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排水管道
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排水管道
,尤其涉及一种市政排水管道。
技术介绍
市政排水管指市政道路下的雨水、污水管道,即俗称的“下水管道”,在工程上通常称为市政排水管道。目前,城市中对于下雨过后路面上雨水的处理,通常是在路面上设置雨水口,并在雨水口上盖上雨水篦子,雨水通过雨水篦子进入雨水口排水管道,从而将地面上的雨水排除。通常较大的杂物会被雨水篦子阻拦无法进入排水管道内,但是一些较小的杂质会进入管道内,有可能在管道内的底部淤积或是附着在管道的内壁上,其不方便清理,会导致管道排水能力的下降,影响正常的排水作业,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市政排水管道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市政排水管道。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排水管道,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设有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上设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管体内的底部固定有两个固定板,其中一个固定板上转动套接有第一连接轴,另一个固定板上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排水管道,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内设有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上设有第二锥形齿轮(24),所述管体(1)内的底部固定有两个固定板(20),其中一个固定板(20)上转动套接有第一连接轴(19),另一个固定板(20)上转动套接有第二连接轴(38),所述第一连接轴(19)和第二连接轴(38)的相对一端共同固定有螺旋输料杆(22),所述第二连接轴(38)的一端固定在第二锥形齿轮(24)的一侧,所述动力机构上设有转轴(37),所述转轴(37)上设有传动机构,所述管体(1)内的两侧均固定有两个L型杆(15),所述L型杆(15)上转动连接有竖轴(61),其中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排水管道,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内设有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上设有第二锥形齿轮(24),所述管体(1)内的底部固定有两个固定板(20),其中一个固定板(20)上转动套接有第一连接轴(19),另一个固定板(20)上转动套接有第二连接轴(38),所述第一连接轴(19)和第二连接轴(38)的相对一端共同固定有螺旋输料杆(22),所述第二连接轴(38)的一端固定在第二锥形齿轮(24)的一侧,所述动力机构上设有转轴(37),所述转轴(37)上设有传动机构,所述管体(1)内的两侧均固定有两个L型杆(15),所述L型杆(15)上转动连接有竖轴(61),其中两个竖轴(61)和传动机构相连接,所述竖轴(61)上固定套装有第一同步轮(14),同一侧的两个第一同步轮(14)之间通过第一同步带(13)传动连接,所述管体(1)内的相对侧壁上均设有滑槽(12),所述滑槽(12)内安装有滑块(18),两个滑块(18)之间共同固定有圆环(16),所述圆环(16)的两侧均倾斜设置,两个第一同步带(13)均位于圆环(16)内,所述第一同步带(13)上转动连接有承载轴(36),所述承载轴(36)的一端固定有伸缩杆(17),两个伸缩杆(17)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圆环(16)内的相对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排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固定在管体(1)内一端侧壁上的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的一端固定有保护罩(3),所述转轴(37)转动套接在保护罩(3)内,所述转轴(37)上固定套装有扇叶(4),所述扇叶(4)位于保护罩(3)内,所述转轴(37)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管体(1)内的相对侧壁上,所述转轴(37)上固定套装有第一锥形齿轮(23),所述第一锥形齿轮(23)和第二锥形齿轮(24)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排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三个分别固定套装在转轴(37)和其中两个竖轴(61)上的第二同步轮(26),所述第二同步轮(26)位于第一同步轮(14)的下端,三个第二同步轮(26)之间通过第二同步带(25)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排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内的一端侧壁上等间距固定有四个弧形板(5),所述弧形板(5)的一侧固定有弧形斜板(7)和挡板(8),所述弧形斜板(7)的一侧固定在挡板(8)的一侧,所述弧形板(5)上设有豁口(6),所述管体(1)内的另一端侧壁上等间距固定有四个固定杆(33),所述固定杆(33)上设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上设有转动板(34),所述转动板(34)和固定杆(33)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板(34)的下端固定有定位杆(35),所述定位杆(35)和豁口(6)相对应,所述转动板(34)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滚轮(21),所述滚轮(21)的一端和弧形斜板(7)的一侧相抵触。
5.根据权利...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