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食用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559065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食用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食用膜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纯化水60~80%、复配食品胶5~15%、普鲁兰多糖10~25%、麦芽糊精5~10%、复配防腐剂0.05~0.1%、增塑剂2~5%、增稠剂1~2%、食品消泡剂0.05~0.1%、瓜拉纳提取物0.1~0.5%。该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多种成膜剂、增塑剂、增稠剂的协同作用,并通过对增塑剂、增稠剂的大量筛选优化,优选的复配增塑剂、增稠剂比例可以极大的提高膜材的耐候性,大大降低了环境温度、湿度都产品性能的影响,使得其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并具有优异的机械性、抗氧化性、阻水阻油性、热水速溶性和耐候性,提高了产品的适用性,可用于制成膜片,食物包装袋,打印或印刷工艺的承载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食用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可食用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可食用膜是利用可以食用的材料,经混合、加热、涂布、烘干等步骤制成的,是一种可以食用、能保鲜食品并具有包装保护功能的薄膜。它以天然可食性物质(如多糖。蛋白质、脂肪等)为原料,通过不同分子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多孔网络结构的薄膜,可通过包裹、涂布、微胶囊等形式覆盖于食品表面,可以阻隔水汽、其它气体或各种溶质的渗透,并起到保护作用,保证食品的质量,延长食品货架期。然而,当前可食用膜在应用中存在机械强度不足、热封性较差、耐水和阻油性较差、抑菌效果不佳、耐候性差等问题。而且现有国内专利及论文中公布的可食用膜产品绝大多数处于实验室阶段,在工业化量产中存在如下问题:①产品在实验室条件下性能优异,量产后性能严重下降;②现有的可食用膜原材料主要为食品级食品添加剂,产品中含有适当水分才能保证产品同时具有强度及韧性,当生产环境与使用环境(温度、湿度)发生较大变化时,膜片水分含量变化会导致产品性能发生逆转,产品稳定性不足,使用条件苛刻;③膜产品储存稳定性差,产品货架期短,严重限制产品工业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可食用膜存在的机械强度不足、热封性较差、耐水和阻油性较差、抑菌效果不佳、耐候性差等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食用膜,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纯化水60~80%、复配食品胶5~15%、普鲁兰多糖10~25%、麦芽糊精5~10%、复配防腐剂0.05~0.1%、增塑剂2~5%、增稠剂1~2%、食品消泡剂0.05~0.1%、瓜拉纳提取物0.1~0.5%。进一步的,所述复配食品胶为明胶和文莱胶的组合物,所述明胶和文莱胶的质量比1:1~3:1。进一步的,所述明胶和文莱胶的质量比为2:1。进一步的,所述明胶的冻力值大于240g。进一步的,所述复配防腐剂为聚赖氨酸和溶菌酶按质量比1:1的组合物,或山梨酸钾与柠檬酸按质量比1:1的组合物。进一步的,所述增塑剂为三乙酸甘油酯、柠檬酸三乙酯、赤藓糖醇、异麦芽酮糖醇中任一种与甘油的组合物,所述甘油与三乙酸甘油酯、柠檬酸三乙酯、赤藓糖醇、异麦芽酮糖醇中任一种的质量比为0.1~0.3:1。进一步的,所述增稠剂为海藻酸丙二醇酯、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中的任一种。进一步的,所述食品消泡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胺醚、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中的任一种。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可食用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配料罐加热至50~70℃恒温后,打开搅拌桨,搅拌速度300~500r/min,按配方比例称取原材料,并向配料罐中依次加入纯化水、复配食品胶、普鲁兰多糖、麦芽糊精、复配防腐剂和增塑剂,恒温搅拌1~2小时,充分溶解;2)向步骤1)中溶解的原材料中依次加入称量好的增稠剂、食品消泡剂、瓜拉纳提取物,提高搅拌转速至1000~1200r/min,继续恒温搅拌1~2小时,得到膜液;3)保持膜液恒温50~60℃,并检测膜液粘度;4)待膜液粘度符合规定要求后,将膜液导入真空脱泡罐,恒温脱泡0.5~1小时;5)将脱泡后的膜液进行流延生产工序,将膜液在流延机中经缓慢烘烤,水分逐渐流失,形成致密膜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可食用膜的应用,将上述可食用膜用于制成膜片,食物包装袋,打印或印刷工艺的承载物。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可食用膜通过多种成膜剂、增塑剂、增稠剂的协同作用,使得其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并具有优异的机械性、抗氧化性、阻水阻油性、热水速溶性和耐候性。(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可食用膜通过对增塑剂、增稠剂的大量筛选优化,优选的复配增塑剂、增稠剂比例可以极大的提高膜材的耐候性,大大降低了环境温度、湿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提高了产品的适用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食用膜,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纯化水60~80%、复配食品胶5~15%、普鲁兰多糖10~25%、麦芽糊精5~10%、复配防腐剂0.05~0.1%、增塑剂2~5%、增稠剂1~2%、食品消泡剂0.05~0.1%、瓜拉纳提取物0.1~0.5%。具体的,在本实施例配方中,复配食品胶采用明胶和文莱胶的组合物,明胶和文莱胶的质量比1:1~3:1,优选明胶和文莱胶的质量比为2:1,两种胶体复配协同作用,使得膜具备更优异的稳定性和持水性能;其中所述明胶冻力值要求大于240。复配防腐剂采用聚赖氨酸和溶菌酶按质量比1:1的组合物,或山梨酸钾与柠檬酸按质量比1:1的组合物,复配后的防腐剂比单一的防腐剂具有更加优异的防腐效果。增塑剂采用三乙酸甘油酯、柠檬酸三乙酯、赤藓糖醇、异麦芽酮糖醇中任一种与甘油的组合物,所述甘油与三乙酸甘油酯、柠檬酸三乙酯、赤藓糖醇、异麦芽酮糖醇中任一种的质量比为0.1~0.3:1,通过协同增塑使得最终产品中水分含量下降,同时具备优异的机械性能及柔韧性,解决产品储存及使用环境因失水导致的性能缺失,提高产品耐候性。增稠剂采用海藻酸丙二醇酯、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中的任一种,使得膜液达到最佳生产粘度,利于成膜及干燥生产环节。食品消泡剂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胺醚、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中的任一种。瓜拉纳提取物主要成分包括瓜拉纳因子、可可碱、嘌呤氨基酸、矿物质等特殊的活力因子,具有提神醒脑、缓解腹痛、恢复体力、补充能量、提高人体机能的功效,同时对人体的作用比较温和,没有危害。上述可食用膜的制备方法,具体过程如下:(1)将配料罐加热至50~70℃恒温后,打开搅拌桨,搅拌速度300~500r/min,按上述配方比例称取原材料,并向配料罐中依次加入纯化水、复配食品胶、普鲁兰多糖、麦芽糊精、复配防腐剂和增塑剂,恒温搅拌1~2小时,充分溶解。(2)向步骤(1)中溶解的原材料中依次加入称量好的增稠剂、食品消泡剂、瓜拉纳提取物,提高搅拌转速至1000~1200r/min,继续恒温搅拌1~2小时,得到膜液。(3)保持膜液恒温50~60℃,并检测膜液粘度,检测后膜液粘度符合规定要求方可进入后续生产环节。(4)待膜液粘度符合规定要求后,将膜液导入真空脱泡罐,恒温脱泡0.5~1小时。(5)将脱泡后的膜液进行流延生产工序,调整流延机气压、流延速度、液面高度、刀高等参数,各区间加热温度依次降低,温度区间为50-70℃,设备运转平衡0.5小时后,打开供料阀门开始流延生产,膜液在流延机中经过缓慢烘烤,水分逐渐流失,形成致密膜材。本专利技术的可食用膜可用于制成膜片,食物包装袋,打印或印刷工艺的承载物。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可食用膜的性能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食用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纯化水60~80%、复配食品胶5~15%、普鲁兰多糖10~25%、麦芽糊精5~10%、复配防腐剂0.05~0.1%、增塑剂2~5%、增稠剂1~2%、食品消泡剂0.05~0.1%、瓜拉纳提取物0.1~0.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食用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纯化水60~80%、复配食品胶5~15%、普鲁兰多糖10~25%、麦芽糊精5~10%、复配防腐剂0.05~0.1%、增塑剂2~5%、增稠剂1~2%、食品消泡剂0.05~0.1%、瓜拉纳提取物0.1~0.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食用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食品胶为明胶和文莱胶的组合物,所述明胶和文莱胶的质量比1:1~3: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食用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明胶和文莱胶的质量比为2:1。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食用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明胶的冻力值大于240g。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食用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防腐剂为聚赖氨酸和溶菌酶按质量比1:1的组合物,或山梨酸钾与柠檬酸按质量比1:1的组合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食用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为三乙酸甘油酯、柠檬酸三乙酯、赤藓糖醇、异麦芽酮糖醇中任一种与甘油的组合物,所述甘油与三乙酸甘油酯、柠檬酸三乙酯、赤藓糖醇、异麦芽酮糖醇中任一种的质量比为0.1~0.3: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食用膜,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庆阳明星周湘汉黄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海吉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