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通风区间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8855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综合管廊通风区间单元,该综合管廊通风区间单元包括管廊层,管廊层的两端分别设有常闭防火门;管廊层的第一端设有第一通风口和与第一通风口连通的进风风机,管廊层的第二端设有第二通风口和与第二通风口连通的排风风机;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之间设有至少一个逃生口;管廊层中两端的常闭防火门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常开式防火分隔机构,用于控制将管廊层隔断成多个防火分区或者使管廊层保持连通;各个防火分区中均设有灭火装置。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减少综合管廊的高出地面的通风构筑物,并且能够保障满足防火分隔要求和火灾事故后的及时排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综合管廊通风区间单元
本技术涉及综合管廊的
,尤其涉及一种综合管廊通风区间单元。
技术介绍
综合管廊是容纳城市工程管线相对封闭的线性地下构筑物。为保证管廊内人员、入廊管线、相关设备等安全,敷设天然气管道的舱室、以及电力电缆的舱室均需要进行防火分隔设计,并要求形成长度不大于200米的防火区间。为保证在火灾扑灭后能及时地将发生火灾的防火区间内的残余有毒烟气排出(下称管廊事故后排烟),现有技术中通常在每个防火区间的两端分别设置通风口及通风设备;如图1所示,综合管廊100的通风口200通常需要高于地面300较长一段距离,并且通风口200的高出地面300的部分的占地面积通常较大。因此,现有技术条件中的综合管廊,需设置较多的高出地面的通风构筑物,对地面的道路设施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增加了管廊的造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综合管廊通风区间单元,实现了减少综合管廊的高出地面的通风构筑物,并且能够保障满足防火分隔要求和火灾事故后的及时排烟。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提供一种综合管廊通风区间单元,包括:管廊层,所述管廊层的两端分别设有常闭防火门;所述管廊层的第一端设有第一通风口和与所述第一通风口连通的进风风机,所述管廊层的第二端设有第二通风口和与所述第二通风口连通的排风风机;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之间设有至少一个逃生口;所述管廊层中两端的所述常闭防火门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常开式防火分隔机构,用于控制将所述管廊层隔断成多个防火分区或者使所述管廊层保持连通;各个所述防火分区中均设有灭火装置。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常开式防火分隔机构包括常开防火门。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常开式防火分隔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常开防火门的上方的排烟防火阀。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排烟防火阀连接有能够控制其开启的控制钢绳,所述控制钢绳延伸至地面。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所述逃生口包括与所述常开式防火分隔机构一一对应的中部逃生口。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常开式防火分隔机构的两侧均设有与其相对应的中部逃生口连接的逃生楼梯。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廊层中两端的所述常闭防火门之间设有多个所述常开式防火分隔机构,相邻两个所述常开式防火分隔机构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200m,所述常闭防火门与邻近的所述常开式防火分隔机构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200m。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所述逃生口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通风口的第一端部逃生口和靠近所述第二通风口的第二端部逃生口。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部逃生口与所述第一通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端部逃生口与所述第二通风口相连通。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灭火装置包括超细干粉灭火器,所述超细干粉灭火器安装于管廊层的顶壁。本技术的特点及优点是:该综合管廊通风区间单元能够适用于大于200m的区间,通过常开式防火分隔机构,可以将管廊层分隔成多个不大于200m的防火分区。在正常情况下,常开式防火分隔机构保持开启,管廊层成为连通的通风区,通过两端的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保障了管廊层的通风要求。当发生火灾时,管廊层中的人员可以通过逃生口逃离;人员逃离后,进风风机和排风风机停止运转,常开式防火分隔机构关闭,将各个防火分区隔断开,以阻止火灾蔓延,灭火装置开启,对管廊层进行灭火;灭火完成后,开启常开式防火分隔机构,使管廊层形成连通的通道,开启进风风机和排风风机,可以驱动管廊层中的气流第一通风口向第二通风口流动,实现将管廊层中的烟气顺畅地排出。该综合管廊通风区间单元满足了防火分隔要求,并且通过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能够保障管廊层的通风和火灾事故后的及时排烟,有利于减少综合管廊的高出地面的通风构筑物,从而减少对地面的道路设施的影响,降低了管廊的造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一种综合管廊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综合管廊通风区间单元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综合管廊通风区间单元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综合管廊通风区间单元的火灾处理方法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0、综合管廊;200、通风口;300、地面;1、管廊层;2、第一通风口;3、第二通风口;4、逃生口;5、中部逃生口;51、逃生楼梯;61、第一端部逃生口;62、第二端部逃生口;7、常闭防火门;8、常开防火门;9、常开式防火分隔机构;10、排烟防火阀;11、控制钢绳;12、灭火装置;120、超细干粉灭火器;13、进风风机;14、排风风机;15、防火分区;16、通风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综合管廊通风区间单元,如图2和图3所示,该综合管廊通风区间单元包括管廊层1,管廊层1的两端分别设有常闭防火门7;管廊层1的第一端设有第一通风口2和与第一通风口2连通的进风风机13,管廊层1的第二端设有第二通风口3和与第二通风口3连通的排风风机14;第一通风口2和第二通风口3之间设有至少一个逃生口;管廊层1中两端的常闭防火门7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常开式防火分隔机构9,用于控制将管廊层1隔断成多个防火分区15或者使管廊层1保持连通;各个防火分区15中均设有灭火装置12。该综合管廊通风区间单元能够适用于大于200m的区间,通过常开式防火分隔机构9,可以将管廊层1分隔成多个不大于200m的防火分区15。在正常情况下,常开式防火分隔机构9保持开启,管廊层1成为连通的通风区16,通过两端的第一通风口2和第二通风口3,保障了管廊层1的通风要求。当发生火灾时,管廊层1中的人员可以通过逃生口4逃离;人员逃离后,进风风机13和排风风机14停止运转,常开式防火分隔机构9关闭,将各个防火分区15隔断开,以阻止火灾蔓延,然后灭火装置12开启,对管廊层1进行灭火;灭火完成后,开启常开式防火分隔机构9,使管廊层1形成连通的通道,开启进风风机13和排风风机14,可以驱动管廊层1中的气流第一通风口2向第二通风口3流动,实现将管廊层1中的烟气顺畅地排出。该综合管廊通风区间单元满足了防火分隔要求,并且通过第一通风口2和第二通风口3,能够保障管廊层1的通风和火灾事故后的及时排烟,有利于减少综合管廊的高出地面的通风构筑物,从而减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综合管廊通风区间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廊层,所述管廊层的两端分别设有常闭防火门;所述管廊层的第一端设有第一通风口和与所述第一通风口连通的进风风机,所述管廊层的第二端设有第二通风口和与所述第二通风口连通的排风风机;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之间设有至少一个逃生口;/n所述管廊层中两端的所述常闭防火门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常开式防火分隔机构,用于控制将所述管廊层隔断成多个防火分区或者使所述管廊层保持连通;各个所述防火分区中均设有灭火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综合管廊通风区间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廊层,所述管廊层的两端分别设有常闭防火门;所述管廊层的第一端设有第一通风口和与所述第一通风口连通的进风风机,所述管廊层的第二端设有第二通风口和与所述第二通风口连通的排风风机;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之间设有至少一个逃生口;
所述管廊层中两端的所述常闭防火门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常开式防火分隔机构,用于控制将所述管廊层隔断成多个防火分区或者使所述管廊层保持连通;各个所述防火分区中均设有灭火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管廊通风区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常开式防火分隔机构包括常开防火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合管廊通风区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常开式防火分隔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常开防火门的上方的排烟防火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综合管廊通风区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防火阀连接有能够控制其开启的控制钢绳,所述控制钢绳延伸至地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管廊通风区间单元,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逃生口包括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鸿韩智超尹瑞张春雷李蕾薛攀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