S端导通,使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由压缩机排出后,一部分冷媒经过四通阀II流入室外换热器II中进行冷凝散热变为液态冷媒,并对该室外换热器II进行化霜。另一部分冷媒经四通阀III后,流入室内换热器进行冷凝放热,变成液态冷媒,并对室内进行制热。上述两部分冷媒汇合后经膨胀阀I节流后,流入室外换热器I进行蒸发吸热,变成气液混合冷媒。期间,膨胀阀II为全开,不节流。最后,该气液混合冷媒经气液分离器的分离后,使气态冷媒流回压缩机,完成循环。上述化霜过程,通过两个阶段分别对室外换热器I和室外换热器II进行化霜,并在化霜的过程中,始终保证一台室外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续制热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I、四通阀II、四通阀III、室外换热器I、室外换热器II、室内换热器和气液分离器;其特征是:所述四通阀I的D端、四通阀II的D端和四通阀III的D端相互并接后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所述四通阀III的E端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气端;所述四通阀I的C端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I的气端;所述四通阀II的C端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II的气端;所述四通阀I的S端、四通阀II的S端和四通阀III的S端相互并接后连接到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该气液分离器的出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所述室外换热器I的液端和所述室外换热器II的液端分别经过膨胀阀I和膨胀阀II后相互并接,再连接到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液端;所述四通阀I的E端、四通阀II的E端和四通阀III的C端均为封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制热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I、四通阀II、四通阀III、室外换热器I、室外换热器II、室内换热器和气液分离器;其特征是:所述四通阀I的D端、四通阀II的D端和四通阀III的D端相互并接后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所述四通阀III的E端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气端;所述四通阀I的C端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I的气端;所述四通阀II的C端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II的气端;所述四通阀I的S端、四通阀II的S端和四通阀III的S端相互并接后连接到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该气液分离器的出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所述室外换热器I的液端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秋晖杨亚华徐来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