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结构及燃气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9527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交换结构及燃气热水器,热交换结构包括壳体及换热单元,所述壳体内设有流道,所述换热单元为至少两个,所述换热单元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换热单元并排设置,所述换热单元位于所述流道内并用于换热。上述热交换结构,换热单元用于在流道内换热,可将高温气体通过流道并与换热单元接触实现换热,若换热单元在使用中出现损坏等需要维修的情况,可将相应的换热单元拆下并重新装上新的换热单元,同时不需要更换所有的换热单元,降低了维修难度及维修成本,方便了维修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交换结构及燃气热水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热交换结构及燃气热水器。
技术介绍
在燃气热水器上普遍使用翅片组换热器来传递热量,而热量的传递效率与翅片组的结构以及间距密切相关,其中翅片组件中每相邻两个之间的间距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时,可保证换热器的热交换效率的稳定性,但长期的高温烟气对翅片会引起腐蚀,烧损等情况,导致每相邻两个换热翅片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换热器的热交换效率会不稳定。而传统的翅片组件在维修时只能整个更换,更换步骤麻烦且维修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在于克服现有的翅片组件维修麻烦的缺陷,提供一种方便维修的热交换结构及燃气热水器。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热交换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流道;及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为至少两个,所述换热单元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换热单元并排设置,所述换热单元位于所述流道内并用于换热。上述热交换结构,换热单元用于在流道内换热,可将高温气体通过流道并与换热单元接触实现换热,若换热单元在使用中出现损坏等需要维修的情况,可将相应的换热单元拆下并重新装上新的换热单元,同时不需要更换所有的换热单元,降低了维修难度及维修成本,方便了维修工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流道沿纵向设置,所述换热单元沿横向依次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流道连通的插口,所述插口与所述换热单元对应设置,所述换热单元的端部用于插入所述插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单元包括翅片及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穿设所述翅片,所述换热管的端部由所述插口伸出所述流道,不同的所述换热管依次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热交换结构还包括盘管,所述流道包括沿纵向依次设置的燃烧区及换热区,所述换热单元设于所述换热区,不同的所述换热管依次连通形成换热管路,所述换热管路包括入口端及出口端,所述盘管与所述入口端或所述出口端连通,所述盘管绕设于所述壳体外并与所述燃烧区对应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盘管呈螺旋状绕设于所述壳体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为U型管;或所述换热管为W型管;或所述换热管为S型管;或所述换热管为直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热交换结构还包括连接管及密封圈,所述连接管用于连通不同的换热管,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连接管外或所述换热管外,所述密封圈设于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换热管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热交换结构还包括套管及开口管夹,所述套管套设于所述换热管外,所述套管的第一端设有第一翻边,所述套管的第二端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密封圈的安装槽,所述连接管套设于所述套管的第二端外,所述连接管的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一翻边接触的第二翻边,所述开口管夹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二翻边匹配的滑槽,所述开口管夹用于夹持所述连接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单元还包括框体,所述翅片设于所述框体内,所述换热管穿设所述框体及所述翅片,所述框体设于所述流道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体包括前端板、后端板及边框件,所述边框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前端板、所述后端板,所述边框件为四个,所述边框件上设有与所述翅片的边角处匹配的凹口,所述换热管穿设所述前端板及所述后端板。一种燃气热水器,包括燃烧器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结构,所述燃烧器设于所述流道内。上述燃气热水器,可通过燃烧器点火并燃烧形成高温烟气,高温烟气在流道内流动时与换热单元进行热交换,若换热单元在使用中出现损坏等需要维修的情况,可将相应的换热单元拆下并重新装上新的换热单元,同时不需要更换所有的换热单元,降低了维修难度及维修成本,方便了维修工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燃烧器包括至少两个火排,所述火排与所述换热单元对应设置,所述火排设于所述换热单元的下方,所述火排与所述换热单元沿同一方向设置。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于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热交换结构的装配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热交换结构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热交换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换热单元的爆炸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连接管、套管、密封圈及开口管夹的爆炸示意图;图6为图5的装配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壳体,101、流道,102、插口,103、燃烧区,200、换热单元,210、翅片,220、换热管,230、框体,231、前端板,232、后端板,233、边框件,233a、凹口,300、盘管,410、连接管,411、第二翻边,420、密封圈,430、套管,431、第一翻边,440、开口管夹。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如图1至图3所示,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热交换结构,包括壳体100及换热单元200,所述壳体100内设有流道101,所述换热单元200为至少两个,所述换热单元200与所述壳体100可拆卸连接,所述换热单元200并排设置,所述换热单元200位于所述流道101内并用于换热。上述热交换结构,换热单元200用于在流道101内换热,可将高温气体通过流道101并与换热单元200接触实现换热,若换热单元200在使用中出现损坏等需要维修的情况,可将相应的换热单元200拆下并重新装上新的换热单元200,同时不需要更换所有的换热单元200,降低了维修难度及维修成本,方便了维修工作。可选地,上述“换热单元200位于流道101内”可为换热单元200整体位于流道101内;或换热单元200的一部分位于流道101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流道101沿纵向设置,所述换热单元200沿横向依次设置。高温气体在流道101内顺着流道101的延伸方向移动,当换热单元200相对流道101沿横向依次设置时,高温气体能够分别与不同的换热单元200接触,换热效率较高,且即使有部分换热单元200在使用过程中受损程度更大,但就所有的换热单元200来说,各个换热单元200的损坏程度仍然较为平均,可延长需要更换换热单元200的时间点,减少维修次数。可选地,上述“横向”及“纵向”并不是指代绝对的“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而是指代两个相互垂直或近似相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流道;及/n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为至少两个,所述换热单元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换热单元并排设置,所述换热单元位于所述流道内并用于换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流道;及
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为至少两个,所述换热单元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换热单元并排设置,所述换热单元位于所述流道内并用于换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沿纵向设置,所述换热单元沿横向依次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流道连通的插口,所述插口与所述换热单元对应设置,所述换热单元的端部用于插入所述插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元包括翅片及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穿设所述翅片,所述换热管的端部由所述插口伸出所述流道,不同的所述换热管依次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盘管,所述流道包括沿纵向依次设置的燃烧区及换热区,所述换热单元设于所述换热区,不同的所述换热管依次连通形成换热管路,所述换热管路包括入口端及出口端,所述盘管与所述入口端或所述出口端连通,所述盘管绕设于所述壳体外并与所述燃烧区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呈螺旋状绕设于所述壳体外。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为U型管;或所述换热管为W型管;或所述换热管为S型管;或所述换热管为直管。


8.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钦何雨涛高砚庄林玉绵刘小平胡勇李凯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